包括穿过非导电胎冠增强帘布层的传导丝线的轮胎、设备和相关方法

文档序号:443994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穿过非导电胎冠增强帘布层的传导丝线的轮胎、设备和相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涉及旨在安装在运输车辆上的轮胎。更特别地,本发明解决电荷流过由非导电橡胶混合物制成的轮胎的问题。
背景技术
着眼于改进滚动阻力以及减少燃料消耗,现代轮胎包含橡胶混合物,所述橡胶混合物通过填料的方式而主要包含诸如二氧化硅的非导电填料,其例如用于产生胎面花纹条。这种轮胎示意性地描述于公开EP 0 501 227中。
由于这些混合物具有极高的电阻率,所以它们的使用一直伴随着大量技术方案的发展,当车辆沿着地面行驶时,这些方案旨在避免静电累积并允许电荷流动到地面。与电荷累积相关的缺点对于装备制造商是公知的,并且这些缺点是宽泛的,例如会干扰配备在车辆中的无线电的操作,在乘客下车时使其遭受电击,并且由于产生臭氧而使轮胎加速老化。
因此,轮胎制造商正在寻求不具有这些缺点的市售轮胎。公开5 518 055描述了一种轮胎,其胎面花纹条由非传导混合物制成,并覆盖有传导混合物薄层。该层与侧壁混合物接触,侧壁混合物本身也是导电的,以允许电荷流动。
在公开EP 0 658 452中展示的另一个方案是在胎面花纹条中设置插入物。优选为越过轮胎的整个圆周而在径向上延伸的该插入物由导电橡胶混合物制成,并且将胎面花纹条的外部表面或者连接到胎冠增强帘布层中的一个,或者连接到毗邻轮胎胎面花纹条且充分导电的任何其它部分,这些胎冠增强帘布层中的每一个都是导电的。根据胎面花纹条包括一层或数层导电材料还是非导电材料,已经对与这一原理进行了大量改进,并且在公开EP 0 925 903或EP 0 963 302中示例性地展现了这些改进。
所有这些方法都旨在将胎面花纹条的外部表面连接到与其直接毗邻的轮胎胎冠的内部区域的一部分,例如侧壁、胎冠增强帘布层或胎体增强帘布层,并且该部分具有导电属性。
然而,再次旨在改进滚动阻力的近来的轮胎发展已导致在所述轮胎滚动阶段的过程中,在可能执行机械方面工作的轮胎的大部分部件上更广泛地使用了基于二氧化硅的弱导电混合物。因此,这种混合物用于生产胎冠增强帘布层,同时也用于生产胎面花纹条。
弱导电橡胶混合物意指基于橡胶且电阻率大于或等于IO8欧姆/厘米的材料。同样,导电橡胶材料应理解为意指电阻率小于IO6欧姆/厘米的橡胶基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上述类型的胎冠带束层的径向外部和径向内部之间传导电荷的装置。
本发明的主题还是一种设备以及一种用于执行所述设备的方法,所述设备可以用于生产根据本发明的轮胎。
因此,概括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所述轮胎旨在安装在车轮上,并且特别设计为减小滚动阻力,所述轮胎示意性地包括 -胎面花纹条,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外部表面旨在与地面接触。按照常规,所述胎面花纹条由弱导电混合物制成,并且包括一种导电装置,例如如公开EP 0 658 452中所述。
-胎冠增强带束层,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由彼此叠置的多个增强帘布层形成。每一个增强帘布层包括互相平行的丝线,所述丝线以弱导电橡胶混合物涂敷,并且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给定角度。所述增强帘布层可以通过将帘布层的数个部段缠绕设置在彼此上而形成,或者通过将所述丝线直接铺设到支撑表面上而形成。
-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与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内部表面接触,并且更特别地与布置在所述胎面花纹条中的所述导电装置接触。
-胎圈区域,所述胎圈区域旨在确保车轮和轮胎之间紧密接触,并且包括胎圈增强环箍以及与车轮接触的胎圈衬垫,按照常规,所述胎圈衬垫由导电橡胶混合物形成。
-一个或一个以上胎体增强帘布层,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彼此叠置,且通过其径向内部端而锚固到所述胎圈增强环箍,并且还包括以导电橡胶混合物涂敷的丝线。所述丝线彼此平行,且与圆周方向形成基本为90°的给定角度。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在其中间与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内部帘布层接触。
-侧壁区域,所述侧壁区域旨在保护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并且按照常规由弱导电橡胶混合物形成。
术语丝线应当以其最为宽泛的含义理解,包括单丝、多丝、帘线或合股纱或等同的组合件,而不管形成丝线的是织物材料还是金属材料,也不管其是否可以经受处理,这些处理例如为涂敷橡胶或表面处理,以使其紧密地与橡胶结合。
该轮胎的特征在于,一个导电丝线股在给定点处完全穿过所述带束层,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线股的第一自由端沿着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外部面行进,并且所述股的第二自由端沿着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内部面行进。
然后,所需要的是将所述部段的第一自由端放置为与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内部表面接触。如果后者也由弱导电材料形成,那么按照公知方式,将需要设置装置,以允许在旨在与地面接触的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外部表面和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内部部分之间导电,并且需要将诸如插入件的该装置放置为与所述传导丝线股的第一自由端接触,该传导丝线股的第一自由端沿着所述胎冠带束层的径向外部表面行进。
同样,所述丝线股的第二自由端与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的径向外部表面接触。如果后者由弱导电橡胶材料形成,那么按照公知方式,将再次需设置装置,用于从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的中央部分的径向上部面导电到所述胎圈衬垫的内部面,并且将所述导电丝线股的所述第二自由端设置为使其与放置在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上的所述装置接触。
以此方式,可以确保将电荷从与地面接触的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外部表面传导直至车轮轮辋。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设备,所述设备旨在生产前文段落中所述类型的轮胎。
根据本发明的该设备的功能是完全刺穿所述胎冠增强帘布层,从而能够铺设如上所述的导电丝线股。该设备包括 -旋转支撑表面,所述旋转支撑表面旨在支撑所述增强帘布层,所述支撑表面包括孔, -储存和供应连续丝线的装置, -空心针以及切割装置,所述丝线穿过所述空心针,并且所述空心针能够经过所述支撑表面中的孔而在径向方向上运动,所述切割装置与所述支撑表面的第一径向面布置在相同侧上,以及 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能够保持所述丝线的装置,该装置与所述支撑表面的第二面设置在相同侧上,所述支撑表面的第二面处于所述第一径向面的相对侧。
所述支撑表面包括两个面。所述两个面中的一个沿径向设置在外侧,并且对应于构成所述增强带束层的增强帘布层通过缠绕而堆积的表面。该面通过延伸而包括所述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外部面。所述支撑表面的另一个面对应于所述支撑表面的径向内部面。第一径向面意指与所述空心针及其传输驱动机构和切割装置位于相同侧上的所述支撑表面的内部或外部面。对称地,所述第二径向面意指与能够保持所述丝线的装置位于相同侧上的各自的外部或内部面。
随后,通过从径向外部面到径向内部面或者相反地从径向内部面到径向外部面而沿径向穿过所述帘布层,从而能够实现将所述增强帘布层的刺穿。
执行该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个或一个以上胎冠增强帘布层放置在所述支撑表面上, -使所述空心针的尖端更靠近所述第一径向面,已经从所述空心针的尖端抽取出给定长度λ的引线, -通过穿过所述支撑表面中的孔,所述胎冠带束层通过将所述空心针从所述第一径向面沿径向移动到所述第二径向面而被完全刺穿,从而使所述引线堆积在所述第二径向面的相同侧上, -通过在与前述步骤中的运动的相反方向上进行运动而撤回所述针,同时使得所述丝线沿着所述针的内部行进,直到包含在所述空心针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径向面之间的丝线长度基本等于预定长度, -通过起动所述切割装置而切断包含在所述空心针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径向面之间的丝线部分。
当该设备包括能够保持丝线的装置时,在撤回所述针之前起动所述装置,从而将所述丝线保持在所述第二径向面的相同侧上,并且在所述针运动中始终夹持位于所述第二径向面的相同侧上的所述丝线的端部。在切割之后关闭所述装置,从而释放所述引线,进而由此形成的所述导电丝线股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在径向上位于所述增强带束层的每一侧上。


下面的描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依赖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图1至 7,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显示了经过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截面, -图2、图3、图4、图5和图6显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穿刺设备的主要步骤, -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显示了使用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穿刺设备的主要步骤, -图12为支撑表面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传导丝线股穿过的胎冠增强带束层已经设置在该支撑表面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轮胎1包括胎面花纹条11,胎面花纹条11包括用于在旨在与地面接触的胎面花纹条的外部表面和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内部部分之间导电的装置110、111、12。
这些装置可以提供由导电橡胶材料制造的胎面花纹条,或者优选地,提供由弱导电混合物110形成的胎面花纹条11,并且胎面花纹条11包括沿径向穿过胎面花纹条的插入物111。胎面花纹条11还可以包括底层12,其本身由导电混合物形成或者包括允许电荷流动的装置,其与胎面花纹条的情况相似。
胎冠增强带束层的特征呈现在用作本说明书的基础的轮胎的横截面中,并且胎冠增强带束层由两个增强帘布层13和14制成,增强帘布层13和14的丝线与轮胎的圆周方向形成给定角度。导电丝线股20在给定点处完全穿过胎冠带束层,从而使股20的第一自由端21沿着胎冠带束层的径向外部面行进,并且使股20的第二自由端22沿着胎冠带束层的内部面行进。该示例性实施方案当然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胎冠带束层可以由数个非传导帘布层制成,并且包括交叉的帘布层或者包括通过缠绕与所述帘布层的圆周方向形成零角度的条带或丝线或者缠绕零度的多个条带而形成的帘布层。
胎体增强帘布层15通过其两个径向下端锚固到胎圈增强环箍160和161。胎体增强帘布层可以由以导电混合物涂敷的丝线构成,或者如果并非这种情况时,可以包括用于从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的径向外部表面导电直至胎圈衬垫的装置。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15 的中央部分与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内部面接触。因此,设置为使传导丝线股20的第二自由端22与所述装置接触。
旨在在轮胎胎圈和车轮轮辋之间提供接触的胎圈衬垫170和171与胎体增强帘布层15接触,并且包括允许从内部部分到与车轮轮辋接触的外部部分导电的装置。优选地, 这些胎圈衬垫170和171利用导电橡胶混合物制成。
最后,轮胎1包括侧壁衬垫180和181。无论制成这些衬垫的橡胶混合物是否导电, 其属性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都不重要,而是可以有助于在轮胎制造为不同结构的情况下的电荷流动。
电荷相继流动经过 -胎面花纹条11,胎面花纹条11包括用于在旨在与地面接触的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外部部分和所述胎面花纹条11的径向内部部分12之间建立导电路径的装置111、12, -与底层12接触的传导丝线股20的第一自由端21、传导丝线股20以及与胎体增强帘布层接触的所述股的第二自由端, -胎体增强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与胎圈衬垫170、171接触,后者旨在与车轮轮辋形成接触。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穿刺设备,该穿刺设备能够将导电丝线股20定位在胎冠增强带束层的每一侧上。
示意性地显示了支撑表面3。增强帘布层12和13设置在支撑表面3的径向外部部分上。孔30完全穿过支撑表面3。
从存储和供应装置(未显示)抽取的连续丝线2围绕滑轮44经过,并且进入定位在径向方向XX’上的空心针40的内部套管以及变尖的径向下部尖端41。因此,由于空心针 40的位置,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一径向面F1由支撑表面3的径向外部面构成,胎冠带束层(12、1;3)倚靠在该支撑表面3的径向外部面上。
丝线的引线22从空心针41的径向下部部分突出。
挤压垫42位于支撑表面3的第二径向面F2的相同侧上。这些垫与垂直于径向方向XX'的平面平行地相反运动。在如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这些垫允许空心针40穿过孔 30。在如图4所示的闭合位置,这些垫夹持针的尖端42以及丝线的引线22,从而将所述引线保持在第二径向面的相同侧上,并由此防止丝线回穿过孔30。可以将在此以能够保持丝线的装置的简化形式表示的挤压垫代替为任何其它装置。
图2显示了使用该设备的第一步骤,在该第一步骤中,将空心针40驱动经过胎冠增强带束层,从而穿过支撑表面3中的孔30。在从第一径向面F1指向第二径向面F2 (即, 在该具体情况下,从支撑表面的径向外部面指向支撑表面3的径向内部面)的方向上,空心针在方向XX’上进行径向运动。空心针40的行进调整为使得在这一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整个引线穿到第二径向面F2的另一侧。
空心针随后在与最初运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运动,直到针的尖端41位于夹持垫 42的水平处。垫42随后闭合,从而挤压丝线的引线22,并将其保持在第二径向面F2的相同侧上,如图4所示。
在这一阶段将注意到,支撑表面由诸如圆柱体的机械装置的径向外部部分形成, 其厚度是非零的。因此,穿过支撑表面以允许空心针40穿过的孔30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具有特定长度。因此接下来,空心针的径向行进和引线22的长度需要适应适合挤压垫42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引线能够易于被所述挤压垫42夹持。将采取多个步骤以确保所述挤压垫尽可能地靠近支撑表面。
支撑表面还可以由不相称厚度的实心圆柱体表面或者圆柱形管表面形成。在这一具体情况下,使用本发明时,如果将径向内部面考虑为第一径向面F1,则需要在支撑表面之下制造壳体,以便在其中安装空心针和切割装置,或者如果径向内部面被考虑为第二径向面F2,则需要制造能够保持丝线的装置。
一旦已由挤压垫42夹持引线22,则丝线在从下部径向面F2向着上部径向面F1的方向上固定不动。
通过继续针的返回运动,丝线沿着空心针内部行进,并且起动在此由辊子44的旋转所显示的丝线供应装置。这就随后释放在针40的尖端41和支撑表面之间的预定长度的特定量的丝线。将采取多个步骤确保该量基本等于引线22的长度λ的两倍。
切割装置43随后起动,以切割丝线2并形成丝线股20。通过在中间高度(也即, 在向着支撑表面的方向上离开尖端41距离λ处)切割丝线,可以制备将用作下一次刺穿操作的丝线引线。
由此获得的导电丝线股20包括第一自由端21和第二自由端22,第一自由端21定位在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外部面的相同侧上,第二自由端22定位在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内部面的相同侧上。当增强带束层铺设在胎体增强帘布层上时,传导丝线股20的自由端22将与胎体增强帘布层的径向外部面接触,并且随着铺设胎面花纹条,传导丝线股20的自由端 21将与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内部面接触,从而生产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如图1所示。
图7至图11显示了生产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设备的主要步骤,其可以生产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所述设备为前文段落中描述的设备的简化形式。根据该实施方案, 该设备不具有用于将丝线保持在第二径向面的相同侧上的装置。
已经发现,当所述空心针40从下部径向面F2到上部径向面F1进行其返回运动时, 形成特定帘布层的橡胶混合物的弹性和粘性足以保持到离开针的丝线上。随后,在空心针 40的尖端41从帘布层浮现的精确时刻,丝线由橡胶夹持,在该时刻,丝线自身与由针40形成的孔的唇部接触。
针和丝线的运动的次序基本与前文所述次序相同,而不同之处在于,排除了起动或关闭保持丝线的装置的步骤。
空心针40可以在增强带束层的其表面上的任何点处完全刺穿胎冠帘布层。然而, 将会将选择带束层表面上的这样的点,对于该点,传导丝线股20的两个自由端21和22可以与沿径向位于增强带束层之上和之下的传导部分接触。
丝线股必须足够长,以便能够确保与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内部部分以及胎体增强帘布层的径向外部部分电接触。实际上,30mm至50mm之间长度的股能够满足所有尺寸需要。 示意性地,50mm的长度已经足以满足旨在配合到轿车的大部分尺寸。
同样,已经发现,随着针穿透橡胶混合物,丝线会围绕针的尖端弯曲和打弯。特别是在所选的传导丝线为金属丝线时,这有效地将丝线的端部指引为向着胎冠带束层的表面。这显示于图8、图9、图10和图11中。
通过在胎冠的径向内部表面上锚固形成一种带有倒刺的钩的丝线的端部从而防止丝线在空心针再次升起时缩回,这一具体取向使得更易于捕捉丝线。
传导丝线20可以是涂敷或不涂覆导电橡胶混合物的金属类型的丝线。还可以设想,选择以导电混合物涂敷的织物类型的丝线。
优选地,所选丝线将是具有充分弹性特性的丝线,从而在制造轮胎的后续操作过程中或者在使用轮胎的过程中,丝线不会在局部妨碍胎冠增强带束层的径向或圆周扩张。
为此目的,并且为了限制上述妨碍影响,优选地将丝线安装在轮胎的中央区域中, 也即是说靠近赤道,在轮胎变形较小的位置处。靠近意指宽度基本等于轮胎宽度一半并且在赤道的每一侧上对称地延伸的圆周区域。
图7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胎冠带束层设置在胎冠成品模型3上, 导电丝线股的自由端21在该胎冠成品模型3的外部径向面上行进。
最后,将注意到,上文描述的方法和设备还可以用来通过任何类型的弱导电橡胶产品铺设传导丝线股20。因此,可以设计使丝线股连续穿过胎冠增强带束层和胎面花纹条, 从而电荷能够从胎体增强帘布层直接流动到地面。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适合选择金属类型的丝线,优选为由不易被氧化的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1),包括胎冠增强带束层,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由彼此叠置的多个增强帘布层(13、14)形成,每一个增强帘布层包括互相平行的丝线,所述丝线以电阻率大于或等于IO8欧姆/厘米的弱导电橡胶混合物涂敷,并且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给定角度,其特征在于,一个导电丝线股00)在径向方向上完全穿过所述带束层,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股的第一自由端沿着所述带束层的径向外部面行进,并且所述股的第二自由端02)沿着所述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内部面行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导电丝线股OO)是以电阻率在IO6欧姆/厘米以下的导电混合物包覆的织物丝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导电丝线股OO)是以电阻率在IO6欧姆/厘米以下的导电混合物包覆的金属丝线。
4.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导电丝线股OO)的长度在30mm 至IOOmm之间。
5.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导电丝线股OO)安装在圆周区域中,该圆周区域的宽度基本等于轮胎宽度的一半,并且该圆周区域在所述轮胎的赤道的每一侧上对称地延伸。
6.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进一步包括胎面花纹条(11),所述胎面花纹条(11)由电阻率大于或等于IO8欧姆/厘米的弱导电橡胶材料(110)形成,在所述胎面花纹条中设置有装置(111、12),用于在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外部表面和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内部部分之间导电,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外部表面旨在与地面接触,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内部表面与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1 的外部表面接触,所述传导丝线股的第一端在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1 的外部表面上行进,在所述轮胎中行进的所述导电丝线股的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为使其与设置在所述胎面花纹条的径向内部面上的所述导电装置(12)接触。
7.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轮胎(1),进一步包括-胎圈区域,所述胎圈区域包括胎圈增强环箍(160、161)以及旨在与车轮的轮辋接触的胎圈衬垫(170、171),所述胎圈衬垫(170、171)由导电橡胶混合物形成,-胎体增强帘布层(15),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1 通过其径向内部端而锚固到所述胎圈增强环箍(160、161),并且包括用于从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15)的径向外部表面导电直至所述胎圈衬垫(170、171)的装置,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在其中间与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内部面接触,并且在所述轮胎中,所述导电丝线股OO)的第二自由端0 设置为使其与所述胎体增强帘布层(1 的径向外部表面接触。
8.一种设备,用于穿刺轮胎增强帘布层,所述设备包括-支撑表面(3),所述支撑表面旨在支撑所述增强帘布层(13、14),所述支撑表面包括孔(30),-储存和供应连续丝线O)的装置G3),-空心针(40),所述丝线O)穿过所述空心针(40),并且所述空心针00)能够经过所述支撑表面⑶中的孔(30)而在径向方向(XX’ )上运动,以及切割装置(43),所述切割装置03)与所述支撑表面(3)的第一径向面(F1)布置在相同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能够保持所述丝线的装置(42),所述装置 (42)与所述支撑表面(3)的第二径向面(F2)设置在相同侧上,所述第二径向面(F2)处于所述第一径向面(F1)的相对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径向面(F1)是所述支撑表面(3) 的径向外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径向面(F2)是所述支撑表面(3)的径向内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径向面(F1)是所述支撑表面(3) 的径向内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径向面(F2)是所述支撑表面(3)的径向外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撑表面C3)能够围绕轴线旋转,并且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或环形复曲形状。
13.一种方法,利用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一个或一个以上胎冠增强帘布层(12、1 放置在所述支撑表面C3)上,从而形成胎冠增强带束层,B-使所述空心针GO)的尖端更靠近所述第一径向面(F1),已经从所述空心针 (40)的尖端(41)抽取出给定长度λ的引线(22),C-通过穿过所述支撑表面C3)中的孔(30),所述胎冠带束层通过将所述空心针从所述第一径向面(F1)沿径向移动到所述第二径向面(F2)而被完全刺穿,从而使所述引线02) 堆积在所述第二径向面(F2)的相同侧上,D-通过在与刺穿运动的相反方向上进行返回运动而撤回所述针(40),同时使得所述丝线沿着所述针的内部行进,直到包含在所述空心针的尖端Gl)和所述第一径向面(F1) 之间的丝线长度等于预定长度,E-通过起动切割装置03)而切断包含在所述空心针GO)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径向面(F1)之间的丝线部分,从而由此形成的所述导电丝线股00)的两个自由端(21、22)分别沿径向铺设在所述增强带束层的每一侧上。
14.一种方法,利用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将一个或一个以上胎冠增强帘布层(12、1 放置在所述支撑表面C3)上,从而形成胎冠增强带束层,B’ -使所述空心针GO)的尖端更靠近所述第一径向面(F1),已经从所述空心针 (40)的尖端(41)抽取出给定长度λ的引线(22),C’ -通过穿过所述支撑表面(3)中的孔(30),所述胎冠带束层通过将所述空心针从所述第一径向面(F1)沿径向移动到所述第二径向面(F2)而被完全刺穿,从而使所述引线02) 堆积在所述第二径向面(F2)的相同侧上,D’ -起动能够保持所述丝线的装置(42),从而在所述针00)的返回运动的过程中,所述装置0 将所述引线0 保持在所述第二径向面(F2)的相同侧上,E'-通过在与刺穿运动的相反方向上进行返回运动而撤回所述针(40),同时使得所述丝线沿着所述针的内部行进,直到包含在所述空心针的尖端Gl)和所述第一径向面(F1) 之间的丝线长度等于预定长度,F’ -通过启动切割装置G3)而切断包含在所述空心针GO)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径向面(F1)之间的丝线部分,以及G’ -关闭能够保持所述丝线的所述装置(42),从而释放所述引线(22),进而由此形成的所述导电丝线股00)的两个自由端(21、2幻分别沿径向铺设在所述增强带束层的每一侧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别在步骤D或E’的结束处,包含在所述空心针的尖端Gl)和第一径向面(F1)之间的丝线的预定长度基本等于长度λ的两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别在步骤E或F’的过程中,以离开所述空心针GO)的尖端基本等于λ的距离切断包含在所述空心针的尖端和所述第一径向面(F1)之间的丝线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轮胎(1),包括胎冠增强带束层,所述胎冠增强带束层由彼此叠置的多个增强帘布层(13、14)形成,每一个增强帘布层包括互相平行的丝线,所述丝线嵌入弱导电橡胶混合物,并且与所述圆周方向形成给定角度,所述轮胎的特征在于,一个导电丝线段(20)在给定点处完全穿过所述带束层,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线段的第一自由端(21)围绕所述带束层的径向外部面行进,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线段的第二自由端(22)围绕所述增强带束层的径向内部面行进。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造该轮胎的方法。
文档编号B29D30/06GK102186682SQ200980140919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7日
发明者H·安克, J-M·德托雷 申请人:米其林技术公司,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