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692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材生产成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生产过程中,首先在模具上缠绕用于形成管材内壁的扁平带,随后在扁平带外缠绕中空肋管形成管材。所述中空肋管是由聚乙烯包覆带包覆PP骨架管而成。所述的包覆带是由机头内设置的弧状流道挤出形成一定弧度的包覆带,再对骨架管进行包覆。所缠绕肋管的直径需与结构壁管材直径相适应,因此,在生产大口径管材时,肋管直径也要相应变大。现有的弧状流道结构只能挤出包覆带弧度在180。以下的包覆带,而对DN70-DN80的大骨架管进行包覆需要包覆带弧度在180。-230%因此,现有生产设备中的包覆带流道结构无法挤出满足DN70-DN80大肋管包覆需求的包覆带,从而无法满足 DN1200mm以上口径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的生产。只能采取增加缠绕肋管的层数来达到产品设计环刚度的要求,由此造成大口径管生产消耗原材料多,生产成本高、产品重量大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其既可以与现有设备的机头出料口完整对接,又可使挤出的包覆带弧度达180。-230。,从而满足 DN1200mm以上口径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的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是在包覆带流道本体上开有圆弧状流道,所述流道内腔出口的厚度大于流道内腔进口的厚度。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结构,机头流道内部形成一个放大的空腔,从而可有效增加该流道出口的容压,进而可使挤出物获得较大的延展性,由此,可挤出弧度达180。-230。的包覆带,以满足对DN70-DN80的大骨架管进行包覆的需求。使用本实用新型既可与现有设备出料口完整对接,又可增大包覆带的包覆弧度。从而在最小设备投资的条件下,利用现有的工艺即可生产出满足环刚度设计要求的 DNl200mm以上大口径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

图1为现有的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包覆带流道结构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现有的包覆带流道本体上开有的圆弧状流道结构,其流道内腔的进口厚度与出口厚度相同。图2,图3所示,本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是在包覆带流道本体1 上开有圆弧状流道,所述流道内腔出口 2的厚度大于流道内腔进口 3的厚度。使用本实用新型,可生产出弧度为180。-230。的包覆带,从而解决了大口径骨架管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生产的工艺技术难题。与增加肋管缠绕层数的方式相比,在达到相同产品设计环刚度情况下,产品重量降低20%以上,并且使原材料消耗少,产品生产工艺简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权利要求1. 一种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在包覆带流道本体(1)上开有圆弧状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内腔出口(2)的厚度大于流道内腔进口(3)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包覆带流道结构,其结构是在包覆带流道本体上开有圆弧状流道,所述流道内腔出口厚度大于流道内腔进口厚度。使用本实用新型,可生产出弧度为180°-230°的包覆带,从而解决了大口径骨架管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生产的工艺技术难题。与增加肋管缠绕层数的方式相比,在达到相同产品设计环刚度情况下,产品重量降低20%以上,并且使原材料消耗少,产品生产工艺简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文档编号B29L23/00GK201960725SQ2011200338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1日
发明者冯树先, 孙纲, 杨跃海, 牛建英, 王玲, 罗继勇 申请人:石家庄宝石克拉大径塑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