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723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模具,主要由定模、动模、顶出机构等组成。对于带有倒钩或者凹槽复杂的产品,大多采取斜顶或内抽芯方案,当塑料产品内壁比较薄的时候,直接顶出方式会在推动过程中损伤塑料产品的质量及复位困难;而采用内抽芯结构在注塑过程中常会发生卡死现象,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并增加了注塑时间及成本,不利于规模化地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注塑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达到加工周期短、节约成本、提高成品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斜顶1、斜顶座2、限位杆3、导柱4、针板5、针底板6、导向块7、弹簧8、介子9、滑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顶1 一端固定在斜顶座2上,另一端倾斜贴于产品内凹槽表面,导向块7套接在斜顶上,斜顶座 2与针板5固定连接,导柱4与前模的针板5、针底板6固定在定模中,限位杆3 —端通过螺钉与针板5固定,另一端穿过弹簧8用介子9固定。。开模时,所述的针板5和针底板6在弹簧8的作用力下带动针板5,使前模斜顶1 脱离产品的内凹槽。合模时,动模面碰死介子9,同时弹簧8被压缩,从而针板5和针底板(6)被顺利地回位使斜顶1复位。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此结构合理,方便实用,它在开模的同时,针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斜顶向前顶出,从而实现斜顶脱模。采用这种结构,在抽芯部分不需要另外布置顶出机构,简化了整个顶出机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阅附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斜顶1、斜顶座2、限位杆3、导柱4、针板5、针底板6、导向块7、弹簧8、介子9,所述的斜顶1 一端固定在斜顶座2上,另一端倾斜贴于产品内凹槽表面,导向块7套接在斜顶上,斜顶座2与针板5固定连接,导柱4 与前模的针板5、针底板6固定在定模中,限位杆3 —端通过螺钉与针板5固定,另一端穿过
3弹簧8用介子9固定。。开模时,所述的针板5和针底板6在弹簧8的作用力下带动针板5,使前模斜顶1 脱离产品的内凹槽。合模时,动模面碰死介子9,同时弹簧8被压缩,从而针板5和针底板(6)被顺利地回位使斜顶1复位。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此结构合理,方便实用,它在开模的同时,针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斜顶向前顶出,从而实现斜顶脱模。采用这种结构,在抽芯部分不需要另外布置顶出机构,简化了整个顶出机构。综上所述实施例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最佳实施方案,不可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工作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调整和改动,应该认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斜顶(1)、斜顶座O)、限位杆(3)、导柱、针板 (5)、针底板(6)、导向块(7)、弹簧(8)、介子(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顶(1) 一端固定在斜顶座( 上,另一端倾斜贴于产品内凹槽表面,导向块(7)套接在斜顶上,斜顶座O)与针板(5)固定连接,导柱⑷与前模的针板(5)、针底板(6)固定在定模中,限位杆(3) —端通过螺钉与针板(5)固定,另一端穿过弹簧(8)用介子(9)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板(5)和针底板(6)在开模的同时,在弹簧(8)的作用力下带动的针板(5),使前模斜顶(1)脱离产品的内凹槽,合模时,动模面碰死介子(9),同时弹簧(8)被压缩,从而针板( 和针底板(6)被顺利地回位使斜顶⑴复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斜顶(1)包括固定在斜顶(1)上的导向块(7)、斜顶座(2)、针板(5)和针底板(6),斜顶(1)一端固定在斜顶座(2)上,另一端倾斜贴于产品内凹槽表面,导向块(7)套接在斜顶上,斜顶座(2)与针板(5)固定连接,导柱(4)与前模的针板(5)、针底板(6)固定在定模中,限位杆3一端通过螺钉与针板(5)固定,另一端穿过弹簧(8)用介子(9)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构结构合理、方便实用、产品质量大大提高,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037819SQ20112007372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严雄杰 申请人:中山市恒滨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