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246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的配件,特别是注塑机中的顶模动模板。
背景技术
注塑机机体包括射胶部分以及合模部分,合模部分包括定模板、动模板等模板,将模具置于动、定模板之间,机器合模、射胶注塑之后,产品成型,然后开模,由设置在动模板后的顶出装置将产品顶出,这是注塑机的一般工作流程。由此可见,顶出装置是合模部分的重要构成,其必须准确可靠地顶出产品,而动模板则为顶出装置提供安装基础。在目前生产的注塑机中,塑料制品的脱模方式大部分采用全液压式主辅顶出结构,它通过液压顶出油缸中活塞的前后滑动,带动与其通过顶出板相连的顶出杆,完成对注塑产品的顶出脱模动作。这种结构虽然由于是采用液压驱动,有着顶出力大的优点,但亦存在着速度慢、易漏油、噪声大,低环保的问题。 伴随着塑胶制品越来越大的多样化市场需求,环保、节能和高生产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在注塑领域中,伺服电机已经被逐渐应用起来,它的价格也有了大幅度下降,故此,设计与制造新一代“节能型”注塑机,就成为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题目。在注塑机械的合模顶出机构中,有采用全电动或全液压传动的。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全电动式优点在于节能环保,易于控制,缺点是提供的顶出力较小,不利于对大的注塑构件的顶出。全液压式的优点就是能提供很大的顶出力,成本低,缺点是能耗大,易泄漏,污染环境,工作噪声大。如果有一种动模板,能同时为液压式的顶出装置以及电动式的顶出装置同时提供安装平台,让用户可根据注塑产品顶出时所需顶出力的大小及具体的环境条件,来选择哪一种顶出传动装置,这将会极大拓展了动模板的通用性,节省了许多生产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安装液压式顶出装置、又可以安装电动式顶出装置的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包括呈四边形的、立放的动模板主体,以动模板主体的模具安装面为正面,该正面上设有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动模板主体的侧立面上设有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动模板主体的背面设有一与其平行且联接的筋板,筋板上设有油缸安装面及油缸安装固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模板主体的背面上设有若干个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动模板主体的模具安装面上设有若干个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油缸安装面位于筋板的中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模板主体背面的上下端各伸出一个铰耳主体,每个铰耳主体上均设有若干个并排的铰耳,筋板呈扁平矩形板状,上下边分别与对应的铰耳主体连成一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模板主体整体呈矩形状,矩形的四角各设有一个拉杆导向孔,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靠近其中一个位于下方的拉杆导向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若干个顶出板支撑导向孔,每个所述顶出板支撑导向孔分成同轴的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动模板主体,另一部分位于筋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一个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一个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作为孔组,并以模具安装面的前视方向为正视向,所述孔组有两个,分别位于动模板主体的左下角与右上角,并互为对角对称布置;所述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位于动模板主体右下端的侧面;所述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有两个,分别靠近对应的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左下角的孔组的各孔分布情况为辅助顶出丝 杠安装固定孔位于左下角的拉杆导向孔靠上方位置,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位于该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的右侧靠上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出板支撑导向孔有两个,分别位于位于动模板主体的左上角与右下角,并互为对角对称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动模板主体上设计了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以及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这样可以在动模板上安装顶出伺服电机以及与该伺服电机联接的顶出丝杠,通过伺服电机驱动顶出丝杠运动,可以实现准确的电动式顶模动作,背后的筋板可用来安装顶出板以及其他的配件,配合动模板的背面,能够安装液压顶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强,为电动式顶出装置以及液压顶出装置提供了安装平台,可安装在注塑机上使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靠正面方向的轴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靠背面方向的轴测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了电动式顶出装置之后的背面方向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I 图3,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包括呈四边形的、立放的动模板主体1,以动模板主体I的模具安装面为正面,该正面上设有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4,动模板主体I的侧立面上设有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8,动模板主体I的背面设有一与其平行且联接的筋板9,筋板9上设有油缸安装面91及油缸安装固定孔。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模板主体I的背面上设有若干个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10,动模板主体I的模具安装面上设有若干个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 ;油缸安装面91位于筋板9的中间。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模板主体I背面的上下端各伸出一个铰耳主体6,每个铰耳主体6上均设有若干个并排的铰耳7,筋板9呈扁平矩形板状,上下边分别与对应的铰耳主体6连成一体。具体地,筋板9与动模板主体I一体铸出。筋板9除了作为·电动配件的安装平台外,还可以为其他的液压配件提供安装平台。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模板主体I整体呈矩形状,矩形的四角各设有一个拉杆导向孔2,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8靠近其中一个位于下方的拉杆导向孔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若干个顶出板支撑导向孔5,每个所述顶出板支撑导向孔5分成同轴的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动模板主体1,另一部分位于筋板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以一个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一个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4作为孔组,并以模具安装面的前视方向为正视向,所述孔组有两个,分别位于动模板主体I的左下角与右上角,并互为对角对称布置;所述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8位于动模板主体I右下端的侧面;所述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10有两个,分别靠近对应的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左下角的孔组的各孔分布情况为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位于左下角的拉杆导向孔2靠上方位置,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4位于该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的右侧靠上位置。上面的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8是用来在动模板的侧边安装主顶出伺服电机的时候提供一个安装面的,同时,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4可以用来安装主顶出丝杠组件。主顶出伺服电机与主顶出丝杠组件可以作如图4所示的三角形带联接,利用同步带驱动两主顶出丝杠同时运动。主顶出丝杠上联接有主顶杆系统。主顶杆系统(包括下述的辅助顶杆系统也是类似的结构)包括位于动模板主体I与筋板9之间的顶出板,主顶出丝杠尾端安装有支撑法兰,支撑法兰固定安装在在动模板主体I上,顶出板上固定有多根顶出杆,顶出杆伸入模具内。当丝杠旋转运动时,带动顶出板向前运动,顶推模具内的顶出脱模装置,实现产品脱模。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10是用来在动模板的背面安装辅助顶出伺服电机用的,它成对角地为辅助顶出伺服电机提供了两个安装平面,可以通过设置安装架等配件,将两个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到对应的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10上。参照图3,对应于每个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它输出端联接有辅助顶出丝杠,辅助顶出丝杠与辅助顶杆系统联接。辅助顶出部分是在考虑到主顶出传动是电动式的时候顶出力有时会不足,需要增加顶出力而设计的。当然,如果主顶出力足够了,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就可不用安装传动装置了。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出板支撑导向孔5有两个,分别位于位于动模板主体I的左上角与右下角,并互为对角对称布置。如上述,多套主辅电机、丝杠可能需要有安装板辅助安装,那么该安装板应该有支撑导向孔来帮助安装固定,因此在设置了顶出板支撑导向孔5之后,便能如图3 —样将整套装置安装上去了。当然,本实用新型也拥有了传统的注塑机铰机所应该具备的铰耳7、液压顶出装置安装孔等配置,视乎需要可以安装电动式以及液压式顶出装置,通用性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在动模板上设置了电机安装面、丝杠安装孔位,以及油缸安装面与油缸安装固定孔,它们同时为电机与油缸提供了安装平台,适应了注塑机的电动液压复合顶出需要;2、合理确定动模板顶出丝杠的安装位置,使模板刚性达到最佳状态;
3、结构简单,受力均匀,模板强度高,加工方便,保证了模板加工的质量。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包括呈四边形的、立放的动模板主体(I),其特征在于以动模板主体(I)的模具安装面为正面,该正面上设有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4),动模板主体(I)的侧立面上设有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8),动模板主体(I)的背面设有一与其平行且联接的筋板(9),筋板(9)上设有油缸安装面(91)及油缸安装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主体(I)的背面上设有若干个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10),动模板主体(I)的模具安装面上设有若干个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油缸安装面(91)位于筋板(9)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主体(I)背面的上下端各伸出一个铰耳主体(6 ),每个铰耳主体(6 )上均设有若干个并排的铰耳(7),筋板(9)呈扁平矩形板状,上下边分别与对应的铰耳主体(6)连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主体(I)整体呈矩形状,矩形的四角各设有一个拉杆导向孔(2),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8)靠近其中一个位于下方的拉杆导向孔(2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若干个顶出板支撑导向孔(5),每个所述顶出板支撑导向孔(5)分成同轴的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动模板主体(I),另一部分位于筋板(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其特征在于以一个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一个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4)作为孔组,并以模具安装面的前视方向为正视向,所述孔组有两个,分别位于动模板主体(I)的左下角与右上角,并互为对角对称布置;所述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8)位于动模板主体(I)右下端的侧面;所述辅助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10)有两个,分别靠近对应的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其特征在于左下角的孔组的各孔分布情况为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位于左下角的拉杆导向孔(2)靠上方位置,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4)位于该辅助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3)的右侧靠上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支撑导向孔(5)有两个,分别位于位于动模板主体(I)的左上角与右下角,并互为对角对称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液压复合顶模动模板,包括呈四边形的、立放的动模板主体,以动模板主体的模具安装面为正面,该正面上设有主顶出丝杠安装固定孔,动模板主体的侧立面上设有主顶出伺服电机安装面,动模板主体的背面设有一与其平行且联接的筋板,筋板上设有油缸安装面及油缸安装固定孔。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强,为电动式顶出装置以及液压顶出装置提供了安装平台,用户可以无需更换动模板,只需将顶模系统更换为电动顶模系统或者液压顶模系统,即可装配出电动式顶模动模板或者液压式顶模动模板,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注塑机上使用。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742640SQ20122028165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陈琴, 蒋仕斌, 李峻 申请人:广州一道注塑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