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7283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包括气针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气针主体一端且与该端面匹配的前行部件,所述气针主体中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气道,所述气道的一端穿出所述气针主体的一端部,并通过阀门与进气道相连,所述气道的另一端穿出所述气针主体设有前行部件的端部。工作时,前后模合模,进料口进料,注塑满后,停止注塑,此时前行部件伸入制品内部,阀门打开,气体在气压下通过气道填充进制品内部,在保压产品同时推动前行部件前进,同时制品内部多余的料通过溢料槽流出制品。前行部件受气压往前进使得制品的壁厚均匀,且不存在未凝固的熔料因重力作用沿着模壁向下流动的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形状及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产品壁厚很厚、外观要求很高的产品,为保证产品表面外观和产品强度,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技术突破了传统注射成型的限制,可灵活地应用于多种制品的成型。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是指将压缩气体注入熔体中,熔体与模具壁接触处先凝固,同时熔体流动前沿在高压气体的驱动下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继续向前流动,直至充满整个型腔。制品在保持气体压力的情况下冷却,冷却过程中,气体由内向外施压,保证制品外表面紧贴模具壁,并通过气体二次穿透,从内部补充因熔体凝固带来的体积收缩,待制品冷却凝固后再排除高压气体,开模,完成一个成型周期。
[0003]但对于直径较大的介质导管的生产,GAIM工艺仍存在较大的残留壁厚,伴随着较大的残余壁厚,还会存在熔体因重力作用沿着模壁向下流动的危险,使得此技术存在局限性。近年新出现水辅成型技术虽然能部分解决此工艺技术问题,但水辅模具成型工艺相对气辅工艺要复杂。设备造价比较高,一台水辅设备是一台气辅3倍价格,同时水辅发展起步比较晚,水辅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制品的合格率,还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在水辅成型的过程中随着产品不同的 成型材料,有不同程度的穿层现象,本装置介于此两种工艺技术,结合两种工艺的成型特点。
[0004]气体辅注塑成型的关键技术主要控制注气、排气及气压控制等环节。注气压力控制不到位就会影响制品壁厚的均匀性。特别是气体在长直气道中的穿透均匀且平稳,成型中空率比较大。但在气注入口附近,易产生不稳定波动。在变截面和L形气道中,气体的穿透易产生指形效应。排气不顺利对制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普遍面临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能解决直径较大的管道生产中存在的熔体因重力作用沿着模壁向下流动的弊端,同时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包括气针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气针主体一端且与该端面匹配的前行部件,所述气针主体中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气道,所述气道的一端穿出所述气针主体的一端部,并通过阀门与进气道相连,所述气道的另一端穿出所述气针主体设有前行部件的端部。工作时,前后模合模,进料口进料,注塑满后,停止注塑,此时前行部件伸入制品内部,阀门打开,气体在气压下通过气道填充进制品内部,在保压产品同时推动前行部件前进,同时制品内部多余的料通过溢料槽流出制品。前行部件受气压往前进使得制品的壁厚均匀,且不存在未凝固的熔料因重力作用沿着模壁向下流动的现象。[0007]作为优选,所述气针主体上还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贯穿所述气针主体设有前行部件的端部与气槽,所述气槽用于泄气。制品完成后,可通过泄气是内外压平衡,方便开模。
[0008]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为球阀,所述球阀与置于所述气道中的弹性件相抵。球阀结构简单,耐用,密封性好。
[0009]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0]作为优选,所述气针主体固定于底座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气针主体通过其上的台阶状突起卡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中。将所述气针主体固定住,有利于模具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气针主体与所述第一底座接触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气针主体与所述第二底座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接触面上设有第三密封圈。这些密封圈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不会在在通高压气体时发现漏气,同时安装简单。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避免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中未凝固的熔料因重力作用沿着模壁向下流动的现象,保证了壁厚的均匀,减少了废品率,节约了成本。
[0013]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0015]图2为本发明中气针主体的与前行部件接触的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包括气针主体3,设于所述气针主体3 —端且与该端面匹配的前行部件5,所述气针主体3中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气道31,所述气道31的一端穿出所述气针主体3的一端部,并通过阀门与进气道7相连,所述气道31的另一端穿出所述气针主体3设有前行部件5的端部。所述气针主体3上还设有第二气道11,所述第二气道11贯穿所述气针主体3设有前行部件5的端部与气槽9,所述气槽9用于泄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阀门为球阀1,所述球阀I与置于所述气道31中的弹性件相抵。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2。所述气针主体3固定于底座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所述气针主体3通过其上的台阶状突起14卡于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中。所述气针主体3与所述第一底座12接触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8,所述气针主体3与所述第二底座13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圈4,所述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接触面上设有第三密封圈10。
工作时,将气针主体3安装在底座中,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性,前后模合模,进料口进料,注塑满后,停止注塑,此时前行部件5伸入制品6内部,从进气道7中通高压气体,球阀I打开,气体在气压下通过气道31填充进制品6内部,在保压产品同时推动前行部件5前进,同时制品6内部多余的料通过溢料槽流出制品6。前行部件5受气压往前进使得制品6的壁厚均匀,且不存在未凝固的熔料因重力作用沿着模壁向下流动的现象。当前行部件5完全推出制品6后,停止注入气体,产品内气体通过第二气道11和气槽9流出制品6,后模打开,行位油缸回位,顶出成品,顶出机构回位,放前行部件5,重新注塑整个系统结构简洁、可靠,更换维修方便,成本低,装配效率高,通用性强。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包括气针主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气针主体(3) —端且与该端面匹配的前行部件(5),所述气针主体(3)中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气道(31),所述气道(31)的一端穿出所述气针主体(3)的一端部,并通过阀门与进气道(7)相连,所述气道(31)的另一端穿出所述气针主体(3)设有前行部件(5)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针主体(3)上还设有第二气道(11),所述第二气道(11)贯穿所述气针主体(3 )设有前行部件(5 )的端部与气槽(9),所述气槽(9)用于泄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球阀(1),所述球阀(I)与置于所述气道(31)中的弹性件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针主体(3)固定于底座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所述气针主体(3)通过其上的台阶状突起(14)卡于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针主体(3)与所述第一底座(12)接触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8),所述气针主体(3)与所述第二底座(13)接触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圈(4),所述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接触面上设有第三密封圈(10)。
【文档编号】B29C45/17GK103737790SQ201310729778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高军枫, 钟良源 申请人:宁波舜宇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