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8763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属于泡沫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框和下模框,在上模框底部安装有上模,在下模框顶部安装有与上模相互配合的下模,下模框左右两侧固定有安装座,每个安装座上竖直固定有导柱,在上模框左右两侧固定有与导柱相互配合的导套,上模框为中空结构,在上模框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板、第一电热丝和第一导热铝板,第一电热丝通过陶瓷材料的第一套管安装在第一绝缘板底部,第一绝缘板顶部固定在上模框内顶部,第一导热铝板紧贴在上模框内底部,第一电热丝与第一导热铝板之间的距离为20mm~50mm。通过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方便了泡沫成型的模具设计,确保了产品的合格率。
【专利说明】电加热式泡沬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属于泡沫成型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使用的泡沫成型模具的结构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分别在上模和下模上 均匀设置加热棒。这种结构在使用时适用于成型结构比较简单的产品,但结构较复杂的时 候,上模和下模在设计时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如:1、加热的均匀性;2、排气孔分布;3、进料 口分布,如果上述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降低产品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其结构简单,方便了 泡沫成型的模具设计,确保了产品的合格率。
[0004]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所述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框和下模框,在上模框底部安 装有上模,在下模框顶部安装有与上模相互配合的下模,下模框左右两侧固定有安装座,每 个安装座上坚直固定有导柱,在上模框左右两侧固定有与导柱相互配合的导套,其特征在 于:上模框为中空结构,在上模框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板、第一电热丝和第一 导热铝板,第一电热丝通过陶瓷材料的第一套管安装在第一绝缘板底部,第一绝缘板顶部 固定在上模框内顶部,第一导热铝板紧贴在上模框内底部,第一电热丝与第一导热铝板之 间的距离为20mm?50mm。
[0006] 上述第一电热丝与第一导热铝板之间的距离限定,可以很好的在满足绝缘保护的 情况下减小上模框的厚度,合理控制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大小以及成本。
[0007] 进一步,所述下模框为中空结构,在下模框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二绝缘板、 第二电热丝和第二导热铝板,第二电热丝通过陶瓷材料的第二套管安装在第二绝缘板顶 部,第二绝缘板底部固定在下模框内底部,第二导热铝板紧贴在下模框内顶部,第二电热丝 与第二导热错板之间的距离为20mm?50mm。
[0008] 上述第二电热丝与第二导热铝板之间的距离限定,也是为了很好的在满足绝缘保 护的情况下减小上模框的厚度,合理控制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大小以及成本。
[0009] 进一步为了确保热量的均匀传递,优选所述第一电热丝在第一绝缘板上呈S型分 布。
[0010] 同上,优选所述第二电热丝在第二绝缘板上呈s型分布。
[0011] 本实用新型为了在满足均匀导热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优选所述第一导热铝 板厚度为5mm?10mm。
[0012] 同上,优选所述第二导热错板厚度为5mm?10mm。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主要为:
[0014] 通过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在第一导热铝板作用下,将第一电热丝的热量均匀 传递至上模框底部;在第二导热铝板的作用下,将第二电热丝的热量均匀传递至下模框顶 部,从而使得上模和下模均是均匀受热,加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安装方便,同时在设置复 杂的泡沫成型模具时,只需考虑排气孔分布和进料口分布情况,不需要再考虑加热的均匀 性,方便了泡沫成型的模具设计,确保了产品的合格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第一电热丝在第一绝缘板上的布置图。
[0017] 图中:1、上模框2、第一套管3、第一电热丝4、第一绝缘板5、第一导热铝板6、 导柱7、导套8、上模9、下模10、安装座11、下模框12、第二绝缘板13、第二套管14、 第二电热丝15、第二导热铝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 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 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0019] 实施例一
[0020] 如图1所示,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框1和下模框11,在上 模框1底部安装有上模8,在下模框11顶部安装有与上模8相互配合的下模9,下模框11左 右两侧固定有安装座10,每个安装座10上坚直固定有导柱6,在上模框1左右两侧固定有 与导柱6相互配合的导套7,上模框1为中空结构,在上模框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 一绝缘板4、第一电热丝3和第一导热铝板5,第一电热丝3通过陶瓷材料的第一套管2安 装在第一绝缘板4底部,第一绝缘板4顶部固定在上模框1内顶部,第一导热铝板5紧贴在 上模框1内底部,第一电热丝3与第一导热错板5之间的距离为20mm。
[0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框11为中空结构,在下模框11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 二绝缘板12、第二电热丝14和第二导热铝板15,第二电热丝14通过陶瓷材料的第二套管 13安装在第二绝缘板12顶部,第二绝缘板12底部固定在下模框11内底部,第二导热铝板 15紧贴在下模框11内顶部,第二电热丝14与第二导热铝板15之间的距离为50mm ;所述第 一导热错板5厚度为8mm ;所述第二导热错板15厚度为7mm。
[0022]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热丝3在第一绝缘板4上呈S型分布;所述第二电热丝14 在第二绝缘板12上呈S型分布(其分布情况同图2相似或相同)。
[0023] 使用时,在第一导热铝板5作用下,将第一电热丝3的热量均匀传递至上模框1底 部;在第二导热铝板15的作用下,将第二电热丝14的热量均匀传递至下模框11顶部,从而 使得上模8和下模9均是均匀受热。
[0024] 实施例二
[002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所述第一电热丝3与第一导热铝板5 之间的距离变为25mm ;所述第二电热丝14与第二导热铝板15之间的距离变为20mm ;所述 第一导热铝板5厚度变为5mm ;所述第二导热铝板15厚度变为10mm。其它同实施例一。
[0026] 实施例三
[002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所述第一电热丝3与第一导热铝板5 之间的距离变为50mm ;所述第二电热丝14与第二导热铝板15之间的距离变为30mm ;所述 第一导热铝板5厚度变为10mm ;所述第二导热铝板15厚度变为5mm。其它同实施例一。
[0028] 实施例四
[0029]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所述第一电热丝3与第一导热铝板5 之间的距离变为30mm ;所述第二电热丝14与第二导热铝板15之间的距离变为40mm ;所述 第一导热铝板5厚度变为6mm ;所述第二导热铝板15厚度变为9mm。其它同实施例一。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框(1)和下模框(11),在上模框 (1)底部安装有上模(8),在下模框(11)顶部安装有与上模(8)相互配合的下模(9),下模 框(11)左右两侧固定有安装座(10),每个安装座(10)上坚直固定有导柱¢),在上模框 (I) 左右两侧固定有与导柱(6)相互配合的导套(7),其特征在于:上模框(1)为中空结构, 在上模框(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绝缘板(4)、第一电热丝(3)和第一导热铝板 (5),第一电热丝(3)通过陶瓷材料的第一套管(2)安装在第一绝缘板(4)底部,第一绝缘 板(4)顶部固定在上模框(1)内顶部,第一导热铝板(5)紧贴在上模框(1)内底部,第一电 热丝(3)与第一导热错板(5)之间的距离为20mm?50mm。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框(11)为中空 结构,在下模框(11)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二绝缘板(12)、第二电热丝(14)和第二 导热铝板(15),第二电热丝(14)通过陶瓷材料的第二套管(13)安装在第二绝缘板(12) 顶部,第二绝缘板(12)底部固定在下模框(11)内底部,第二导热铝板(15)紧贴在下模框 (II) 内顶部,第二电热丝(14)与第二导热铝板(15)之间的距离为20mm?50m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热丝⑶在 第一绝缘板(4)上呈S型分布。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热丝(14)在 第二绝缘板(12)上呈S型分布。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铝板(5) 厚度为5_?10mmη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式泡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铝板(15) 厚度为5_?10mmη
【文档编号】B29C44/58GK203831665SQ20142026592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艾勇 申请人:重庆国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