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067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包括斜销、联动机构、弹性复位机构和限位机构;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拉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二拉杆;斜销和第一拉杆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杆的两端,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杆的两端;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均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模具定模中、且两个转动杆可绕各自的固定轴在定模内转动;限位机构与斜销连接;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套在第二拉杆外部的拉簧,以及与第二拉杆连接第二转动杆一端的另一端连接的支撑块,拉簧一端固定在模具定模中,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块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以很好地避免模具工作时斜销或动模出现损坏。
【专利说明】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0002]许多注射模具均设计有斜侧抽芯机构,其用于与模具型腔配合,在模具型腔中成型出产品的同时,将产品内部的倒钩结构一并成型出来,然后再将产品顶出。目前,设置在注射模具定模中的这些斜侧抽芯机构均是采用滑块配合滑槽滑动的方式顶出产品。然而,采用滑动方式顶出产品会容易出现滑块卡死的现象,导致斜销难以复位或顶出产品,继而也容易造成动模损坏斜销或斜销将动模表面损坏。因此,现有斜侧抽芯机构的结构设计并不合理,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模具要求的新型斜侧抽芯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主要解决现有的斜侧抽芯机构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动模损坏斜销或斜销将动模表面损坏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包括设置在模具定模中的斜销,还包括均设置在模具定模中的联动机构、弹性复位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拉杆、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二拉杆;所述斜销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动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还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转动杆一端连接,而所述第二拉杆一端则通过第四转轴与第二转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均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模具定模中、且两个转动杆可绕各自的固定轴在定模内转动;所述限位机构与斜销连接;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套在第二拉杆外部的拉簧,以及与第二拉杆另一端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拉簧一端固定在模具定模中,另一端则固定在支撑块上。
[0006]具体地说,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模具定模中并将斜销部分内含在其中的腔体,设置在该腔体内部两端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以及设置在该腔体内并固定在斜销上的移动块。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 I)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方便。
[0009](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第一转动杆、第一拉杆、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二拉杆组成的联动机构,其在弹性复位机构带动下,以联动的方式来带动斜销移动,并且在配合限位机构的情况下,完成了斜销的顶出与复位,本实用新型控制斜销移动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使斜销在顺畅的条件下完成顶出和复位。本实用新型采用与传统滑块滑槽不同的联动方式,避免了斜销移动时容易出现卡死的问题,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斜销或动模受到损坏。
[0010](3)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牢靠,实用性强,且成本低廉,因此,其适于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注射模具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14]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5]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0016]1-定模,2-型腔,3-动模,4-支撑块,5-拉簧,6_第二拉杆,7_第二转动杆,8_第一拉杆,9-第一转动杆,10-第一挡块,11-移动块,12-第二挡块,13-斜销,14-成型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1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注射模具上,其包括均设置在注射模具定模I中的联动机构、斜销13、弹性复位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二拉杆6、第二转动杆7、第一拉杆8以及第一转动杆9。所述斜销13 —端伸入到注射模具的型腔2中,用于成型产品倒钩结构并顶出产品,该斜销13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动杆9 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8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转动杆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8还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转动杆7 —端连接,而所述第二拉杆6 —端则通过第四转轴与第二转动杆7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9与第二转动杆7均通过固定轴固定在定模中,并且两个转动杆均可绕各自的固定轴在定模内转动,作为优选,固定轴可设置在转动杆的中点。如图1所示,具体地说,先在定模I中开设有空腔,然后将联动机构设置在该空腔中,第一拉杆8、第二拉杆6、第一转动杆9以及第二转动杆7均可在空腔中移动和转动。
[0019]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则包括套在第二拉杆6外部的拉簧5,以及与第二拉杆6连接第二转动杆一端的另一端连接的支撑块4,所述拉簧5—端固定在模具定模中,另一端则固定在支撑块4上。
[0020]上述第一转动杆9、第一拉杆8、第二转动杆7和第二拉杆6构成的联动机构用于带动斜销13移动,从而顶出型腔2中的成型产品。而所述限位机构则用于限定斜销13的移动距离,具体地说,该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模具定模中并将斜销部分内含在其中的腔体,设置在该腔体内部两端的第一挡块10和第二挡块12,以及设置在该腔体内并固定在斜销13上的移动块11。
[00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2]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由于动模与定模贴合,因此,动模给予了拉簧5向上的力,使得拉簧5处于压缩状态。而如图3、4所示,在开模时,动模3退出,不再与定模I贴合,此时,拉簧5复位,并推动支撑块4向下移动。由于第二拉杆6与支撑块4连接,因此支撑块4移动的同时也带动第二拉杆6向下移动。
[0023]第二拉杆6向下移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转动杆7绕其上的固定轴作顺时针转动,使得另一端的第一拉杆8向上移动。第二拉杆8向上移动的同时又会带动第一转动杆9绕其上的固定轴作逆时针转动,继而带动斜销13移动,将成型产品14顶出。在斜销13移动的同时,固定在其上的移动块11也随之移动,该移动块在限位机构的腔体中,由第一挡块10移动至第二挡块12并抵住第二挡块12,从而限定斜销13的移动距离。如此一来,在斜销13将产品顶出模具后,便可以通过手动或其他方式将产品从斜销13中取出。图3中的实心箭头表示第二拉杆6的移动方向,空心箭头表示斜销13的移动方向。
[0024]当合模时,动模3往上移动,并推动支撑块4压缩拉簧5,使支撑块4和第二拉杆6均回到定模I中,此时,与上述过程相反,第二转动杆7将作逆时针转动,第一拉杆8向下移动,而第一转动杆9则作顺时针转动。如此一来,斜销13在第一转动杆9的带动下进行反方向移动,并当移动块11移动抵到第一挡块10时,完成复位。限位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限定斜销8的移动距离,另一方面则可以在斜销13复位时,使第一转动杆9处于一个较为水平的位置,进而便于联动机构反复带动斜销13顶出型腔2中的成型产品。
【权利要求】
1.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包括设置在模具定模中的斜销(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设置在模具定模中的联动机构、弹性复位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9)、第一拉杆(8)、第二转动杆(7)以及第二拉杆(6);所述斜销(13)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动杆(9)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8)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转动杆(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8 )还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转动杆(7 ) 一端连接,而所述第二拉杆(6) —端则通过第四转轴与第二转动杆(7)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9)与第二转动杆(7)均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模具定模中、且两个转动杆可绕各自的固定轴在定模内转动;所述限位机构与斜销(13)连接;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套在第二拉杆(6)外部的拉簧(5),以及与第二拉杆(6)另一端连接的支撑块(4),所述拉簧(5) —端固定在模具定模中,另一端则固定在支撑块(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注射模具的弹性斜侧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模具定模中并将斜销部分内含在其中的腔体,设置在该腔体内部两端的第一挡块(10)和第二挡块(12),以及设置在该腔体内并固定在斜销(13)上的移动块(11)。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3973969SQ201420410890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发明者】李林鑫, 梅静, 陈显均, 徐茂清 申请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