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机的入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377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出机的入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能适应多种材料进料的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包括驱动调速电机(1)、减速器(2)、搅拌筒(6)、卸料筒(7)和传送螺杆(8),所述减速器(2)连接于所述驱动调速电机(1)的输入端,所述传送螺杆(8)连接于所述减速器(2)的输入端,且所述传送螺杆(8)安装于所述卸料筒(7)内,所述搅拌筒(3)和所述卸料筒(7)连通,所述卸料筒(7)设置有卸料口(72),所述传送螺杆(8)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72)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得益于:不存在堵塞现象,添加物料均匀,料仓内壁没有结块现象发生,效率高,运行可靠,特别适用于粉料含量比重大的挤出机入料机构。
【专利说明】一种挤出机的入料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能适应多种材料进料的入料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挤出机的入料机构,作为在塑料挤出机生产塑料颗粒过程中之一的机构,使物料的挤出机加入有很多种方法,如:振动喂料、圆盘喂料、重力定量喂料、螺旋喂料等,在塑料改性过程中,需要多种原材料,有比重很小的微粉、有沙粒大小的细粉、有大的颗粒、有比重大的金属粉等,由于以上各种方法喂料有局限性,会造成挤塑机入料不均匀、速度快慢不等、物料分散不均、甚至原材料结块搭拱不进料,造成性能不稳定质量波动。解决均匀入料时,混合材料大小不一、比重不同,在加上设备空间和装置成本的局限性,以上喂料方法只能处理单个问题,未能在生产时一并处理好。
[0003]如图1所示,传统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包括驱动调速电机102、减速器104、搅拌筒101、卸料筒108和传送螺杆107,所述减速器104连接于所述驱动调速电机102的输入端,所述传送螺杆107连接于所述减速器104的输入端,且所述传送螺杆108安装于所述卸料筒107内,所述搅拌筒103和所述卸料筒107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筒108设置有卸料口 1082,所述传送螺杆107的螺距为常量P。矩形搅拌桶109下料区域只位于传送螺杆107后方,而有一部分区域为粉料流动死区,这样会导致粉料在料斗处流动能力变差,部分粉料也会长时间积聚于此,因而造成挤压粘接和搭拱现象,使物料无法均匀混合输送,难以保障物料入料的质量和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挤出机的入料机构,该入料机构不存在堵塞现象,添加物料均匀,且料仓内壁没有结块现象发生、效率高、运行可靠,重要的是适用于粉料含量比重大的物料喂料使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包括驱动调速电机、减速器、搅拌筒、卸料筒和传送螺杆,所述减速器连接于所述驱动调速电机的输入端,所述传送螺杆连接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且所述传送螺杆安装于所述卸料筒内,所述搅拌筒和所述卸料筒连通,所述卸料筒设置有卸料口,所述传送螺杆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0006]所述传送螺杆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的方向以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逐渐增大。
[0007]所述搅拌筒包括锥形搅拌筒和方形搅拌筒,所述锥形搅拌筒与所述方形搅拌筒连通,且所述锥形搅拌筒位于所述方形搅拌筒的上方。
[0008]所述锥形搅拌筒包括驱动电机、搅拌桨和搅拌筒本体,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搅拌筒本体的顶部,所述搅拌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搅拌桨的另一端设置有叶片。
[0009]所述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度。
[0010]所述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度。
[001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Z型搅拌器,所述Z型搅拌器包括传动器和Z型搅拌桨,所述Z型搅拌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传动器的输出端,且所述Z型搅拌桨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方形搅拌筒内。
[0012]所述Z型搅拌桨包括浆轴和设置于所述浆轴上的若干个浆片,若干个所述浆片呈“Z”型结构分布于所述浆轴。
[00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调速电机、减速器、搅拌筒、卸料筒和传送螺杆,减速器连接于驱动调速电机的输入端,传送螺杆连接于减速器的输入端,且传送螺杆安装于卸料筒内,搅拌筒和卸料筒连通,卸料筒设置有卸料口,传送螺杆的螺距沿卸料口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机构新颖,坚固耐用,不存在堵塞现象,添加物料均匀,料仓内壁没有结块现象发生,投入运行效果显著,效率高,运行可靠,特别适用于粉料含量比重大的物料喂料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01-搅拌筒、102-驱动调速电机、104-减速器、107-传送螺杆、108-卸料筒、1082-卸料口、109-矩形搅拌桶。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驱动调速电机、2-减速器、3-Z型搅拌器、4-方形搅拌筒、5-锥形搅拌筒、6-搅拌筒、7-卸料筒、8-传送螺杆、31-传动器、32-Z型搅拌桨、51-驱动电机、52-搅拌桨、53-叶片、54-搅拌筒本体、72-卸料口、321-浆轴、322-浆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调速电机1、减速器2、搅拌筒6、卸料筒7和传送螺杆8,减速器2连接于驱动调速电机I的输入端,传送螺杆8连接于减速器2的输入端,且传送螺杆8安装于卸料筒7内,所述搅拌筒3和卸料筒7连通,卸料筒7设置有卸料口 72,传送螺杆8的螺距沿卸料口 72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9]优选的,传送螺杆8的螺距沿卸料口 72的方向以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逐渐增大。这样可将料仓漏斗流改为整体流,混合均匀后的物料通过螺旋输送卸料,进入挤塑机,主要处理均匀输送,同时物料在上面方形搅拌筒4内不造成挤压粘接和搭拱现象,防止供料停顿。
[0020]优选的,搅拌筒6包括锥形搅拌筒5和方形搅拌筒4,锥形搅拌筒5与方形搅拌筒4连通,且锥形搅拌筒5位于方形搅拌筒4的上方。多级工位搅拌输送,防止物料搭拱结块,甚至停止供料。
[0021]优选的,锥形搅拌筒5包括驱动电机51、搅拌桨52和搅拌筒本体54,驱动电机51设置于搅拌筒本体54的顶部,搅拌桨52的一端连接于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搅拌桨52的另一端设置有叶片53。
[0022]优选的,叶片5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度,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叶片5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度。推动角度的设定范围,决定物料混合质量均匀的技术参数。
[0023]优选的,还包括Z型搅拌器3,Z型搅拌器3传动器31和Z型搅拌桨32,Z型搅拌桨32的输入端连接于传动器31的输出端,Z型搅拌桨32的输出端位于方形搅拌筒4内。
[0024]优选的,Z型搅拌桨32包括浆轴321和设置于浆轴321上的若干个浆片322,若干个浆片322呈“Z”型结构分布于浆轴321。在物料流向中起引导物料竖直流向下的作用。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1、开机,通过控制柜上的启动键,启动驱动调速电机I及搅拌器驱动电机51 ;2、放料,待两电机空载2min~3 min后(在启动时,起空载保护作用)向锥型搅拌筒5中加入物料,此时,物料在锥形搅拌筒5的叶片53搅拌作用下向下移动,流入方型搅拌筒4中,方型搅拌筒4中的Z型搅拌器3输出端在传动器的驱动下旋转,使从锥型搅拌筒5中流下的物料在Z型搅拌器3的竖直力作用下,向下流动至卸料筒7内,在传动螺杆8的推动下,物料由卸料口 72处输出。在此过程中物料能均匀的实现输送,不会有物料搭拱结块,甚至停止供料等现象。
[0026]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包括驱动调速电机(I)、减速器(2 )、搅拌筒(6 )、卸料筒(7 )和传送螺杆(8 ),所述减速器(2 )连接于所述驱动调速电机(I)的输入端,所述传送螺杆(8 )连接于所述减速器(2)的输入端,且所述传送螺杆(8)安装于所述卸料筒(7)内,所述搅拌筒(3)和所述卸料筒(7)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筒(7)设置有卸料口(72),所述传送螺杆(8)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72)的方向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螺杆(8)的螺距沿所述卸料口(72)的方向以等差数列的排列方式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6)包括锥形搅拌筒(5)和方形搅拌筒(4),所述锥形搅拌筒(5)与所述方形搅拌筒(4)连通,且所述锥形搅拌筒(5)位于所述方形搅拌筒(4)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搅拌筒(5)包括驱动电机(51)、搅拌桨(52)和搅拌筒本体(54),所述驱动电机(51)设置于所述搅拌筒本体(54)的顶部,所述搅拌桨(5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所述搅拌桨(52)的另一端设置有叶片(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5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5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Z型搅拌器(3),所述Z型搅拌器(3)包括传动器(31)和Z型搅拌桨(32),所述Z型搅拌桨(32)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传动器(31)的输出端,且所述Z型搅拌桨(32)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方形搅拌筒(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出机的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搅拌桨(32)包括浆轴(321)和设置于所述浆轴(321)上的若干个浆片(322),若干个所述浆片(322)呈“Z”型结构分布于所述浆轴(321)。
【文档编号】B29B7/60GK204222123SQ20142066103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吴斌 申请人:东莞市鼎杰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