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注塑结构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0780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多层注塑结构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注塑结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结构件是具有一定形状结构,并能够承受载荷的作用的构件,一般来说,所述结构件上都会形成有多个通孔,用于与其他元件连接。采用塑胶模具成型技术或数控机床技术(CNC)生产注塑结构件所需要的模具较少、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且对原料的浪费较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层注塑,也称顺序叠层注塑或多料注塑,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材料来塑制一个产品,属于多组分注塑,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多层注塑结构件示意图,由于多层注塑是多种材料的顺序注塑,例如图1中所示的在第一注塑层11的上部形成有第二注塑层12,且在结构件中经常在打孔区域13中存在通孔14等薄弱结构,因而,第二注塑会对第一注塑的层薄弱结构产生冲胶现象,形成冲胶痕15,使得由此生产的多层注塑结构件外观不完整,影响结构件的质量,当冲胶现象过于严重时,结构件达不到客户要求就只能报废,使得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注塑结构件的制造方法,用以解决多层注塑结构件因冲胶而外观不完整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注塑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注塑层,所述第一注塑层具有一个或多个待打孔区域;在所述待打孔区域的表面注塑形成第二注塑层;在所述待打孔区域制作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注塑层和所述第二注塑层。

优选的,在第二注塑层形成过程中,射胶口位于所述待打孔区域的中心区域。

优选的,在第二注塑层形成过程中,射胶口位于所述待打孔区域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制作所述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塑层是单层或多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塑层与第二注塑层的颜色相同或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注塑层上还设置有一层或多层注塑层。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或数种。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连接器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塑层的材料为橡胶或塑料,所述第二注塑层的材料为橡胶或塑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注塑层的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数种,所述第二注塑层的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数种。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注塑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在第二注塑层注塑完成后,通过二次加工的方式制作通孔,避开了第二注塑层对第一注塑层结构薄弱部分的冲击,避免了冲胶现象,使得最后的多层注塑结构件外观完整,无冲胶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多层注塑结构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多层注塑结构件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3A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注塑层形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注塑层形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最终形成的多层注塑结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注塑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多层注塑结构件制造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多层注塑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提供第一注塑层31,所述第一注塑层31具有一个或多个待打孔区域33。图3A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注塑层形成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注塑层可以为单层或多层,且所述第一注塑层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橡胶或塑料,当所述第一注塑层的注塑材料为塑料时,优选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或聚碳酸酯(PC)中的一种或数种。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结构件的性能需要选择合适的第一注塑层材料,例如期望所述多层注塑结构件具有耐腐蚀性时,可以选择耐腐蚀性较强的塑料作为注塑材料。

步骤S22,在所述待打孔区域33的表面注塑形成第二注塑层32。图3B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注塑层形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在所述待打孔区域33的表面注射材料,以形成第二注塑层32。其中,所述第二注塑层32的材料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橡胶或塑料,当所述第二注塑层的注塑材料为塑料时,优选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或聚碳酸酯(PC)中的一种或数种,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当期望所述多层注塑结构件具有特殊性能时,例如耐高温性能,则可以选择耐高温塑料作为第二注塑层32的材料。不仅如此,在所述第二注塑层32上还可以设置一层或多层注塑层,所述注塑层可以为保护层、防辐射层等。所述第二注塑层32与第一注塑层31的颜色可以相同或不同,为了便于区分,优选所述第二注塑层32的颜色与第一注塑层31的颜色不同,当所述第一注塑层31与第二注塑层32颜色不同时,可以形成双色注塑结构件。优选的,为了提高注塑效果,使得结构件的外观均匀,在第二注塑层形成过程中,可以将一射胶口设置于待打孔区域33的中心区域,更优选的,可以将射胶口设置于待打孔区域33的中心位置。

步骤S23,在所述待打孔区域33制作通孔34,所述通孔34贯穿所述第一注塑层31和所述第二注塑层32。图3C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最终形成的多层注塑结构件示意图。如图3C所示,由于通孔34是在第二注塑层32注塑完成后才形成的,因此,有效防止了第二注塑层32注塑时对第一注塑层31的薄弱结构的冲击,避免了冲胶现象,使得双层注塑结构件外观完整,无冲胶痕。所述通孔34可以用作连接器孔,所述连接器孔是用于设置电子元件连接端口的通孔。形成所述通孔34的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机械加工的方法。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其掌握的普通技术知识基础之上,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形成所述通孔。所述待打孔区域33和通孔3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所述通孔34形状也不作限定,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一种或数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本发明提供的多层注塑结构件制造方法形成的多层注塑结构件,由于在第二注塑层注塑完成后,才通过二次加工的方式制作通孔,防止了第二注塑层注塑过程中对第一注塑层结构薄弱部分的冲击,避免了冲胶现象的发生,使得最终形成的多层注塑结构件外观完整,无冲胶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