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54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为人们的生活带俩了很多的便利,但塑料制品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机物,大量的塑料废品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很大一部分的塑料制品可以回收在利用,不仅会减少污染,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但传统的塑料回收装置并不能大规模的回收塑料,而且在塑料熔融状态时很容易沾染灰尘,导致塑料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以使废弃塑料能被大规模的回收,并且能提高重塑塑料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包括破碎腔和置于所述破碎腔顶部的进料口,所述破碎腔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破碎腔内部设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下方设有推出绞龙,所述破碎腔下方设有清洗腔,所述清洗腔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清洗腔一侧设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上设有引料机,所述导料管另一端设有熔融腔,所述熔融腔底部设有滤网,所述熔融腔四壁设有加热层,所述熔融腔下方设有挤出机,所述挤出机下方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可沿所述冷却腔上下滑动的筛网,所述冷却腔一侧设有物料输送机,所述物料输送机另一端设有风干腔,所述风干腔内侧底部设有干燥层,所述风干腔内 侧顶部设有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腔一侧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管内侧设有吸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层内部设有电阻丝;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机为单螺杆挤出机;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层为海绵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清洗腔的设置可防止回收的废弃塑料中含有大量的灰尘的污染物,在后续处理中造成塑料的质量下降,重塑的塑料采用清水冷却的方法,可有效防止重塑的塑料沾染灰尘,之后设置风干腔,可将潮湿的塑料充分风干,便于后续处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料口,2-破碎腔,3-破碎辊,4-推出绞龙,5-出料口,6-清洗腔, 7-搅拌装置,8-出水口,9-引料机,10-导料管,11-熔融腔,12-加热层,13-滤网,14-挤出机,15-冷却腔,16-筛网,17-物料输送机,18-风干腔,19-风机,20-干燥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包括破碎腔2和置于所述破碎腔2顶部的进料口1,所述破碎腔2底部设有出料口5,所述破碎腔2内部设有破碎辊3,所述破碎辊3下方设有推出绞龙4,所述破碎腔2下方设有清洗腔6,所述清洗腔6内设有搅拌装置7,所述清洗腔6一侧设有导料管10,所述清洗腔6另一侧设有出水口8,所述导料管10上设有引料机9,所述导料管10内侧设有吸水层,可以吸干清洗后的粉碎塑料表面的水分,便于后续处理,所述导料管10另一端设有熔融腔11,所述熔融腔11底部设有滤网13,所述熔融腔11四壁设有加热层12,所述加热层12内部设有电阻丝,所述熔融腔11下方设有挤出机14,所述挤出机14为单螺杆挤出机,所述挤出机14下方设有冷却腔15,冷却腔15内装有清水,采用清水冷却的方法,可使重塑的塑料更加容易冷却,所述冷却腔15内设有可沿所述冷却腔15上下滑动的筛网16,所述冷却腔15一侧设有物料输送机17,所述物料输送机17另一端设有风干腔18,所述风干腔18内侧底部设有干燥层20,所述干燥层20为海绵层。可以有效吸干重塑塑料表面的水分,所述风干腔18内侧顶部设有风机19。

工作过程:回收的废弃塑料,由进料口1进入破碎腔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塑料由推出绞龙4推入清洗腔6,将塑料表面的污渍清洗干净,将清洗腔 6内的水由出水口8放出后,引料机9将清洗过后的塑料由导料管10引入熔融腔11,加热层12对熔融腔11内的塑料进行加热,使固态的塑料转化为熔融状态,滤网13对熔融状态的塑料进行过滤,过滤出残渣,经过过滤后的塑料进入挤出机14,被加工成条状,落入冷却腔15内的清水中,迅速冷却成型,筛网16向上运动,将加工后的塑料筛出,并由物料输送机17导入风干腔15,风干腔15底部的干燥层20吸走塑料表面的水分,风机19工作,向塑料上吹风,加速塑料的干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