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注塑机上的底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033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注塑机上的底座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立式注塑机上的底座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开关制作工程当中,通常需要注塑机来对原材料进行注塑加工,根据电子开关的各个加工部件,则需要相应的注塑机以及与该注塑机相匹配的注塑模具。现有的加工技术中,当一铜带成型电镀后,往往要进行注塑成型,而当在两个步骤相衔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人工将其转移,这样的转移衔接步骤不仅浪费较大的人力,而且徒手操作更为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立式注塑机上的底座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包括上模,与上模相抵设置并且与上模形状以及大小相一致的下模,所述上模侧部设有将上模与下模互相分离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相抵于上模上表面的升降板,以及驱动该升降板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板一侧还设有与升降板联动的升降轨道,所述上模上位于升降轨道内固设有与升降轨道相适配的联动块,所述升降轨道包括靠近上模处的顶端以及靠近下模处的底端,所述升降轨道随着升降板上升时,所述联动块可卡于升降轨道的底端,并使上模与升降板联动。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由于设置了上模以及下模,并且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控制其分离的升降板,通过升降板再带动升降轨道,从而将联动块带动上模进行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外侧部靠近下模处设有第一开口槽,所述下模上与该开口槽对应位置处设有与第一开口槽形状相一致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与第二开口槽相互组合形成进料口。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进料口的设置可以方便该组件与其他组件进行对接,省去了各个加工材料之间的转移,实现了流水化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槽处向下模内部延伸形成进料板,所述下模下端还设有承接座,所述进料板与下模之间还设有进料板复位装置。所述进料板复位装置为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固定端以及复位端,所述固定端设置于下模处,所述复位端与进料板相抵靠。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下模与上模之间设有弹簧将进料板复位,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改进料板在被压成型后,无法复位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操作的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立式注塑机底座组件的正视图;

图2所示为立式注塑机底座组件中上模与下模分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1,与上模1相抵设置并且与上模形状以及大小相一致的下模2,所述上模1侧部设有将上模与下模互相分离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相抵于上模1上表面的升降板3,以及驱动该升降板3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板3一侧还设有与升降板联动的升降轨道4,所述上模1上位于升降轨道4内固设有与升降轨道4相适配的联动块5,所述升降轨道4包括靠近上模1处的顶端41以及靠近下模2处的底端42,所述升降轨道随着升降板上升时,所述联动块5可卡于升降轨道4的底端,并使上模1与升降板联动。由于设置了上模1以及下模2,并且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有控制其分离的升降板6,通过升降板再带动升降轨道,从而将联动块5带动上模1进行分离。所述上模1外侧部靠近下模2处设有第一开口槽71,所述下模上与该开口槽对应位置处设有与第一开口槽71形状相一致的第二开口槽72,所述第一开口槽71与第二开口槽72相互组合形成进料口。进料口的设置可以方便该组件与其他组件进行对接,省去了各个加工材料之间的转移,实现了流水化操作。所述第一开口槽处向下模2内部延伸形成进料板8,所述下模2下端还设有承接座9,所述进料板与下模之间还设有进料板复位装置。所述进料板复位装置为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弹簧10,所述弹簧包括固定端101以及复位端102,所述固定端设置于下模处,所述复位端与进料板相抵靠。下模与上模之间设有弹簧将进料板复位,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改进料板在被压成型后,无法复位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操作的自动化水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电信] 2019年07月31日 23:11
    这个方法很好。可以生产试用。如果成熟,可以大批量生产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