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633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



背景技术:

双层复合管具有耐压高、防老化性强、防细菌、防渗氧等功能而倍受客户喜爱,其制造方法和装置也多种多样。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4669582A,公开的一种双层复合管及其共挤模具、制备方法以及圆管拼接型蜂窝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共挤模具包括模头座、导向篦、通气件、第一机头、分流锥、端盖以及第二机头,第一机头上的右端面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缓冲槽、环形的第二缓冲槽,端盖的左端面贴在第一机头上的右端面上,通过端盖的左端面与第一缓冲槽形成第一缓冲腔,通过端盖的左端面与第二缓冲槽形成第二缓冲腔;通过共挤模具对外层材料进行泄压,外层材料缓慢从第一成型通道流出,并通过外层材料本身的粘附性,不断涂布在内层管件上,可以在内层管件上形成0.01至0.03mm的厚度的外层材料层。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4700266U,涉及的一种双层复合管模,左滚道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第一外筒节和第二外筒节,第二外筒节与右滚道的左端焊接固定,右滚道的有端与第三外筒节焊接固定,第一外筒节、左滚道、第二外筒节、右滚道和第三外筒节的内孔中过盈配合有内筒节;第三外筒节和内筒节的右端与端板焊接固定,第一外筒节和内筒节的左端与法兰焊接固定。再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412660U的一种双层复合管材机头,包括压紧板、口模、机头体、芯棒、分流套、分流器支架、分流器、隔层分流套以及内层连接器,机头体的两端连接有压紧板和内层连接器,机头体靠近内层连接器那端外壁处设有外层连接器,内、外层连接器一端都设有过滤网板,机头体中心轴处设有阻流芯棒,阻流芯棒一端与芯棒相连,另端通过螺纹与分流器相连,且芯棒、阻流芯棒和分流器与机头体之间形成一腔体,其口模、分流套、隔层分流套以及分流器支架依次连接且位于上述腔体里,阻流芯棒靠近分流器那端外壁设有环形凸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共挤管胚在同一副模具中一次完成,双层管坯完全熔合一体,结构紧楱,工作稳定的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包括与挤出机出料口相连接的轴向连接头和径向连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轴向连接头出料口部位设有分流锥,分流锥之后设有外层分流体,外层分流体上设有内流道和螺旋式外流道;其中内流道与芯模相通,径向连接头出料口通过螺旋式外流道经后模体与芯模相通;芯模出料口部位设有内壁调节装置,后模体部位设有外壁调节装置。

本技术方案设计的装置与二台单螺杆挤出机相连接,先开启内层管挤出机,被加工的物料从轴向连接头进入,经前模体进入分流支架,沿外层分流体的内流道流动,到达芯模和口模部位,形成内层管胚。同时,另外一台挤出机开启,物料从外层管入口径向连接头进入,经外层分流体的螺旋流道,流向后模体,最后也汇流到口模和芯模配合部位,形成外层管胚。本装置可以分别调整内外层挤出机的挤出量,以达到制管所需的挤出速度和壁厚,然后经下道工序的冷却真空定径,生产制造出符合工艺要求的管材制品。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连接头出料口端设有前模体,前模体出料口端设有与分流锥配合的内锥孔。本装置各部件分工互配,易加工制作,保证模具自身精度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流锥固定在分流支架的一端,分流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外层分流体。构成连续式低阻力熔剂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模体安装在外层分流体的外部;外壁调节装置位于后模体的外部,并沿管道成型行走方向的径向设有若干处调节螺栓。方便调节操作,保证壁厚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芯模出料方向设有口模,芯模和口模相互配合且具有从大到小的缩径出料道。缩径过程是保证管道成型质量的必要措施。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壁调节装置位于口模和芯模相互配合的外部,口模部位还设有连接法兰。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层分流体内流道至少设有一处缩径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各组成部件分工明确,结构紧楱互配精细,使模具本体制作方便,精度易控;管道成型时工作稳定,且模具寿命长,双层共挤管胚一次完成,生产效率高;坯料互透融合,防裂性强,缩径易控,管壁厚度均匀,成品结构强度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 连接法兰,2. 口模,3. 内壁调节装置,4. 芯模,5. 径向连接头,6. 外壁调节装置,7. 外层分流体,8. 后模体,9. 分流支架,10. 分流锥,11. 前模体,12. 轴向连接头,13. 加热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二层共挤复合管模具,如图1所示,其一端设有与一台单螺杆挤出机出料口连接的轴向连接头12,并在模具机体上设有与另一台单螺杆挤出机出料口连接的径向连接头5。

轴向连接头12的出料口端与前模体11连接,前模体11内朝出料口的一端设有从小到大的内锥孔,该内锥孔与分流锥10配合;分流锥10固定在分流支架9上,分流支架9具有物料流道,分流支架9与外层分流体7连接,外层分流体7上设有内流道和螺旋式外流道,其中内流道通过一处缩径口与芯模4相通;螺旋式外流道进料口端与径向连接头5出料口连接,螺旋式外流道出料端经后模体8通向芯模4。

后模体8部位设有外壁调节装置6,具体地安装方式是:后模体8安装在外层分流体7的外部,外壁调节装置6包括调节螺栓,外壁调节装置6安装在后模体8的外部,6件调节螺栓沿管道成型行走方向的径向一周均匀分布。

芯模4的出料方向设有口模2,芯模4和口模2相互配合且具有一段从大到小的缩径出料道和一段圆柱形出料道,芯模4出料口部位设有内壁调节装置3,内壁调节装置3同样包括6件调节螺栓,6件调节螺栓均匀分布在合模体8外部对口模进行微调节。

口模2外部还设有连接法兰1;整个模具个表面设有加热圈13。

工作时,管内层物料从轴向连接头12进入,经前模体11、分流锥10进入分流支架9,沿外层分流体7的内流道到达芯模4和口模2配合部位,形成内层管胚;同时,另外一台挤出机开启,管外层物料从外层管入口径向连接头5进入,经外层分流体7的螺旋流道,流向后模体8,最后也汇流到口模2和芯模4配合处,形成外层管胚,内外管层融合后挤出,再经过下道工序的冷却真空定径后成型。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