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结构体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7749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结构体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具备利用碳纤维对树脂材料进行了强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结构体。



背景技术:

对于航空器的主翼、整体油箱等所使用的机体材料,要求轻、强度高、具备耐久性的材料。作为机体材料,使用例如铝合金等轻质的金属材料。另外,近年,随着这些要求增强,作为机体材料,使用利用碳纤维对树脂进行了强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粘接其它构件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利用研磨材料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待粘接其它构件的粘接区域进行研磨,减少凹凸,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其它构件的粘接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实地减少待粘接其它构件的粘接区域的凹凸,需要对比粘接区域更宽范围的区域进行研磨。

但是,若对比粘接区域更宽范围的区域进行研磨,则在使其它构件粘接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后,经研磨材料研磨后的研磨区域的一部分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而露出。

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被研磨材料过度研磨,则碳纤维的一部分会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

在这种情况下,若碳纤维复合材料遭受雷击,则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的碳纤维可能因绝缘破坏而放电,产生火花(spark)(边缘辉光(edgeglow)现象)。

因此,利用研磨材料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研磨时,期望碳纤维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在纤维强化树脂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成的第1树脂层的下层的第2树脂层的颜色由与第1树脂层不同的颜色形成。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肉眼观察识别树脂研磨粉的颜色的变化,能够抑制纤维被研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57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若未确实地通过肉眼观察进行确认,则会将第2树脂层研磨,使纤维在表面露出。

另外,即使通过肉眼观察进行了确认,也有可能因进行研磨作业的环境的照度等而无法识别树脂研磨粉的颜色的变化,将第2树脂层研磨而使纤维在表面露出。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结构体,该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结构体无论作业环境等如何均能容易地进行研磨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研磨作业,而不使碳纤维在表面露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其是用于制造具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结构体制造方法,该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碳纤维对树脂材料进行了强化,该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成型工序,其在上述碳纤维中含浸上述树脂材料,使该树脂材料固化,成型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磨工序,其利用给定硬度的研磨材料对通过上述成型工序成型后的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研磨区域进行研磨;以及,粘接工序,其通过粘接剂将其它构件粘接于经上述研磨工序研磨后的上述研磨区域的一部分,上述成型工序中,在最表面形成硬度低于上述给定硬度的研磨层,在上述研磨层的内侧形成表面保护层,该表面保护层保护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受上述研磨材料研磨,且硬度高于上述给定硬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在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序中,在最表面形成硬度低于给定硬度的研磨层,在其内侧形成表面保护层,该表面保护层保护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受研磨材料研磨,且硬度高于给定硬度。因此,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研磨区域进行研磨的研磨工序中,无论作业环境如何,均能利用研磨材料将研磨区域的树脂材料研磨,通过研磨层和表面保护层适当地保护碳纤维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

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无论作业环境等如何,均能够容易地进行研磨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研磨作业,而不使碳纤维在表面露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上述成型工序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将硬度高于上述给定硬度的耐研磨构件配置于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内部,形成上述表面保护层。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将耐研磨构件配置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内部,能够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附近制成表面保护层。

上述构成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上述成型工序中,可以使混入有粒状的上述耐研磨构件的上述树脂材料含浸,使该树脂材料固化,成型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通过由粒状的耐研磨构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内部形成的表面保护层,能够保护碳纤维不从研磨工序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

上述构成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上述成型工序中,可以在配置于上述研磨区域的上述碳纤维表面的多个位置配置柱状的上述耐研磨构件,使上述树脂材料固化,从而形成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通过由配置于碳纤维表面的多个位置的耐研磨构件形成的表面保护层,能够保护碳纤维在研磨工序中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其是用于制造具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结构体制造方法,该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碳纤维对树脂材料进行了强化,该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成型工序,其在上述碳纤维中含浸上述树脂材料,使该树脂材料固化,成型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磨工序,其利用给定硬度的研磨材料对通过上述成型工序成型后的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研磨区域进行研磨;以及,粘接工序,其通过粘接剂将其它构件粘接于经上述研磨工序研磨后的上述研磨区域的一部分,上述成型工序中,在最表面形成保护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受上述研磨材料研磨的非导电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在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序中,在最表面形成保护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受研磨材料研磨的非导电层。因此,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研磨区域进行研磨的研磨工序中,只要非导电层残存,研磨区域的树脂材料就不被研磨,因此可适当地保护碳纤维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上述非导电层可以为由通过玻璃纤维对树脂材料进行了强化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的层。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将被玻璃纤维强化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非导电层,能够保护碳纤维在研磨工序中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上述给定硬度可以是高于通过上述成型工序形成的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所含的上述树脂材料的硬度。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可以利用硬度高于树脂材料的研磨材料研磨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树脂材料部分,并且由表面保护层保护碳纤维在研磨工序中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露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其是由利用碳纤维对树脂材料进行了强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形成且经给定硬度的研磨材料研磨的结构体,该结构体具备:研磨层,其形成于最表面,且硬度低于上述给定硬度;表面保护层,其形成于上述研磨层的内侧,用于保护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受上述研磨材料研磨,且硬度高于上述给定硬度;以及,碳纤维层,其在固化后的上述树脂材料的内部配置有上述碳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结构体,能够提供一种结构体,该结构体无论作业环境等如何均能容易地进行研磨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研磨作业,而不使碳纤维在表面露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结构体,该结构体制造方法及结构体无论作业环境等如何均能容易地进行研磨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研磨作业,而不使碳纤维在表面露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图,(a)为平面图,(b)表示(a)的a-a向视剖面图。

图2是示出具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体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剖面图,(a)表示进行加压及加热前的状态,(b)表示进行了加压及加热后的状态。

图4是示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的图,(a)表示研磨区域,(b)表示粘接区域。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层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层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层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剖面图。

标记说明

10、10’、10”碳纤维复合材料

10a、10a’、10a”树脂层

10b、10b’、10b”碳纤维层

10c研磨区域

10d粘接区域

10e保护填料(耐研磨构件)

10f保护支柱(耐研磨构件)

10x表面保护层

10y研磨层

11、12、13、14、15、16预浸料

20支撑构件(其它构件)

30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100结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结构体100具备形成为板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和通过粘接剂(图示略)粘接于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研磨区域10c的支撑构件20(其它构件)。

如图1(b)所示,结构体100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具备配置于表面部分的树脂层10a和在树脂材料的内部配置有碳纤维的碳纤维层10b。

另外,如图1(a)及图1(b)所示,支撑构件20为截面形成为l形的构件。

碳纤维复合材料10为利用碳纤维对树脂材料进行了强化的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作为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聚醚醚酮(peek)等热塑性树脂。

碳纤维复合材料10由于使用碳纤维作为加强材料,因此在碳纤维部分具有导电性。因此,在碳纤维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露出的情况下,对碳纤维复合材料10雷击的雷击电流流过碳纤维,可能因在碳纤维间或研磨时被切断的碳纤维的端部间的绝缘破坏而放电,产生火花(spark)。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00的制造方法中,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进行研磨的研磨工序中,不使碳纤维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露出。

结构体100例如用作整体油箱,该整体油箱是与航空器的主翼一体化,形成液体燃料不在翼结构泄漏的液密结构的燃料箱(tank)。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构件20作为在主翼的内部支撑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构件使用。另外,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在整体油箱中为接触液体燃料的部分。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的流程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00的制造方法具备: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成型工序(s201)、对通过成型工序(s201)成型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进行研磨的研磨工序(s202)、以及将支撑构件20粘接于通过研磨工序(s202)研磨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粘接工序(s203)。

成型工序(s201)为如下的工序:叠层多个在碳纤维中含浸树脂材料而成的片状的预浸料,对该预浸料进行加压及加热,从而使多个预浸料固化、一体化。

图3(a)是示出在成型工序中叠层在碳纤维中含浸树脂材料而成的片状的预浸料11、12、13、14、15、16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b)是示出在成型工序中在叠层有片状的预浸料11、12、13、14、15、16的状态下进行加压及加热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剖面图。

图3(b)中,树脂层10a是对热固性的树脂材料进行加压及加热而固化时从预浸料11、12、13、14、15、16渗出的树脂材料叠层而成的树脂层。另一方面,碳纤维层10b为不作为树脂层10a渗出而残留在碳纤维周围的树脂材料固化而将碳纤维配置于内部而成的层。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层10a中,在最表面配置有在对树脂材料进行加压及加热从而使其固化前叠层在预浸料11的上表面、并通过加热与预浸料11形成一体的树脂膜(图示略)。

研磨工序(s202)为利用给定硬度的研磨材料对通过成型工序(s201)成型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研磨区域10c进行研磨的工序。

图4(a)示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研磨区域10c。研磨材料可以使用使给定硬度的磨粒粘接于基材(例如纸、布、树脂等)而成的各种材料。另外,为了利用研磨材料进行研磨,可以使用使盘状的研磨材料旋转的盘磨机等研磨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研磨材料的磨粒的硬度而言,硬度(莫氏硬度:3~4)比树脂层10a的树脂材料部分高。因此,通过用研磨材料对树脂层10a进行研磨,从而磨削树脂层10a的树脂材料部分。

粘接工序(s203)为通过粘接剂将支撑构件20粘接于通过研磨工序(s202)研磨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研磨区域10c的一部分即粘接区域10d的工序。

图4(b)示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研磨区域10c和作为其一部分的粘接区域10d。如图4(b)所示,研磨区域10c比粘接区域10d大。这是因为,为了确实地减少待粘接支撑构件20的粘接区域10d的凹凸,需要对比粘接区域10d更宽范围的研磨区域10c进行研磨。

这样一来,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研磨区域10c成为比粘接支撑构件20的粘接区域10d更广的区域。因此,如图4(b)所示,在使支撑构件20粘接于粘接区域10d而成的结构体100中,研磨区域10c的一部分(除粘接支撑构件20的区域以外的其它部分)成为在表面露出的状态。

若通过研磨工序将在该表面露出的研磨区域10c过度研磨使碳纤维在表面露出,则碳纤维可能因绝缘破坏而放电,产生火花(spark)。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配置硬度高于研磨材料的保护填料10e,以使在研磨工序(s202)中研磨区域10c不被过度研磨而使碳纤维在表面露出。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及碳纤维层10b的剖面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由在内部配置有粒状的保护填料10e(耐研磨构件)的表面保护层10x和内部未配置保护填料10e的研磨层10y形成。保护填料10e为比研磨材料的磨粒硬度高的粒子。保护填料10e的粒径优选设为20μm以上且40μm以下。

例如使用玻璃(莫氏硬度:5~6)作为研磨材料的磨粒的情况下,作为保护填料10e,可以使用硬度比玻璃高的石英(莫氏硬度:7)、氮化铝(莫氏硬度:8)、碳化硅(莫氏硬度:9.8)等。另外,使用石英(莫氏硬度:7)作为研磨材料的磨粒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硬度比石英高的氮化铝(莫氏硬度:8)、碳化硅(莫氏硬度:9.8)等作为保护填料10e。此外,使用氮化铝(莫氏硬度:8)作为研磨材料的磨粒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硬度比氮化铝高的碳化硅(莫氏硬度:9.8)等作为保护填料10e。

为了形成如图5所示的在内部配置有保护填料10e表面保护层10x,作为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叠层的预浸料11,使用在含浸于碳纤维的树脂材料中混入有保护填料10e的材料。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在成型工序(s201)中,将保护填料10e混入至进行加压及加热而从预浸料11渗出的树脂材料中,然后树脂材料固化。因此,在通过成型工序(s201)成型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的内部形成配置有保护填料10e的表面保护层10x。

此外,为了在最表面形成研磨层10y,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将树脂膜(图示略)叠层在预浸料11的上表面。

如上所述,在成型工序(s201)中,在最表面形成为了提高粘接性而研磨的研磨层10y,在研磨层10y的内侧形成在内部配置有硬度高于研磨材料的硬度的保护填料10e的表面保护层10x以保护碳纤维复合材料10不受研磨材料研磨。

图5中示出的具备树脂层10a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即使在研磨工序中被硬度低于保护填料10e的研磨材料研磨,也能通过配置于表面保护层10x的内部的保护填料10e抑制树脂层10a被过度研磨。

例如,如图5所示,用研磨材料对表面s1具有凹凸的树脂层10a进行研磨的情况下,在研磨至表面s2(表面保护层10x的表面)为止的时刻,研磨材料与保护填料10e接触。由此,进一步抑制树脂层10a被过度磨削。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配置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侧(粘接支撑构件20的面侧)的预浸料11,使用了树脂材料中混入有保护填料10e的材料,但可以为其它方案。作为预浸料11及预浸料12,可以使用树脂材料中混入有保护填料10e的材料。此外,作为预浸料13、14、15、16,可以使用树脂材料中混入有保护填料10e的材料。

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00的制造方法所发挥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在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成型工序(s201)中,在最表面形成硬度低于研磨材料的硬度的研磨层10y,在其内侧形成在内部配置有硬度高于研磨材料的硬度的粒状的保护填料10e(耐研磨构件)的表面保护层10x,以保护碳纤维复合材料10不受研磨材料研磨。

因此,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研磨区域10c进行研磨的研磨工序(s202)中,无论作业环境如何,均能通过研磨材料将研磨区域的树脂材料研磨,通过研磨层10y和表面保护层10x适当地保护碳纤维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露出。

这样一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无论作业环境等如何均能够容易地进行研磨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研磨作业,而不使碳纤维在表面露出。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在成型工序(s201)中,使含浸有混入了粒状的保护填料10e的树脂材料的预浸料11固化,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10。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通过由粒状的保护填料10e在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内部形成的表面保护层10x,能够保护碳纤维在研磨工序(s202)中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露出。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研磨材料的硬度是高于通过成型工序(s201)形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中所含的树脂材料的硬度。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碳纤维复合材料10表面的树脂材料部分被硬度高于树脂材料的研磨材料研磨,并且由表面保护层10x保护碳纤维在研磨工序(s202)中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露出。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而言,除了图2中示出的成型工序(s201)不同这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同样。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除了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以下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作为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叠层的预浸料11,使用含浸于碳纤维的树脂材料中混入有保护填料10e的材料。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叠层的预浸料11表面的多个位置配置柱状的保护支柱。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及碳纤维层10b’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由在内部配置有保护支柱10f(耐研磨构件)的表面保护层10x’和内部未配置保护支柱10f的研磨层10y’形成。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保护层10x’的内部,以沿树脂层10a’的厚度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柱状的保护支柱10f。保护支柱10f为硬度高于研磨材料的磨粒的柱状(例如圆柱状)的构件。保护支柱10f的直径优选设为40μm以下。

作为保护支柱10f,与第1实施方式的保护填料10e同样地,可以使用玻璃、石英、氮化铝、碳化硅等。

保护支柱10f沿树脂层10a’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比树脂层10a’的厚度短。即,保护支柱10f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侧的端部配置在树脂层10a’的内部的构成。

为了形成如图6所示的在内部配置有保护支柱10f的树脂层10a’,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叠层的预浸料11表面的多个位置配置保护支柱10f。配置保护支柱10f的位置至少包含研磨区域10c部分。

另外,为了在最表面形成研磨层10y’,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将树脂膜(图示略)叠层于预浸料11的上表面。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在由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了加压及加热而从预浸料11渗出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层10a’中配置有多个保护支柱10f的状态下,树脂层10a’固化。

因此,在通过成型工序(s201)成型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的内部配置保护支柱10f。

如上所述,在成型工序(s201)中,在最表面形成为了提高粘接性而研磨的研磨层10y’,在研磨层10y’的内侧形成硬度高于研磨材料的硬度的保护支柱10f配置于内部的表面保护层10x’,以保护碳纤维复合材料10不受研磨材料研磨。

图6中示出的具备树脂层10a’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即使在研磨工序中被硬度低于保护支柱10f的研磨材料研磨,也能由保护支柱10f抑制树脂层10a’被过度研磨。

例如,如图6所示,用研磨材料对表面s3具有凹凸的树脂层10a’进行研磨的情况下,在研磨至表面s4为止的时刻,研磨材料与保护支柱10f接触。由此,进一步抑制树脂层10a’被过度磨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在成型工序(s201)中,在配置于研磨区域10c的预浸料11表面的多个位置配置柱状的保护支柱10f,使预浸料11、12、13、14、15、16固化,从而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10’。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通过由配置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内部的多个位置的保护支柱10f形成的表面保护层10x’,能够保护碳纤维在研磨工序(s202)中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露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保护支柱10f的长度比树脂层10a’的厚度短。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能够由柱状的保护支柱10f防止碳纤维被研磨,并且使柱状的耐研磨构件比树脂层10a’的厚度短,从而使得树脂材料的一部分被研磨。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而言,除了图2中示出的成型工序(s201)不同这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同样。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除了以下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以下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作为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叠层的预浸料11,使用含浸于碳纤维的树脂材料中混入有保护填料10e的材料。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中,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叠层的预浸料11、12、13、14、15、16的外侧,进一步配置使树脂材料含浸于玻璃纤维而成的预浸料(图示略),在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外侧的最表面形成非导电性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非导电层)。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及碳纤维层10b”的剖面图。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的外侧形成有由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形成的表面保护层。

如图7所示,为了在树脂层10a”的外侧形成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在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前叠层的预浸料11、12、13、14、15、16的外侧,配置使树脂材料含浸于玻璃纤维而成的预浸料(图示略)。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在由成型工序(s201)中进行加压及加热而从预浸料11、12、13、14、15、16渗出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层10a”的外侧,形成与碳纤维复合材料10”成为一体而固化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

因此,在通过成型工序(s201)成型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树脂层10a”的外侧配置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

如上所述,在成型工序(s201)中,形成外侧配置有非导电性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的树脂层10a”,以保护碳纤维复合材料10”不受研磨材料研磨。

图7中示出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即使在研磨工序被研磨,只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残存,树脂层10a”就不被研磨,因此抑制了碳纤维层10b”露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制造方法,在成型工序(s201)中,在树脂层10a”的外侧配置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

通过这样地进行操作,能够由玻璃纤维复合材料30保护碳纤维层10b”在研磨工序(s202)中不从碳纤维复合材料10”的表面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预浸料成型纤维复合材料,但也可以通过叠层的纤维织物中含浸树脂材料而成型的vartm(vacuumassistedresintransfermolding:真空树脂含浸工艺)等进行成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