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1580发布日期:2018-06-08 20:2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在防止保存时的液体泄漏的同时,防止流路的堵塞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装接于车辆的轮胎漏气时,通过经由轮胎气门嘴向轮胎内注入漏气轮胎修补液来对漏气轮胎进行应急修补。作为能进行这样的应急修补的装置,例如会使用漏气轮胎修补工具包。在使用了这样的漏气轮胎修补工具包的情况下,不需要在车辆上搭载备用轮胎,能实现节省资源、车辆的轻型化。此外,还有能将车辆的备用轮胎搭载空间有效地利用于其他目的的优点。

作为漏气轮胎修补工具包,例如公知有如下的所谓压送式漏气轮胎修补工具包:通过从空气压缩机等所供给的压缩空气来将容纳于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内的漏气轮胎修补液注入至轮胎内。用于这样的压送式漏气轮胎修补工具包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由具备容纳漏气轮胎修补液的容纳部和开口部的容器主体、以及装接于该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顶盖构成。然后,在顶盖设有用于从容器外导入压缩空气的第一流路、以及用于排出容器内的漏气轮胎修补液的第二流路。此时,为了防止漏气轮胎修补液在保存时从流路漏出,提出了例如在第一流路设置通过在漏气轮胎修补时送入至容器内的空气的压力来打开流路的封闭塞(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封闭塞通过在漏气轮胎修补时送入至容器内的空气的压力而落入至容器主体的内部,由此打开流路,因此,存在的问题是:该封闭塞与漏气轮胎修补液一同进入至第二流路内而堵塞第二流路,恐怕会阻碍漏气轮胎修补液的注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854242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保存时的液体泄漏的同时,防止流路的堵塞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

技术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包含:容器主体,具备容纳漏气轮胎修补液的容纳部和开口部;以及顶盖,装接于所述开口部,该顶盖具备:第一流路,用于从容器外导入压缩空气;以及第二流路,用于排出容器内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由直行部和分支部构成,所述直行部具备在容器外开口的开口端和在所述顶盖内终止的封闭端,所述分支部具备与所述直行部的中途连通的连通端和朝向容器主体的内部开口的开口端,具有堵塞该直行部的形状的封闭塞可滑动地插入至所述直行部,能切换为该封闭塞位于所述分支部上或比所述分支部靠近所述直行部的开口端侧来封闭所述第一流路的封闭状态和所述封闭塞位于比所述分支部靠近所述直行部的封闭端侧来打开所述第一流路的打开状态。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第一流路由直行部和分支部构成,具有堵塞直行部的形状的封闭塞可滑动地插入至直行部,能利用导入至第一流路的压缩空气来进行从前述的封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的切换,因此,能在封闭状态下可靠地防止液体泄漏,同时,能在打开状态下打开第一流路而不会使封闭塞落入至容器主体的内部。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中封闭塞堵塞流路。

在本发明中,优选封闭塞由弹性体构成。由此,封闭塞能根据第一流路内(直行部内)的形状而变形来可靠地封闭第一流路。

在本发明中,优选封闭塞的长度L比分支部向直行部的开口径大,在封闭状态下,封闭塞位于分支部上来堵塞分支部的连通端。由此,在容器内压因保存中的温度变化等而升高的情况下,升高的容器内压通过分支部而从封闭塞的下方朝向上方施压,因此,封闭塞通过该压力而向直行部的开口端侧移动,能防止由封闭塞实现的第一流路的封闭受到阻碍。

此时,优选在封闭状态下,封闭塞向比分支部靠近直行部的开口端侧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W1和封闭塞向比分支部靠近直行部的封闭端侧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W2满足W1≥W2的关系。由此,封闭状态下封闭塞相对于分支部的位置被优化,在容器内压因保存中的温度变化等而升高的情况下,封闭塞向开口端侧移动,能可靠地防止由封闭塞实现的第一流路的封闭受到阻碍。

在本发明中,优选封闭塞形成在中途具有至少一个缩颈部的圆柱状,直行部的开口端侧的封闭塞的外径r1、直行部的封闭端侧的封闭塞的外径r2、以及缩颈部处的封闭塞的外径r3满足r1≥r2>r3的关系。由此,能减小封闭塞相对于直行部的接触面积,使封闭塞能在直行部内顺畅地滑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第二流路装接有朝向容器主体的内部延伸的管,该管通过断裂伸长率为100%~300%的密封膜来进行密封。这样,通过在第二流路侧也设置对流路进行密封的密封膜,能防止保存时的液体泄漏(从第二流路侧的泄漏)。此外,密封膜的断裂伸长率为100%~300%,因此,能在起因于保存时的温度变化的内压变化中维持密封状态,并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时通过高压空气压送装置将压缩空气送入至容器内压的时候,密封膜因升高的容器内压而破裂,从而打开第二流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断裂伸长率是指依据JIS-K6251测定的伸长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封闭时的状态的一例的顶盖附近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封闭时的状态的另一例的顶盖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打开时的状态的一例的顶盖附近的放大图。

图6(a)~图6(e)是示意地表示封闭塞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7是对第一流路和封闭塞的尺寸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举例示出,本发明的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1(以下,称为“容器1”)由容器主体10和顶盖20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描绘了用于将容器1与高压空气压送装置连接的软管H1以及用于将容器1与轮胎连接的软管H2,但在本发明中不特别限定这些软管H1、H2的构造,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容器主体10具有:圆筒状的容纳部11,容纳例如包含橡胶乳胶的漏气轮胎修补液L(以下,称为“修补液L”);以及圆筒状的开口部12,在将容器主体10直立时位于容纳部11的上部侧,在使用时供修补液L排出。在将容纳容器1直立时,容纳部11的底面位于开口部12的相反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开口部12的外周面施加有螺纹切削,与后述的顶盖20侧的螺纹螺合。容纳部11以及开口部12例如由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一体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12在被装配后述的顶盖20之前,例如,可以通过未图示的薄膜来密封,防止容器内的修补液L劣化或修补液L从开口部12漏出。

如图1~5所示,顶盖20由大致圆筒状的基部21、以及呈与该基部21相同外径的大致圆筒状并在其内周面施加有与前述的开口部12侧的螺纹螺合的螺纹切削的装接部22构成。作为分别贯通基部21内的孔,在基部21设有用于从容器外导入压缩空气的第一流路30和用于排出容器内的漏气轮胎修补液的第二流路40。

如图所示,第一流路30由在相对于容器1的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直行部31和从该直行部31的中途分支并在容器1的轴向延伸的分支部32构成。直行部31具备在容器外开口的开口端31a和在顶盖20(基部21)内终止的封闭端31b。在图示的例子中,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从基部21突出,能连结用于将容器1与压送装置连接的软管。分支部32具备与直行部31连通的连通端32a和朝向容器主体10(容纳部11)的内部开口的开口端32b。在图示的例子中,分支部32的开口端32b从基部21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部侧突出。

具有堵塞该直行部31的形状的封闭塞50可滑动地插入至直行部31。该封闭塞50通过如图3所示地位于分支部32上或如图4所示地位于比分支部32靠近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侧来封闭第一流路30(以下,将该状态称为“封闭状态”)。此外,封闭塞50通过如图5所示地位于比分支部32靠近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来打开第一流路30(以下,将该状态称为“打开状态”)。在保存时,通过形成前述的封闭状态来防止修补液L从第一流路30漏出,当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时从第一流路30(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送入压缩空气时,封闭塞50被该压力推压而移动至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切换为打开状态。这样,能根据封闭塞50的位置来切换为封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封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分别为上述的方案,因此,能在封闭状态下可靠地防止液体泄漏,同时,能在打开状态下打开第一流路30而不会使封闭塞50落入容器主体10的内部,能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中可靠地防止封闭塞50堵塞流路。

需要说明的是,换个观点来说,第一流路30的构造也可以说成:相对于包含横孔(从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至分支部32的部分)和纵孔(分支部32)的L字形的流路,插入可在横孔内滑动的封闭塞50,另一方面,在横孔的延长位置设有可容纳封闭塞50的容纳部(从直行部31的分支部32至封闭端31b的部分),当封闭塞50存在于横孔内时流路封闭,当封闭塞50因压缩空气而被压入至容纳部时流路打开。无论如何,即使在打开状态下,封闭塞50也停留于第一流路30内(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容纳于不会妨碍修补液L的流动的部位(是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在上述的观点中是与流路不同的容纳部),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中封闭塞50堵塞第一流路30。

封闭塞50优选由硅、丁腈橡胶(NBR)、三元乙丙橡胶(EPDM)、天然橡胶(NR)等弹性体构成。特别优选硅、三元乙丙橡胶(EPDM)。由此,封闭塞50能根据第一流路30内(直行部31内)的形状而变形来可靠地封闭第一流路30。此外,即使在第一流路30内形成有构造上的凹凸,也能根据此凹凸而变形,因此,有利于可靠地封闭第一流路30。

只要能在第一流路30的直行部31可滑动地进行封闭,则并不特别限定封闭塞50的形状。例如,在直行部31为圆柱状的孔(与延长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使至少一部分的剖面形状为外径比直行部31的内径R1大的圆形,使得能可靠地封闭流路。作为封闭塞50的具体形状,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图6(a)的圆柱状、图6(b)的球状或图6(c)~图6(e)那样在至少一部分具有缩颈部51的圆柱状。

此时,封闭塞50的最大径部的外径r1优选为第一流路30的直行部31的内径R1的1.05倍~1.20倍。当封闭塞50的外径r1比直行部31的内径R1的1.05倍小时,恐怕会在直行部31的内壁与封闭塞50之间产生间隙,难以可靠地封闭流路。当封闭塞50的外径r1比直行部31的内径R1的1.20倍大时,由于封闭塞50相对于直行部31变得过大,因此,即使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时送入压缩空气,封闭塞50也难以移动。此外,在制造顶盖20时也难以将封闭塞50插入直行部31内。

特别是,如图6(c)~图6(e)所示,当封闭塞50为在至少一部分具有缩颈部51的圆柱状时,通过在直行部31的延长方向具有足够的厚度而能可靠地封闭流路,另一方面,能通过缩颈部51来减小封闭塞50相对于直行部31的接触面积,因此,能使封闭塞50能在直行部31内顺畅地滑动。此时,当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侧为封闭塞50的最大径部(外径为r1)时,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时封闭塞容易挡住压缩空气,有利于通过压缩空气来打开流路。此外,优选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侧的封闭塞50的外径r1、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的封闭塞50的外径r2、以及缩颈部51的封闭塞50的外径r3满足r1≥r2>r3的关系。由此,r2小于等于r1,因此能兼顾流路的封闭性能和滑动难易度,特别是在r2比r1小的情况下,封闭塞50相对于前进方向形成尖细状,所以易于通过压缩空气来进行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c)~图6(e)中,图的右侧为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侧,图的左侧为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

外径r1、r2、r3满足上述的大小关系即可,但更优选r2为r1的95%~100%,r3为r2的80%~90%为好。通过设定为这样的范围,能对封闭塞50的形状进行优化,并高度地兼顾封闭状态下的流路的封闭性能和从封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的切换难易度(封闭塞50的滑动难易度)。

封闭塞50能通过如图3所示地位于分支部32上或如图4所示地位于比分支部32靠近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侧来封闭第一流路30,但更优选无论封闭塞50的形状如何,在封闭状态下,封闭塞50都如图3所示地位于分支部32上来堵塞分支部32的连通端32a为好。由此,在容器内压因保存中的温度变化等而升高的情况下,升高的容器内压通过分支部32而从封闭塞50的下方向上方施压,因此,封闭塞50通过该压力而向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侧移动,能防止由封闭塞50实现的第一流路30的封闭受到阻碍。

为了在这样的封闭状态下,使封闭塞50位于分支部32上来堵塞分支部32的连通端32a,如图7所示,优选封闭塞的长度L比分支部32向直行部31的开口径R2大。具体而言,优选将封闭塞50的长度L设定为分支部32向直行部31的开口径R2的1.10倍~2.00倍。通过像这样地设定封闭塞50的长度L,能以横跨分支部32的连通端32a的方式配置封闭塞50,有利于获得上述的效果。

而且,在该封闭状态下,优选封闭塞50向比分支部32靠近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侧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W1和封闭塞50向比分支部32靠近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W2满足W1≥W2的关系。由此,封闭状态下封闭塞50相对于分支部32的位置被优化,在容器内压因保存中的温度变化等而升高的情况下,封闭塞50向直行部31的开口端31a侧移动,能可靠地防止由封闭塞50实现的第一流路30的封闭受到阻碍。

无论任何情况,均优选采用如下规格:当施加150kPa~300kPa的压力时,封闭塞50在直行部31内移动而打开第一流路30。由此,在保存时能可靠地封闭流路,另一方面,在漏气轮胎操作时能容易地打开流路。

在图1~5中,第二流路40形成包含在相对于容器1的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横孔部41和在容器1的轴向延伸的纵孔部42的L字形。横孔部41的一侧的端部(开口端41a)在容器外开口,此开口端41a从基部21突出。横孔部41的另一侧的端部与纵孔部42连结而形成弯曲部。纵孔部42的一端侧的端部(开口端42a)朝向容器主体的内部开口,此开口端42a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部突出。纵孔部42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横孔部41连结而形成弯曲部。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纵孔部42的开口端42a装接有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部延伸的管60。管60由例如聚氯乙烯、软质聚乙烯构成,延伸至容器主体10(容纳部11)的底面附近。

该管60的顶端例如通过断裂伸长率为100%~300%的密封膜61来进行密封,防止在保存时修补液L从第二流路40漏出。此时,密封膜61的断裂伸长率为100%~300%,因此,能在起因于保存时的温度变化的内压变化中维持密封状态,并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时通过高压空气压送装置将压缩空气送入至容器1内的时候,密封膜61因升高的容器内压而破裂,从而打开第二流路40。此时,当密封膜62的断裂伸长率比100%小时,在保存时容器内压因温度变化等一发生变化,密封膜61恐怕就会破裂。当密封膜61的断裂伸长率比300%大时,即使压缩空气被送入而容器内压升高,密封膜61恐怕也不会破裂。

例如可以使用树脂薄膜来作为密封膜61的原材料。特别是,在一个方向被实施了延伸处理的树脂薄膜具有既容易裂开又难以撕碎的性质,因此可以优选使用。包含这样的树脂薄膜的密封膜61例如可以通过超声波熔敷、敛缝等方法装配于管顶端。密封膜61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0.1mm~1.0m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可靠地使密封膜61破裂,也可以在管60内的密封膜61的附近设置用于使密封膜61破裂的穿孔构件(未图示)。

关于对第二流路40进行密封的密封膜61,也优选采用如下规格:当容器内压达到200kPa~350kPa时密封膜61破裂而打开第二流路40。由此,能在保存时可靠地封闭流路,另一方面,能在漏气轮胎操作时容易地打开流路。

如图2所示,在通过前述的封闭塞50来封闭第一流路30,通过前述的密封膜61来封闭第二流路40的情况下,当经由软管H1向该封闭状态下的容器1送入例如150kPa~300kPa的压缩空气时,首先,封闭塞50移动至第一流路30的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第一流路30打开。由此,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流路30被送入容器1内,容器内压缓缓上升。然后,当容器内压达到例如200kPa~350kPa时,对第二流路40进行密封的密封膜61破裂,第二流路40打开。其结果是,修补液L通过打开的第二流路40而排出,并经由软管H2被送入漏气轮胎内。如此,容器1被打开,因此,即使在打开状态下,封闭塞50也停留在第一流路30内(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容纳于不会阻碍修补液L的流动的部位(直行部31的封闭端31b侧),所以,能可靠地防止在漏气轮胎修补操作中封闭塞50堵塞第一流路30。

符号说明

1 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

10 容器主体

11 容纳部

12 开口部

20 顶盖

21 基部

22 装接部

30 第一流路

31 直行部

32 分支部

40 第二流路

41 横孔部

42 纵孔部

50 封闭塞

51 缩颈部

60 管

61 密封膜

L 漏气轮胎修补液

H1、H2 软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