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生产系统及注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2634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生产系统及注胶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生产系统及注胶模具。



背景技术:

拉挤成型工艺是将浸渍了树脂的连续纤维束丝、带或布等,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通过挤压模具成型、固化,连续不断生产长度不限的玻璃钢型材的工艺,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纤维的性能。

为了能够适应当前风力发电的发展需要,很多厂家对现有的叶片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改进,以便能够让风机叶片具有更高的强度、模量,同时却能够越做越轻。传统的方式是编织成布后铺设灌注树脂,但编织工艺决定了不能充分发挥纤维的性能,因此业内都在探索拉挤成型工艺来制作风电叶片主梁或辅梁。

最近几年聚氨酯树脂拉挤技术发展很快,主要得意于注胶设备的技术进步,聚氨酯拉挤树脂固化快,韧性高,必须采用注胶设备和密闭式注胶模。要采用密闭式注胶工艺就必须设计专门的注胶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注胶模具。

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注胶模具,包括一体式依次设置的注胶模、冷却模和固化模;注胶模、冷却模和固化模的中部设置贯通的型腔;所述注胶模上下表面对称设置注胶口和进布口;所述进布口设置在注胶口后,且靠近冷却模处;所述冷却模采用水冷却;所述型腔内表面为同一平面。

所述注胶模上还设置位于注胶口后部的溢胶管路;所述溢胶管路上下对称设置,连通型腔和溢胶槽;所述注胶模外表面上下对称设置溢胶槽,溢胶管路的出口连通溢胶槽;所述两个溢胶槽上分别设置出胶口,同时在注胶模上进布口的前端也设置一个出胶口。

所述冷却模上设置环绕型腔的中空腔,中空腔上分别设置冷却模外表面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冷却模同侧或者分别设置在上下侧。

所述中空腔内部设置盘管,所述盘管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

固化模内设置多根加热棒。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生产系统。

实现本发明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生产系统,包括注胶模具和注胶机;所述注胶模具采用前述结构;所述注胶机的出口分两路,分别连通注胶模的上下的注胶口。

所述注胶机包括树脂存储罐、固化剂存储罐、混合罐、动力混合单元、静态混合器和注胶管;所述树脂存储罐和固化剂存储罐的出口连通混合罐;所述动力混合单元包括伸入混合罐的搅拌叶片;所述混合罐的出口连通静态混合器的入口;所述静态混合器的出口分为两路注胶管。

所述搅拌叶片为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

所述树脂存储罐和固化剂存储罐的出口分别设置树脂流量计和固化剂流量计。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注胶模具采用一体式结构,将三段模具做在同一块模具钢块上,型腔内表面为同一平面,没有接口或分界,这样在拉挤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接口处刮伤纤维或刮花已经固化的制品,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和外观。

(2)本发明的注胶模具设有进布口,通过进布口可以向模具内部添加脱模布、毡类或其他玻纤布等。由于进布口是设置在注胶模具与冷却模具的交界处,位于注胶口之后,所以不会因为脱模布等的加入而影响树脂对产品主体部分的纤维的浸润。

(3)本发明的注胶模具设置溢胶槽、溢胶管路和出胶口,随着树脂与纤维向前运动,越向里走,树脂就会被挤压,多余的树脂将通过溢胶管路流出模具的上表面,溢出的树脂将通过溢胶槽回流到出胶口;另外进布口处也会溢出部分胶,直接通过进布口的出胶口然后进入废树脂处理装置;可以很好解决纤维经过注胶浸润后被挤出的多余的树脂,并回流到出胶口进入废树脂收集装置。

(4)本发明的生产系统采用注胶机向模具内注胶,树脂和固化剂分别储存在密封的存储罐里,不会接触空气和挥发物质逸出,同时通过控制流量达到适量注胶混合的目的,从而保证树脂可长期使用和保护生产环境的目的。

(5)本发明的生产系统采用精密控制流量的打胶泵体及流量计量装置,可保证树脂与固化剂的比例精度从而保证了制品的性能.

(6)本发明的生产系统采用动力混合单元,从而保证树脂和固化剂的充分混合,达到保证制品质量稳定的目的;搅拌叶片为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保证搅拌时,气流是向上走的。这样可以通过气流来带动树脂向上翻动,提高搅拌效率和保证树脂在搅拌单元的上半部分的停留时间。

(7)本发明的生产系统的注胶模具采用一体式模具的独特设计不仅可以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而且可以保证树脂在模具里的顺滑移动,不会应为接头部分的微小接缝(例如固化模具与冷却模具之间),而导致刮模而影响制品的表面性能;另外也可以避免树脂溢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注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

注胶模具1、注胶模11、注胶口11-1、进布口11-2、溢胶管路11-3、溢胶槽11-4、出胶口11-5、冷却模12、中空腔12-1、进水口12-2、出水口12-3、盘管12-4、固化模13、加热棒13-1、型腔14、注胶机2、树脂存储罐21、固化剂存储罐22、混合罐23、动力混合单元24、搅拌叶片24-1、静态混合器25、注胶管26、树脂流量计27、固化剂流量计28、脱模布3、脱模布托架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2,本实施例子的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注胶模具,包括一体式依次设置的注胶模11、冷却模12和固化模13,注胶模11长5-30cm,冷却模12长5-20cm,固化模13长50-120cm;注胶模11、冷却模12和固化模13的中部设置贯通的型腔14,型腔14结构为喇叭口式+柳叶形+平直段,喇叭口式为从进纱端开始越来越小,后端的平直段型腔尺寸与产品的截面尺寸一致。注胶模11上下表面对称设置注胶口11-1和进布口11-2和溢胶管路11-3;进布口11-2设置在注胶口11-1后,且靠近冷却模12处;进布口11-2长度为8-30cm,具体长度根据制品的宽度定,进布口的宽度为0.1-3mm,通过进布口11-2可以向注胶模具内部添加脱模布3、毡类或其他玻纤布等,从而拉挤的成品上下表面都覆上了脱模布。在支撑模具的支架上配套脱模布托架4用以放布,脱模布3进入模具与纤维一起被拉挤进模具。冷却模12采用水冷却;型腔14内表面为同一平面。固化模13内设置多个加热棒13-1。冷却模12上设置环绕型腔14的中空腔12-1,中空腔12-1上分别设置进水口12-2和出水口12-3,进水口12-2和出水口12-3设置在冷却模12同侧。中空腔12-1内部设置盘管12-4,盘管12-4连通进水口12-2和出水口12-3。

为了处理拉挤过程中多余的胶,设置溢胶管路11-3、溢胶槽11-4和出胶口11-5。溢胶管路11-3上下对称设置在进布口11-2前端,连通型腔14和溢胶槽11-4;溢胶槽11-4上下对称设置在注胶模11外表面,溢胶管路11-3的出口连通溢胶槽11-4;两个溢胶槽11-4上分别设置出胶口11-5,同时在注胶模11上进布口11-2的前端也设置一个出胶口11-5,随着树脂与纤维向前运动,越向里走,树脂就会被挤压,多余的树脂将通过溢胶管路11-3流出模具的上表面,溢出的树脂将通过溢胶槽11-4回流到出胶口11-5;另外进布口处也会溢出部分胶,直接从进布口处的出胶口11-5流出,三个出胶口11-5通过软管等导入废树脂收集装置。

(实施例2)

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树脂拉挤工艺的生产系统,包括注胶模具1和注胶机2;注胶模具1采用实施例1的注胶模具结构;注胶机2的出口分两路,分别连通注胶模11的上下的注胶口11-1。注胶机2包括树脂存储罐21、固化剂存储罐22、混合罐23、动力混合单元24、静态混合器25、注胶管26、树脂流量计27和固化剂流量计28。;树脂存储罐21和固化剂存储罐22的出口分别通过树脂流量计27和固化剂流量计28连通混合罐23;动力混合单元24包括伸入混合罐23的搅拌叶片24-1;混合罐23的出口连通静态混合器25的入口;静态混合器25的出口分为两路注胶管26。搅拌叶片24-1为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