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止旋结构、不同螺距双内螺纹注塑件的注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4682发布日期:2018-06-19 04:3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注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无止旋结构、不同螺距双内螺纹注塑件的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带有螺纹的管件注塑件,如果有内螺纹则必须采用旋转脱模,且产品必须带有止旋定位结构;外螺纹则一般采用哈夫模具,即将外螺纹的型腔对开,结构简单,脱模方便。对于同时具备内外螺纹,且双内螺纹螺距不同的注塑管件,虽然少见,但现有技术中能够通过先注塑外螺纹,且双内螺纹在注塑时只能满足一个螺纹注塑的要求,双内螺纹不能实现同步脱模,需二次机加工或手动取螺纹镶件方式进行完善双内螺纹,现有技术中没有一次成型的内外螺纹且无止旋结构管件产品,此外,如果管件中存在不同螺距的两个内螺纹,那么通过单根芯轴旋转脱模的方式会将小螺距部位损坏,因此,针对具备不同螺距双内螺纹管件,需要对注塑装置进行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止旋结构、不同螺距双内螺纹注塑件的注塑装置,该注塑装置能够顺利无损伤地进行注塑件中不同螺距的双内螺纹旋转脱模,不同螺距的两个内螺纹一次旋转脱模即可实现。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用于无止旋结构、不同螺距双内螺纹注塑件的注塑装置,所述注塑件为设置有外螺纹和两个螺距不同内螺纹的管件,管件上端设置有卡接结构,注塑装置包括带有前模的动模块以及带有两个对称滑块和后模的定模块,前模、后模以及两个滑块闭合形成注塑腔体,动模块设置有与注塑腔体相通的注塑孔,后模为用于旋转脱模的螺纹转轴,定模块还设置有用于注塑件的顶出机构和用于螺纹转轴的动力机构,关键点是,所述的定模块上设置有用于卡接结构周向限位的卡紧机构,所述螺纹转轴为活塞式双转轴,活塞式双转轴包括内外套装的外管和内轴,外管和内轴上端分别设置有与注塑件两个内螺纹相对应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内轴设置有沿轴向布置的长条形的径向通孔,外管内部设置有贯穿径向通孔的连接杆,连接杆和通孔相配合形成外管和内轴的同步旋转单元和轴向滑移单元。

所述的卡紧机构包括安装于动模块工作端面上的动力铲以及位于定模块工作端面上的导向槽和沿导向槽滑动且端部带有夹爪的机械手,夹爪为与注塑件上端卡接结构插接配合的形状,动力铲包括根部的直线段以及端部的倾斜段,机械手上设置有用于动力铲贯穿的动力槽,动力铲的倾斜段和动力槽相配合并借助动模块的位移形成机械手的推力单元。

所述的定模块中在导向槽外端安装有用于机械手的限位弹簧。

所述的内轴包括带有第二外螺纹的工作段以及带有径向通孔的调整段,工作段和调整段在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插接配合的径向卡槽和径向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活塞式双转轴来进行螺距不同的两个内螺纹的成型和脱模,活塞式双转轴为借助滑动配合的连接杆和径向通孔来进行连接的外管和内轴,连接杆和径向通孔相配合能够使外管和内轴形成同步的旋转,由于外管上端的第一外螺纹和内轴上端的第二外螺纹的螺距不同,因此两者在同一转速的情况下轴向位移不同,而连接杆和长条形的径向通孔形成的轴向滑移单元就为该位移差提供了滑动距离,外管和内轴之间由于不同螺距导致的小螺距外螺纹易受损问题得到了解决,每个外螺纹都能够在旋转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螺距进行轴向旋转脱模,最终顺利完成具备不同螺距的两个内螺纹的注塑件旋转脱模;

基于注塑件为具备外螺纹的管件,其不具备在旋转脱模过程中阻止注塑件旋转的止旋结构,当外管和内轴在旋转时会对注塑件产生旋转力,为了避免注塑件转动而导致的旋转脱模失败,定模块中设置的卡紧机构能够用于注塑件上端设置的卡接结构的周向限位,在开模后,注塑件外轮廓中的外螺纹成型并脱模,卡紧机构中的机械手的夹爪被推至该卡接结构位置,实现了注塑件旋转脱模过程的顺利快速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注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中螺纹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例中动模块工作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具体实施例中定模块工作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具体实施例中卡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具体实施例中卡紧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是具体实施例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具体实施例中注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具体实施例中注塑装置顶出的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注塑件,101、外螺纹,102、卡接结构,103、第一内螺纹,104、第二内螺纹,2、动模块、201、前模,3、定模块,302、滑块,4、注塑腔体,5、注塑孔,6、外管,601、第一外螺纹,602、连接杆,603、径向安装孔,7、内轴,701、第二外螺纹,702、径向通孔,8、动力铲,801、直线段,802、倾斜段,9、导向槽,10、机械手,1001、夹爪,1002、动力槽,11、限位弹簧,12、径向卡槽,13、径向卡块,14、驱动电机,15、被动带轮,16、主动齿轮,17、被动齿轮,18、底座,19、导向柱,20、回位弹簧,21、止水针,2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用于无止旋结构、不同螺距双内螺纹注塑件的注塑装置,所述注塑件1为设置有外螺纹101和两个螺距不同内螺纹的管件,管件上端设置有卡接结构102,注塑装置包括带有前模201的动模块2以及带有两个对称滑块302和后模的定模块3,前模201、后模以及两个滑块302闭合形成注塑腔体4,动模块2设置有与注塑腔体4相通的注塑孔5,后模为用于旋转脱模的螺纹转轴,定模块3还设置有用于注塑件1的顶出机构和用于螺纹转轴的动力机构,所述的定模块3上设置有用于卡接结构102周向限位的卡紧机构,所述螺纹转轴为活塞式双转轴,活塞式双转轴包括内外套装的外管6和内轴7,外管6和内轴7上端分别设置有与注塑件1两个内螺纹相对应的第一外螺纹601和第二外螺纹701,内轴7设置有沿轴向布置的长条形的径向通孔702,外管6内部设置有贯穿径向通孔702的连接杆602,连接杆602和径向通孔702相配合形成外管6和内轴7的同步旋转单元和轴向滑移单元。

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12所示,为了提高注塑件的生产效率,注塑设备制备成两个注塑腔体4的形式,相应的前模201、后模以及两个滑块302所组成的注塑结构为对称设置的两套,但都安装与同一套动模块2和定模块3中,动模块2中的注塑孔5设置有人字形的分流通道,两个注塑腔体4之间通过分流通道相连通;

卡紧机构包括安装于动模块2工作端面上的动力铲8以及位于定模块3工作端面上的导向槽9和沿导向槽9滑动且端部带有夹爪1001的机械手10,夹爪1001为与注塑件1上端卡接结构102插接配合的形状,在动模块2和定模块3开膜之前,机械手10的夹爪1001从侧面顶紧注塑腔体4两侧的滑块302,滑块302的移动方向与机械手1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动力铲8包括根部的直线段801以及端部的倾斜段802,机械手10上设置有用于动力铲8贯穿的动力槽1002,动力铲8的倾斜段802和动力槽1002相配合并借助动模块2的位移形成机械手10的推力单元;定模块3中在导向槽9外端安装有用于机械手10的限位弹簧11;

基于上述结构,该注塑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动模块2和定模块3为水平横向配合进行开合模,浇注方式为冷料道侧浇口浇注的方式,通过动模块2中的注塑孔5向两个注塑腔体中进行注料,注料完毕成型后,动模块2向上开模,开模的同时将前模201向上提起,定模块3中的两个滑块302对称滑开,前模201和两个滑块302形成了注塑件1的外螺纹101以及卡接结构102,在动模块2向上移动的同时,动力铲8随之上移,其直线段801经过机械手10的动力槽1002,动力槽1002并无移动,当倾斜段802移动至动力槽1002位置时,动力槽1002在倾斜段802的倾斜面压迫下沿导向槽9向注塑件1上端的卡接结构102位置移动,最终机械手10的夹爪1001卡紧在注塑件1的卡接结构102上,注塑件1在周向旋转方向上被限位,此时,完成了无止旋结构的注塑件1的周向限位,为后续的螺纹转轴的旋转脱模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螺纹转轴在脱模旋转时与注塑件1的内螺纹之间要保持较好的垂直度,当旋转脱模过程中注塑件1发生轴向倾斜,则不仅会损伤注塑件1的内螺纹,还会阻止旋转脱模的顺畅进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旋转脱模的顺畅度,夹爪1001采用凹槽的结构形式,凹槽的两个夹紧侧面为向外逐渐扩张的形状,两个夹紧侧面之间呈5-8度的夹角并且表面均固定粘附有一层1-2mm厚度的橡胶层,该夹角及橡胶层的设置能够使凹槽形状便于插入注塑件的卡接结构102上,又能够使该凹槽逐渐卡紧于注塑件1上端的卡接结构102两侧,注塑件1被牢牢卡紧,不仅周向旋转被限位,各个方向的摆动也被夹爪1001夹紧限制,注塑件1的两个不同螺距的内螺纹和活塞式双转轴中外管6和内轴7之间的旋转脱模能够顺畅进行,注塑件1内部的两个内螺纹也不易受到倾斜偏置脱模的损伤;

定模块3上用于螺纹转轴旋转的动力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14、带传动机构、安装于被动带轮15转轴上的主动齿轮16以及安装于两个注塑件1对应的两个外管6下端的两个被动齿轮17,一个主动齿轮16与两个被动齿轮17相啮合,两个被动齿轮17同向旋转,被动齿轮17旋转带动外管6转动,第一外螺纹601与注塑件1中的第一内螺纹103旋转脱离,从而完成第一内螺纹103的旋转脱模,与此同时,内轴7在连接杆602和径向通孔702的带动下与外管6同步转动,第二外螺纹701的螺距小于第一外螺纹601,同步转动的情况下,外管6轴向移动速度比内轴7要快,由于长条形的径向通孔702的存在,外管6不会对内轴7产生轴向拉力,内轴7轴向移动速度较慢,当内轴7的第二外螺纹701从注塑件1的第二内螺纹104处脱离时,连接杆602由长条形的径向通孔702上端滑移至下端,该过程中,第二内螺纹104不易产生损伤,至此,实现了两个螺距不同的内螺纹的注塑件1的旋转脱模;

为了适用于注塑件1中第一内螺纹103和第二内螺纹104的不同距离,内轴7包括带有第二外螺纹701的工作段以及带有径向通孔702的调整段,工作段和调整段在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插接配合的径向卡槽12和径向卡块13,当第一内螺纹103和第二内螺纹104之间的间距加长时,更换较长的工作段,随后与调整段插接安装,如果间距变小,则更换较短的工作段并与调整段插接安装,安装更换方便;为了方便外管6与内轴7的拆卸,外管6设置有径向安装孔603,连接杆602为插入径向安装孔603的销轴,拆卸时通过相应尺寸的顶针将销轴顶出,随即就可以将外管6和内轴7拆卸脱离;

定模块3底部设置有底座18,定模块3上设置有导向孔,底座18上设置有与导向孔滑动配合的导向柱19,底座18和定模块3之间还连接有回位弹簧20,底座18上还设置有伸入定模块3中且与分流通道相接触的止水针21,当注塑完毕后,分流通道处会形成连接两个注塑件1的连接部22,定模块3克服回位弹簧20的弹力沿导向柱19向底座18移动,此时,止水针21顶紧两个注塑件1之间的连接部22,最终将注塑产品顶出,随后,在回位弹簧20的作用下,定模块3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