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024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限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机双缸射胶限位结构采用的是在两边射胶活塞杆处安装限位套,通过限位套撞油缸盖的方法达到机械限位的目的,一方面这种限位方法如果加工与安装的累计公差稍大就容易出现两边射胶活塞杆的位置不等长,出现射胶不同步而产生射胶摆尾现象;另一方面传统的机械射胶限位方式是限位套直接撞在油缸盖上,没有任何的缓冲装置,油缸上的密封件及螺钉很容易被撞坏;故急需更新双缸射胶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采用缓冲导向结构,彻底解决因冲击大造成油缸盖上的螺钉及密封件被撞坏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包括射胶油缸后盖、射胶活塞、射胶缸体、射胶活塞杆、射胶头板、射胶油缸前盖;所述的射胶活塞与所述的射胶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的射胶油缸后盖与所述的射胶油缸前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的射胶缸体两端;所述的射胶缸体外与所述的射胶头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射胶活塞与所述的射胶活塞杆穿设于所述的射胶缸体内;所述的射胶活塞与所述的射胶缸体内壁配合;两所述的射胶活塞杆连接同一动力机构;所述的射胶油缸后盖上设有缓冲导向槽;所述的射胶活塞杆一端设有导向部;所述的缓冲导向槽与所述的导向部配合;所述的射胶活塞杆带动所述射胶活塞沿所述射胶缸体轴向向所述射胶油缸后盖运动,所述射胶活塞挤压液压油从出油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射胶活塞与所述的射胶活塞杆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缓冲导向槽位于所述的出油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射胶油缸后盖与所述的射胶油缸前盖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的射胶头板上;所述的射胶油缸后盖的端面凸台与所述的射胶油缸前盖的端面凸台分别与所述的射胶缸体内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部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的缓冲导向槽的槽深。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部设有拔模斜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包括射胶油缸后盖、射胶活塞、射胶缸体、射胶活塞杆、射胶头板、射胶油缸前盖;射胶活塞与射胶活塞杆固定连接;射胶油缸后盖与射胶油缸前盖分别安装于射胶缸体两端;射胶缸体外与射胶头板固定连接;射胶活塞与射胶活塞杆穿设于射胶缸体内;射胶活塞与射胶缸体内壁配合;两射胶活塞杆连接同一动力机构;射胶油缸后盖上设有缓冲导向槽;射胶活塞杆一端设有导向部;缓冲导向槽与导向部配合;射胶活塞杆带动射胶活塞沿射胶缸体轴向向射胶油缸后盖运动,射胶活塞挤压液压油从出油口流出。本实用新型彻底解决因冲击大造成油缸盖上的螺钉及密封件被撞坏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成熟,不仅维护方便,同时提高机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剖视图局部视图。

图中:射胶油缸后盖1、缓冲导向槽11、出油口12、射胶活塞2、射胶缸体3、射胶活塞杆4、导向部41、射胶头板5、射胶油缸前盖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射胶油缸后盖1、射胶活塞2、射胶缸体3、射胶活塞杆4、射胶头板5、射胶油缸前盖6;射胶活塞2与射胶活塞杆4固定连接;射胶油缸后盖1与射胶油缸前盖6分别安装于射胶缸体3两端;射胶缸体3外与射胶头板5固定连接;射胶活塞2与射胶活塞杆4穿设于射胶缸体3内;射胶活塞2与射胶缸体3内壁配合;两射胶活塞杆4连接同一动力机构;射胶油缸后盖1上设有缓冲导向槽11;射胶活塞杆4一端设有导向部41;缓冲导向槽11与导向部41配合;射胶活塞杆4带动射胶活塞2沿射胶缸体3轴向向射胶油缸后盖1运动,射胶活塞2挤压胶体从出油口12射出。

在一实施例中,射胶活塞2与射胶活塞杆4采用螺纹连接,缓冲导向槽11位于出油口12处,射胶油缸后盖1与射胶油缸前盖6通过螺钉固定于射胶头板5上;射胶油缸后盖1的端面凸台与射胶油缸前盖6的端面凸台分别与射胶缸体3内孔配合。为使射胶活塞杆4运动至射胶极限位置时增加缓存,如图3所示,导向部41的轴向长度小于缓冲导向槽11的槽深,在极限位置时,导向部41不会撞至射胶油缸后盖1,此时,射胶活塞2完全贴合射胶油缸后盖1,完成射胶;为使导向部41进入缓冲导向槽11时不造成局部密封情况,导向部41设有拔模斜度,使导向部41进入缓冲导向槽11进入过程平缓,不会造成冲击。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射胶油缸后盖1、射胶活塞2、射胶缸体3、射胶活塞杆4、射胶油缸前盖6的配合公差减少各零件之间的累计误差,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同时取消原有的限位套,避免了在装配时因两边射胶活塞杆长度不等长而造成射胶摆尾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缸射胶限位结构,包括射胶油缸后盖、射胶活塞、射胶缸体、射胶活塞杆、射胶头板、射胶油缸前盖;射胶活塞与射胶活塞杆固定连接;射胶油缸后盖与射胶油缸前盖分别安装于射胶缸体两端;射胶缸体外与射胶头板固定连接;射胶活塞与射胶活塞杆穿设于射胶缸体内;射胶活塞与射胶缸体内壁配合;两射胶活塞杆连接同一动力机构;射胶油缸后盖上设有缓冲导向槽;射胶活塞杆一端设有导向部;缓冲导向槽与导向部配合;射胶活塞杆带动射胶活塞沿射胶缸体轴向向射胶油缸后盖运动,射胶活塞挤压液压油从出油口流出。本实用新型彻底解决因冲击大造成油缸盖上的螺钉及密封件被撞坏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成熟,不仅维护方便,同时提高机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