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51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合在一起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装置。



背景技术:

抽水蓄能机组(比如河北张河湾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3号机组)的定子绕组端部电接头由原开放式结构修改为封闭式结构,采用的施工方式为手包绝缘。手包绝缘按照18KV电压等级标准,使用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浸渍环氧胶进行包扎。在浸渍环氧胶时,需要手工刮胶,刮胶效率低,而且正反面刮胶不均匀。

发明人检索到以下相关专利文献:CN102568717A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用耐火金云母带,包括玻璃纤维布层、云母纸层、聚酯薄膜层,玻璃纤维布层通过硅胶粘结剂层粘合在云母纸层的一侧,聚酯薄膜层通过硅胶粘结剂粘合在云母纸层的另一侧。CN202332452U公开了一种人工晶体陶瓷云母带,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无碱玻纤布、人工晶体云母纸和陶瓷纤维纸制成;所述无碱玻纤布和人工晶体云母纸通过胶粘剂层粘合在一起;所述人工晶体云母纸和陶瓷纤维纸通过胶粘剂层粘合在一起;所述无碱玻纤布为电工用无碱玻璃布,胶粘剂层为有机硅树脂。

以上这些技术对于如何使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进行刮胶粘附,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刮胶均匀,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装置,在浸渍环氧胶时,它能对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进行刮胶粘附,同时可以清理掉多余的环氧胶,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刮胶均匀,从而确保手包绝缘的顺利完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装置,具有基座、云母带卷、聚酯薄膜带卷,其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装置还具有位于所述基座的后部(即基座的右侧)并与该基座固定连接于一体的呈纵向设置的一对支撑板、位于所述一对支撑板的后部并由这对支撑板限位支撑的第一支撑轴、位于所述一对支撑板的前部并由这对支撑板限位支撑的第二支撑轴、带空腔的盒体、位于盒体的空腔内将盒体的空腔分为后空腔和前空腔的隔板、位于所述前空腔内的将浸渍环氧胶后的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合在一起的压板、位于所述基座的前面(即基座的左侧端)并固定于该基座上的一对支撑体、带有转动手柄的卷轴,卷轴由所述的一对支撑体限位支撑,盒体固定在基座上(基座的上端面可做盒体的底壁),隔板固定在盒体的空腔内,所述后空腔内装有环氧胶,所述前空腔内在压板与隔板之间装有环氧胶,上述聚酯薄膜带卷的中心孔套在第一支撑轴上,上述云母带卷的中心孔套在第二支撑轴上,隔板的底部具有呈横向设置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第一开口槽位于第二开口槽的上面,上述压板的底端具有呈横向设置的开口槽,云母带卷上的云母带穿过隔板上的所述第一开口槽、聚酯薄膜带卷上的聚酯薄膜带穿过隔板上的所述第二开口槽、之后所述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皆经过压板上的所述开口槽而合在一起并缠绕在所述的卷轴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可以是:所述的所述盒体的前壁和后壁皆向外倾斜,所述后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后壁的倾斜角为33º~35º,所述前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前壁的倾斜角为15 º~17º。上述压板固定在所述的前空腔内, 压板的底端与盒体的底壁相接触,压板设于前空腔的底端中间位置。也可以不固定压板,将压板放置在所述的前空腔内,便于调节压板在所述的前空腔内的位置。上述隔板固定在盒体的空腔内的具体结构是,隔板可拆卸地固定在盒体的空腔内,盒体的内壁上固定有两对筋板,这两对筋板形成一对限位槽,隔板插入所述一对限位槽内而固定在盒体的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装置还具有一对支撑板、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盒体、隔板、压板、一对支撑体、卷轴,这样,操作者用手旋转转动手柄,即可将所述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皆经过压板上的所述开口槽而合在一起并缠绕在所述的卷轴上,所得到的合在一起的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直接使用即可。在浸渍环氧胶时,本实用新型能对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进行刮胶粘附,同时可以清理掉多余的环氧胶。经试验,与手工刮胶以及已有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既提高了效率(工效提高了50%以上),又保证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刮胶均匀,它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使用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简便,可靠性好,从而确保了手包绝缘的顺利完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中未绘出环氧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纵剖面图,图中未绘出环氧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纵剖面图,图中绘出环氧胶)。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板与盒体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装置具有基座6、云母带卷1、聚酯薄膜带卷4、位于所述基座的后部(即基座的右侧)并与该基座固定连接于一体的呈纵向设置的一对支撑板5、位于所述一对支撑板5的后部并由这对支撑板限位支撑的第一支撑轴3、位于所述一对支撑板的前部并由这对支撑板限位支撑的第二支撑轴2、带空腔的盒体7、位于盒体的空腔内将盒体的空腔分为后空腔702和前空腔704的隔板8、位于所述前空腔704内的将浸渍环氧胶后的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合在一起的压板9、位于所述基座的前面(即基座的左侧端)并固定于该基座上的一对支撑体10、带有转动手柄11′的卷轴11。卷轴11由所述的一对支撑体10限位支撑,盒体7固定在基座6上(基座的上端面可做盒体的底壁),隔板8固定在盒体7的空腔内,所述后空腔702内装有环氧胶A,所述前空腔704内在压板9与隔板8之间装有环氧胶A。上述聚酯薄膜带卷4的中心孔套在第一支撑轴3上,上述云母带卷1的中心孔套在第二支撑轴2上。隔板8的底部具有呈横向设置的第一开口槽801和第二开口槽802,第一开口槽801位于第二开口槽802的上面,上述压板9的底端具有呈横向设置的开口槽901,云母带卷1上的云母带穿过隔板上的所述第一开口槽801、聚酯薄膜带卷4上的聚酯薄膜带穿过隔板上的所述第二开口槽802、之后所述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皆经过压板上的所述开口槽901而合在一起并缠绕在所述的卷轴11上。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上述盒体7的前壁705和后壁701皆向外倾斜,所述后壁701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后壁701的倾斜角α为33º~35º(选用33º)。所述前壁705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前壁705的倾斜角β为15 º~17º(选用16º)。倾斜角α、β选用上述数值,这样能保证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刮胶更均匀,用手旋转转动手柄工作更可靠(而不至于出现故障、停顿)。上述压板9固定在所述的前空腔704内, 压板9的底端与盒体7的底壁相接触,压板9设于前空腔704的底端中间位置。也可以不固定压板9,将压板9放置在所述的前空腔704内,便于调节压板9在所述的前空腔704内的位置。上述隔板8固定在盒体7的空腔内的具体结构是,隔板8可拆卸地固定在盒体7的空腔内,盒体7的内壁上固定有两对筋板703,这两对筋板703形成一对限位槽,隔板8插入所述一对限位槽内而固定在盒体7的空腔内。上述隔板8的高度可以与盒体7的空腔的高度相当(相等),压板9的高度可以为隔板8的高度的1/3~1/2。压板的高度选用上述数值,这样能保证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刮胶更均匀,用手旋转转动手柄工作更可靠。上述基座、支撑板、盒体、隔板、压板、支撑体可以由非金属板(比如木板)通过粘连接制成,也可以由金属板制成。上述卷轴、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可以由细的圆钢(或者其它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隔板、压板可拆卸,安装云母带、聚酯薄膜带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者用手旋转转动手柄,即可将所述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皆经过压板上的所述开口槽而合在一起并缠绕在所述的卷轴上,所得到的合在一起的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直接使用即可。在浸渍环氧胶时,本实用新型能对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进行刮胶粘附,同时可以清理掉多余的环氧胶。经试验,与手工刮胶以及已有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既提高了效率(工效提高了50%以上),又保证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正反面刮胶均匀,它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与已有相关的技术相比,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成本降低了35%以上,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通过浸渍环氧胶而合在一起的生产成本降低了30%以上),安装、使用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带简便,可靠性好,从而确保了手包绝缘的顺利完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