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点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51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点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半自动点粘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高分子防水板的点粘技术,目前同行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1)直接人工粘贴,指采用人工直接将布条和吊带往辊压延机的对棍缝里面送,利用对辊的滚动,将布条和吊带粘贴到高分子板材上;

(2)风焊枪焊接,定点焊接片材后,人工往片材上粘贴布条和吊带;

(3)利用胶水浸渍布条后再人工粘贴到高分子片材上。

第一种方法,人工将吊带送往对辊缝隙,容易夹住手,危险系数高;第二种环境温度高,工作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第三种人工粘贴误差大,易贴歪,外观不整齐,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点粘装置,提高点粘的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外观的一致性,使外观更加整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自动点粘装置,包括三辊压延机的上压辊、中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上压辊与中压辊相切形成第一夹缝;所述中压辊和下压辊相切形成第二夹缝;所述第二夹缝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塑料挤出至第二夹缝的塑料挤出机模头,所述第二夹缝的另一侧设有点粘机构;所述点粘机构包括点粘滚轮和送布垫板,所述点粘滚轮与中压辊相切形成第三夹缝,所述点粘滚轮下方设有用于送布的送布垫板,所述送布垫板与点粘滚轮相切形成第四夹缝。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塑料原料从塑料挤出机的模头中挤出,进入第二缝隙中,随中压辊的滚动,进入第三缝隙;工人将布料或者吊带放到送布垫板上,随之放入第四缝隙,布料或者吊带在点粘滚轮的牵引摩擦力带动滚动下,进入第三缝隙中,在余热以及点粘滚轮和中压辊的夹压下,布料或者吊带被随之粘贴到高分子材料的塑料上;点粘完的塑料再进入第一缝隙,进一步的进行夹压;提高点粘的质量;本技术方案,工人手在送布料或者吊带时,接触的是送布垫板和点粘滚轮,可以避免直接接触高温压辊,有效避免被烫伤,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布条和吊带由点粘滚轮定位粘贴,因此比以前粘贴得更加整齐,本实用新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外观的一致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送布垫板包括平板和斜板,所述斜板上表面与点粘滚轮相切,所述斜板的下端与平板连接。有利于布料或者吊带在点粘滚轮的牵引摩擦力下进入第三缝隙。

优选的,所述斜板上表面设有传送带装置。便于工人输送布料或者吊带;不需要手指将布料挤入第四缝隙处,更加安全便捷;提高安全系数。

优选的,所述平板上设有可横向移动的定位导向板,所述定位导向板长度方向与点粘滚轮的轴向垂直。对被输送的布料或者吊带进行定位,使得被点粘出来后更加的整齐,增加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优选的,所述平板上横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定位导向板的安装部位于导向槽中滑动配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优选的,所述点粘机构沿中压辊的轴向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便于同时点粘多条布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自动点粘装置设有点粘滚轮和送布垫板,工人通过将布料放到送布垫板上进行布料输送,通过点粘滚轮与中压辊的第三缝隙将布料进行粘贴;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避免工人直接接触高温压辊,有效避免烫伤,提高了安全系数,且布料或者料带通过点粘滚轮输送粘贴,粘贴得更加整齐,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所生产产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点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半自动点粘装置,包括三辊压延机的上压辊1、中压辊2和下压辊3,所述上压辊1与中压辊2相切形成第一夹缝;所述中压辊2和下压辊3相切形成第二夹缝;所述第二夹缝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塑料挤出至第二夹缝的塑料挤出机模头4,所述第二夹缝的另一侧设有点粘机构5;所述点粘机构5包括点粘滚轮6和送布垫板 7,所述点粘滚轮6与中压辊2相切形成第三夹缝,所述点粘滚轮6 下方设有用于送布的送布垫板7,所述送布垫板7与点粘滚轮7相切形成第四夹缝。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塑料原料从塑料挤出机模头4中挤出,进入第二缝隙中,随中压辊2的滚动,进入第三缝隙;工人将布料或者吊带放到送布垫板7上,随之放入第四缝隙,布料或者吊带在点粘滚轮6的牵引摩擦力下带动滚动,进入第三缝隙中,在余热以及点粘滚轮6和中压辊2的夹压下,布料或者吊带被随之粘贴到高分子材料的塑料上;点粘完的塑料再进入第一缝隙,进一步的进行夹压;提高点粘的质量;本技术方案,工人手在送布料或者吊带时,接触的是送布垫板7和点粘滚轮4,可以避免直接接触三辊压延机的高温压辊,有效避免被烫伤,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布条和吊带由点粘滚轮6定位粘贴,因此比以前粘贴得更加整齐,本实用新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外观的一致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布垫板7包括平板71和斜板72,所述斜板 72上表面与点粘滚轮6相切,形成第四缝隙,所述斜板72的下端与平板71连接。设置斜板72有利于布料或者吊带在点粘滚轮6的牵引摩擦力下进入第三缝隙。

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2中,所述斜板72上表面设有传送带装置。工人只需将布料平铺在平板71上,将布料摆平整,再推送至斜板72上,布料便可自动进入第四缝隙中;便于工人输送布料或者吊带;不需要手指将布料挤入第四缝隙处,更加安全便捷;提高安全系数。

本实施例2中,所述平板71上设有可横向移动的定位导向板73,所述定位导向板73长度方向与点粘滚轮2的轴向垂直。定位导向板 73的设置对被输送的布料或者吊带进行定位导向,使得被点粘出来后更加的整齐,增加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板71上横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定位导向板的安装部位于导向槽中滑动配合。

实施例3,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3中,所述点粘机构沿中压辊的轴向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未示)。便于同时点粘多条布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自动点粘装置设有点粘滚轮和送布垫板,工人通过将布料放到送布垫板上进行布料输送,通过点粘滚轮与中压辊的第三缝隙将布料进行粘贴;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避免工人直接接触高温压辊,有效避免烫伤,提高了安全系数,且布料或者料带通过点粘滚轮输送粘贴,粘贴得更加整齐,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所生产产品的一致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