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翅片电热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0896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翅片电热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圈,特别是一种铜翅片电热圈。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在使用注塑机对各种塑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料筒内的粒料或粉状塑料原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再将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材料注射入闭合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获得塑料制品;现有注塑机料筒加热圈中,由于散热片设置不合理,使加热圈内温度不能更好的传递到注塑机上,使注塑机的良品率下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电加热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翅片电热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包括“C”形外壳圈、加热层、发热层;所述“C”形外壳圈上设有电源柱、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C”形外壳圈端部;所述加热层由陶瓷绝缘块组成,所述陶瓷绝缘块上设有水平安装孔,所述水平安装孔内穿接有电热丝;所述发热层上端、下端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出散热片,所述水平散热片呈放射状排列。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陶瓷绝缘块左端、右端分别设有弧形内凹面、弧形外凸面。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陶瓷绝缘块包括陶瓷绝缘块Ⅰ、陶瓷绝缘块Ⅱ,所述陶瓷绝缘块Ⅰ的长度大于陶瓷绝缘块Ⅱ的长度。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螺栓,所述连接柱中部开有与螺栓配合的螺孔;所述连接柱沿水平方向装于“C”形外壳圈端部的固定夹中。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螺栓上套装有弹簧。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散热片上压有“V”形压痕,所述“V”形压痕以正向和反向交替压制在散热片上。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电源柱底部装有与“C”形外壳圈接触的陶瓷螺母,所述电源柱顶部装有陶瓷螺帽。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陶瓷绝缘块通过“C”形外壳圈边缘的固定齿片固定。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发热层采用铜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电热圈通过陶瓷绝缘块作为电热丝的载体,同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将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发热层,同时发热层上的辐射状的水平散热片能更好的将热量传导到注塑机上,保持注塑机上温度的恒定,降低温度的误差,提高注塑机的良品率,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绝缘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铜翅片电热圈,包括圈体101,所述圈体101包括“C”形外壳圈1、加热层2、发热层3,通过加热层2产生热量,通过发热层3将热量传导出去,外壳圈保证加热圈整体的强度;所述“C”形外壳圈1上设有电源柱11、连接机构12,通过电源柱11与外界电源连接,连接机构12将展开状态下的电热圈固定成圆形,连接机构12位于“C”形外壳圈1端部;所述加热层2由陶瓷绝缘块21组成,通过陶瓷避免漏电同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避免在导热过程中出现热损耗,在陶瓷绝缘块21上设有水平安装孔22,通过水平安装孔22来穿接电热丝23,使电热丝23分布在电热圈内;所述发热层3上端、下端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出散热片31,通过散热片31将热量传递出去,所述水平散热片31呈放射状排列,使热量可以呈辐射状传递出去。

将展开的电热圈卷成圆形时,会出现弧度,为使连接更为顺滑,在陶瓷绝缘块21左端、右端分别设有弧形内凹面201、弧形外凸面202,通过弧形内凹面201与弧形外凸面202间的配合,使连接更加顺滑,同时避免出现缝隙,导致导热不均匀。

不同用途的注塑机需要不同的规格的电热圈,为提高电热圈的通用性,陶瓷绝缘块21包括陶瓷绝缘块Ⅰ211、陶瓷绝缘块Ⅱ212,所述陶瓷绝缘块Ⅰ211的长度大于陶瓷绝缘块Ⅱ212的长度,通过规格的不同来选择陶瓷绝缘块Ⅰ211、陶瓷绝缘块Ⅱ212的组合方式,可避免出现原材料的浪费。

为使固定更为稳定,连接机构12包括连接柱121、螺栓122,所述连接柱121中部开有与螺栓122配合的螺孔123;所述连接柱121沿水平方向装于“C”形外壳圈1端部的固定夹124中,固定使,通过螺栓122将外壳圈两侧的固定夹中的连接柱121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同时为增加螺栓122固定的牢固性,在螺栓122上套装有弹簧125;所述散热片31上压有“V”形压痕,所述“V”形压痕以正向和反向交替压制在散热片31上,使热量散发的方向交错,具有更好的散热性;同时达到最佳的发热效果,发热层3采用铜板制成。

在使用过程中为提高安全性,在电源柱11底部装有与“C”形外壳圈1接触的陶瓷螺母111,所述电源柱11顶部装有陶瓷螺帽112,来放置出现漏电事故;同时为避免陶瓷绝缘块21与外壳相互连接的稳定,在“C”形外壳圈边缘通过固定齿片将陶瓷绝缘块21固定。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