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搅拌新材料分散均匀的热熔注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054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搅拌新材料分散均匀的热熔注塑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对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所谓塑料,其实它是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形状跟天然树脂中的松树脂相似,经过化学手段进行人工合成,而被称之为塑料。然而,塑料在成型过程一般依次需要经过热熔、搅拌和注塑,而现有的注塑机中,热熔与搅拌是同一个料桶中实现,为了防止塑料熔体固化,热熔与搅拌都一起进行,其中热熔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对企业和公司的成本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搅拌新材料分散均匀的热熔注塑设备,该热熔注塑设备能够将热熔工序与搅拌工序分开,减少了电量的损耗,同时还具备稳定的搅拌功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搅拌新材料分散均匀的热熔注塑设备,包括料箱、注塑机构、保状机构、热熔机构和进料机构,所述保状机构的底部与所述注塑机构的侧面连接,所述热熔机构的底部与所述保状机构的侧面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进料端与位于所述料箱内,所述进料机构的出料端连接在所述热熔机构的顶部,所述热熔机构包括第一料筒和加热环,所述第一料筒上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料筒内设置有隔层,所述加热环位于所述隔层与所述第一料筒的内侧之间,所述加热环呈螺旋状,所述保状机构包括第二料筒、第一电机、若干个第二电机和连接横杆,所述第二料筒的上端固定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电机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盖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的活动端贯穿所述第二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机的活动端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固定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电机的固定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横杆上,所述第二电机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螺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状机构还包括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为圆盘状,所述阻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二电机的活动端贯穿所述通孔,所述阻隔板与所述连接横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柱。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机构包括抽料泵、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抽料泵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的上表面,所述进料管连接所述料箱与所述抽料泵的进料口,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抽料泵的出料口,所述出料管的另外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盖板的下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熔机构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料筒的外侧面上,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环信号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塑机构包括第三盖板、第三料筒和注塑气缸,所述第三盖板位于所述第三料筒的上端,所述注塑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盖板的上表面,所述注塑气缸的活动端贯穿所述第三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盖板的下表面,所述注塑气缸的活动端远离所述注塑气缸的固定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塑机构还包括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位于所述第三料筒的下方,所述注塑模具上设置有用于塑料定型的型腔,所述第三料筒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型腔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全自动搅拌新材料分散均匀的热熔注塑设备,该热熔注塑设备能够将热熔工序与搅拌工序分开,减少了电量的损耗,同时还具备稳定的搅拌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搅拌新材料分散均匀的热熔注塑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料箱;2、第一料筒;3、加热环;4、第二料筒;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连接横杆;8、第二盖板;9、第一盖板;10、螺杆;11、阻隔板;12、抽料泵;13、进料管;14、温度控制装置;15、第三盖板;16、第三料筒;17、注塑气缸;18、注塑模具;19、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全自动搅拌新材料分散均匀的热熔注塑设备,包括料箱1、注塑机构、保状机构、热熔机构和进料机构,所述保状机构的底部与所述注塑机构的侧面连接,所述热熔机构的底部与所述保状机构的侧面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进料端与位于所述料箱1内,所述进料机构的出料端连接在所述热熔机构的顶部,所述热熔机构包括第一料筒2和加热环3,所述第一料筒2上设置有第一盖板9,所述第一料筒2内设置有隔层,所述加热环3位于所述隔层与所述第一料筒2的内侧之间,所述加热环3呈螺旋状,所述保状机构包括第二料筒4、第一电机5、若干个第二电机6和连接横杆7,所述第二料筒4的上端固定有第二盖板8,所述第一电机5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盖板8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5的活动端贯穿所述第二盖板8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盖板8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机5的活动端远离所述第一电机5的固定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横杆7的中部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电机6的固定端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横杆7上,所述第二电机6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0。

所述进料机构将所述料箱1中的塑料抽取到所述热熔机构中,由所述加热环3对所述热熔机构的内部进行加热,使得固体的塑料融化成塑料熔体,从所述热熔机构的底部输送塑料熔体至所述保状机构中,所述保状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电机5与所述第二电机6搅拌塑料熔体,保证塑料熔体不会凝固,在进行所述保状机构的运转时,所述热熔机构可以停止工作,减少电能消耗,同时所述第一电机5转动带动所述连接横杆7,所述第二电机6转动带动所述螺杆10,所述连接横杆7的转动与所述螺杆10的转动联动搅拌塑料熔体,稳定保证了塑料熔体不会凝固。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保状机构还包括阻隔板11,所述阻隔板11为圆盘状,所述阻隔板11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二电机6的活动端贯穿所述通孔,所述阻隔板11与所述连接横杆7之间连接有连接柱。

由于在大幅度的转动过程中,塑料熔体可能会在所述第二料筒4中飞溅,为了保护所述第一电机5与所述第二电机6不受影响,增设所述阻隔板11隔离飞溅的塑料熔体。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抽料泵12、进料管13和出料管,所述抽料泵12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9的上表面,所述进料管13连接所述料箱1与所述抽料泵12的进料口,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抽料泵12的出料口,所述出料管的另外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盖板9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盖板9的下表面。

通常情况下都是人工从上往下用漏斗倾倒塑料进入所述热熔机构,现在使用所述抽料机构中的所述抽料泵12对放置有固体塑料的所述料箱1进行抽取塑料,安全性能大幅提高,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熔机构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14,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4固定在所述第一料筒2的外侧面上,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4与所述加热环3信号连接。

通过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4控制所述热熔机构内的温度,防止温度过低,塑料无法在下一步的所述保状机构中被搅拌,同时,在塑料进入所述保状机构后,所述热熔机构由所述温度控制装置14停止加热,减少能量的损耗。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机构包括第三盖板15、第三料筒16和注塑气缸17,所述第三盖板15位于所述第三料筒16的上端,所述注塑气缸17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盖板15的上表面,所述注塑气缸17的活动端贯穿所述第三盖板1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盖板15的下表面,所述注塑气缸17的活动端远离所述注塑气缸17的固定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9。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机构还包括注塑模具18,所述注塑模具18位于所述第三料筒16的下方,所述注塑模具18上设置有用于塑料定型的型腔,所述第三料筒16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位于所述型腔的上方。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为了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