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390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线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热流道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因此,热流道工艺有时称为热集流管系统,或者称为无流道模塑。而热流道温控器即热流道温控箱,热流道温控箱是一种连续不断保持热流道系统所需温度值的设备,由温控卡、空气开关、箱体、风机、接线座和线缆等组成。温控箱通过内装的温控卡,检测热流道系统所处的温度,通过调节输出功率,使目标点温度保持稳定。温控箱采用微处理器控制,控温精度可达0.5℃;双排LED数字显示,具备多种故障状态显示报警,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所在;输出界面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工业插座,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热流系统。而热流道温控箱在使用时需要对线缆伸展和收拢,一般线缆的收拢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这种人工收拢的方式不仅耗费人力且收线效率低,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包括收线底座,所述收线底座为长方体状结构,且收线底座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均竖直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一个所述支撑柱的外壁连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上连接有手柄,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滚筒,所述滚筒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且滚筒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盘,且远离L形杆一端的限位盘上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横向设置且线槽顶部的限位盘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延伸至线槽内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远离螺杆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垫板,靠近线槽一端的支撑柱上设置有L形柱,且L形柱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L形柱水平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为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的长方体状中空结构,且移动座的内顶部中心设置有滑轮,且滑轮活动设置于限位滑槽内,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和L形杆固定焊接,且第一轴承和手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和螺杆固定焊接,且第二轴承和固定垫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滑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和两个所述限位盘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收线底座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控制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通过线槽、螺杆、固定垫板、转轴、L形杆、第一轴承的设计,可以使线缆快速固定,并利用手柄对其收集,十分省力,利用移动座、限位滑槽、滑轮和限位环的设计,使线缆在收集的过程中方便缠绕且不会错乱,通过收线底座底部万向轮的设计可以使收线装置便于移动,更加便捷地对线缆进行收集,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解决了以往温控器收线耗费人力且容易错乱的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的L形柱和移动座连接的侧面图。

图中:1收线底座、2支撑柱、3转轴、4滚筒、5L形杆、6第一轴承、7手柄、8限位盘、9线槽、10螺杆、11第二轴承、12固定垫板、13L形柱、14限位滑槽、15移动座、16滑轮、17限位环、1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热流道温控器的收线装置,包括收线底座1,收线底座1为长方体状结构,且收线底座1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2,两个支撑柱2均竖直设置,且两个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转轴3,转轴3贯穿一个支撑柱2的外壁连接有L形杆5,L形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6,第一轴承6上连接有手柄7,转轴3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滚筒4,滚筒4位于两个支撑柱2之间设置,且滚筒4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盘8,且远离L形杆5一端的限位盘8上设置有线槽9,线槽9横向设置且线槽9顶部的限位盘8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螺杆10,螺杆10的底部延伸至线槽9内连接有第二轴承11,第二轴承11远离螺杆10的一侧连接有固定垫板12,靠近线槽9一端的支撑柱2上设置有L形柱13,且L形柱13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滑槽14,L形柱13水平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移动座15,移动座15为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的长方体状中空结构,且移动座15的内顶部中心设置有滑轮16,且滑轮16活动设置于限位滑槽14内,移动座15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17,第一轴承6和L形杆5固定焊接,且第一轴承6和手柄7转动连接,第二轴承11和螺杆10固定焊接,且第二轴承11和固定垫板12转动连接,限位滑槽14内设置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块18之间的距离和两个限位盘8之间的距离相等,收线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移动座15上设置有控制把手。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先将线缆的一端穿过限位环17,再穿过线槽9,转动螺杆10,使螺杆10下降,由于螺杆10的底部和第二轴承11固定焊接,第二轴承11和固定垫板12转动连接,螺杆10会带动固定垫板12下降将线缆的一端压紧固定,再摇动手柄7,使滚筒4滚动,即可将线缆环绕在滚筒4上,用手拨动移动座15上的控制把手,利用滑轮16在限位滑槽14内的移动,可以便捷控制移动座15的位置,从而控制收线时线缆在滚筒4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