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密封圈模具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3924发布日期:2018-06-30 02:51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密封圈模具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密封圈模具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橡胶密封圈广泛运用于各类阀门器械领域,在阀体各个关键部位设置橡胶密封圈可防止阀门发生泄漏。传统橡胶密封圈生产模具为两层平板模压方式,且多为一模多腔结构生产,当为了提升密封圈使用环境而采用过氧硫化体系材料时,由于过氧硫化体系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传统两层平板模压的生产方式,会存在胶料流动性不好,毛边厚残留毛边等问题,致使成品率低下;且又因为胶料粘模的缺陷,导致在开模时,产品直接脱落于下模的穴中,或是粘于上模模芯中,需要人工的一个个的扣,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密封圈模具改进结构,其主要解决的是因传统两层平板模压的生产方式及过氧硫化体系材料导致胶料流动性不好,毛边厚残留毛边,脱模困难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橡胶密封圈模具改进结构,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底座、顶具,所述上模设有内模芯,所述中模设有模孔,合模时,所述上模、中模、下模、底座相互配合,在内部形成一密封圈模腔,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凹孔,所述顶具设在所述第一凹孔内,且所述顶具上端对准所述模孔,当开模并撤出所述下模时,所述顶具弹起顶向所述中模的模孔内,将密封圈顶出所述模孔便于取件。

进一步,所述顶具包括顶块、导杆、弹簧,所述顶块设在所述导杆上端,所述导杆下端的轴向方向上设有第二凹孔,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凹孔内。

进一步,所述导杆下端外侧还设有限位凸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孔内部在对应所述限位凸起上下活动的位置上还设有限位用的限位凸起滑槽。

进一步,所述上模设有导柱,所述中模、下模及底座在与之同轴的位置上还设有与之配合的导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橡胶密封圈模具改进结构采用三层模压方式,胶料流动的空间增加,改善了胶料流动性,并改善了毛边厚残留毛边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且模压完成后开模时,顶具可将整模产品全都顶出,方便取件,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模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模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模时另一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模,11、内模芯;

2、中模,21、模孔;

3、下模;

4、底座,41、第一凹孔,411、限位凸起滑槽;

5、顶具,51、顶块,52、导杆,521、第二凹孔,522、限位凸起,53、弹簧;

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一种橡胶密封圈模具改进结构,包括上模1、中模2、下模3、底座4、顶具5,上模1设有内模芯11,中模2设有模孔21,合模时,上模1、中模2、下模3、底座4相互配合,在内部形成一密封圈模腔,底座4上设有第一凹孔41,顶具5设在第一凹孔41内,且所述顶具5上端对准模孔21,当开模并撤出下模3时,顶具5可弹起顶向中模2的模孔21内,将密封圈6顶出模孔21,便于取件。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具5包括顶块51、导杆52、弹簧53,顶块51螺纹连接在导杆52上端,导杆52下端的轴向方向上设有第二凹孔521,弹簧53安装在第二凹孔521内,顶块51设置为圆形块,其外径大小设置在密封圈6的外径与内径大小之间,即顶块51的外径大于密封圈6的内径又小于密封圈6的外径,使顶块51能伸入中模2的模孔21内,并将密封圈6顶出模孔21。初始时,顶具5被压于底座4上的第一凹孔41内,弹簧53蓄能,使顶具5在开模并撤出下模3时可向上弹起。

请参照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杆52下端外侧还设有限位凸起522。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凹孔41内部在对应限位凸起522上下活动的位置上还设有限位用的限位凸起滑槽411,当顶具5向上弹起时,限位凸起522在限位凸起滑槽411内向上滑动,直至限位凸起522顶到限位凸起滑槽411上端封闭处,导杆52不能再向上滑动,而将导杆52的下端限位在底座4上的第一凹孔41内,起到限位作用,而使得在开模时,顶具5不至于整个弹出第一凹孔41内。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1设有导柱(图未示),中模2、下模3及底座4在与之同轴的位置上还设有与之配合的导套(图未示),保证合模时各部件的同轴一致性。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合模时,上模1、中模2、下模3相互配合,在内部形成一密封圈模腔,并一起压在底座4上,顶具5被压于第一凹孔41内,胶料在模腔中成型,模压完成后,首先将上模1及中模2连同产品密封圈6一起向上提升,使上模1上的导柱(图未示)脱离下模3和底座4上的导套(图未示)内,接着撤出下模3,顶具5将弹出第一凹孔41,然后保持上模1不动,然后将中模2下降至底座4上,密封圈6附在模孔21内,且当中模2完全下降至底座4上时,上模1上的导柱(图未示)下端并不脱离中模2,使中模2在上下移动时具有良好的同轴性;中模2下降后顶具5会将模孔21内的密封圈6全都顶出模孔21,方便取件。取件完成后,提升中模2,将下模3归位至底座4上,同时将顶具5压回底座4上的第一凹孔41内,再下降中模2至下模3上,之后便可进行下一模的产品生产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密封圈6体积通常较小,通常为一模多腔的方式生产,同时成型多个密封圈6;因此当模具设为多腔结构时,可在每个密封圈模腔下方设置一套顶具5,但上模1上的导柱(图未示)与中模2、下模3、底座4上的导套(图未示)可只在模具的四周设置,而不必在每个模腔周围都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