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预埋螺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9518发布日期:2018-08-14 19:11阅读:23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再生新能源风电叶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风电叶片预埋螺套。



背景技术:

业内习知,在风电行业,通常用T型螺栓来将叶片连接到轮毂上。另外一种替代方案预埋螺套,即在铺层过程中将一系列螺套埋入叶根并和玻璃纤维一体灌注成型用于叶根连接。预埋螺套连接方式的好处是可以降低单个连接件的连接力。预埋螺套的抗拉拔力主要依赖于螺套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和周围材料的结合面积越大,能够承受的拉拔力越大。但是同样的螺套直径条件下,螺套的长度受限于加工条件和成本,无法做的很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风电叶片预埋螺套,可以最大化叶根预埋螺套的长度和抗拉拔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电叶片预埋螺套,包括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采用过盈配合,通过液压的方式强行连接,预构成一个整体,在进行螺栓连接时,螺栓是穿过第一套筒螺纹连接于第二套筒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形成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形成有带螺纹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分有不同的两段,其中一段为不带螺纹的阶梯型段,另一段为带螺纹的螺栓连接段,且所述阶梯型段位于第一通道和螺栓连接段之间。

所述风电叶片预埋螺套还包括有一个内置填充物的楔形管,所述第二套筒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两个不相通的空腔,其中一个空腔为第二通道,另一个空腔为形状大小与楔形管相匹配的安装位,所述楔形管插装于该安装位处,与第二套筒固为一个整体。

所述楔形管中的填充物为PVC。

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为圆套筒。

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为42CrMoA套筒。

所述楔形管为铁楔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更长风电叶片预埋螺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解决方案,通过分段加工螺套克服了机床的加工限制。

2、本实用新型为提高了单个预埋螺套可以承受的拉拔力,使得相同的叶根铺层设计可以承受更大的风载荷,也为未来相同载荷下更小叶根直径的叶片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埋螺套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埋螺套(不带楔形管)与螺栓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第二套筒的剖视图。

图4为楔形管的立体图。

图5为楔形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风电叶片预埋螺套,包括有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及一个内置填充物6(优选PVC)的楔形管3(材质为铁),所述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均为圆套筒,材质为42CrMoA,表面采用内外达克罗处理/Dlata tone+Dlata seal处理来防腐蚀,该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采用过盈配合,通过液压的方式强行连接,预构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解决套筒长度过长,加工成本高的问题,因为套筒过长需要长的钻头,一来有抖动的问题造成加工精度低,二来钻床的投入成本高,将套筒分成两段加工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套筒1的内部形成有供螺栓4穿过的第一通道11(不带螺纹),第二套筒2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两个不相通的空腔,两个空腔不相通是为了防止真空灌注过程中进胶,其中一个空腔为带螺纹的第二通道(加工精度要求高),另一个空腔为形状大小与楔形管3相匹配的安装位23(加工精度要求低),楔形管3插装于该安装位23处,与第二套筒2固为一个整体,采用楔形管3与第二套筒2相结合的方式就是为了在确保第二套筒2强度的同时可有效降低预埋螺套的重量;此外,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相连通,第二通道分有不同的两段,其中一段为不带螺纹的阶梯型段21,通过刚度逐渐下降(截面积减小)来降低螺套截止位置的应力集中问题,另一段为带螺纹的螺栓连接段22,且阶梯型段21是位于第一通道11和螺栓连接段22之间,在进行螺栓4连接时,螺栓4是依次通过第一通道11、阶梯型段21后连接于螺栓连接段22,这样在施加预紧力后,预紧力会导致两个套筒之间形成压力连接而不可分离,解决了一般套筒仅仅通过过盈配合形成的连接仅仅通过摩擦力保证连接的缺点。

使用时,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已插装上楔形管3)过盈配合后会埋入玻璃钢5中,最终和玻璃钢5组成叶片根部,叶片根部通过螺栓4和机组的轮毂连接。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