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系统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80572发布日期:2018-08-28 23:29阅读:1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流道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流道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热流道(hotrunner)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的加热组件集合。

热流道系统一般由热咀、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现有热流道系统安装板采用三块板,安装时,热咀法兰与模具配合部分涂抹红丹,然后将热咀插入底板热咀开框内,放正后用铜棒轻敲,直至热咀法兰与模具配合完全,再将热咀拔出,通过观察红丹判断模具开框加工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热咀与模具封胶面的配合处;若无问题,按上述步骤安装后,测量法兰到模板高度并按点位全部记录数据;热咀安装完成且尺寸确认无误后,确认是否安装密封圈及其余配件,热咀安装完成后,安装分流板,分流板安放平整,并采用十字交叉法螺丝固定分流板,多点测量分流板至模板表面高度,要求分流板固定平衡。最后安装盖板,安装反敲垫片后,盖板底面与反敲垫块面涂抹红丹,盖上盖板,并用铜棒敲紧;用行车将盖板重新吊起,通过查看分流板红丹印记情况可判断盖板是否压紧分流板,确认无问题后,重新盖上盖板,并锁螺丝。

上述热流道系统具有如下缺陷:1)热流道系统安装板采用三块板,加工繁琐,且每块板厚误差叠加,尺寸无法得到精确保证;2)因模板数量多,拆装费时费力;3)热流道系统热咀采用面面压紧式连接方式连接,易漏胶;4)热流道系统更换表面热电偶时需将系统模板拆卸,维护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一体式第一模板及一体式分流系统,所述第一模板的背面具有安装所述分流系统的安装槽,所述分流系统包括分流板及连接所述分流板的若干热咀、若干缸体及主射咀,所述分流板内设有流道,所述主射咀、若干热咀与所述流道连通,若干缸体用于控制若干热咀的开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包括容纳若干缸体的若干缸体安装槽及容纳分流板的分流板安装槽,若干缸体安装槽与所述分流板安装槽相互导通。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还包括容纳主射咀的主射咀安装槽,所述主射咀安装槽贯穿所述正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环绕所述主射咀设置的中心定位圈,所述中心定位圈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分流板及所述第一模板。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分流板及所述第一模板的止转柱。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若干热咀与所述分流板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所述主射咀与所述分流板之间为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若干缸体及若干热咀位于所述分流板相对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配合若干热咀的第一加热组件及第一感温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一感温组件及若干热咀位于所述分流板的同一侧。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安装若干热咀的若干热咀安装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一一体式第一模板,其背面具有安装槽;

提供一一体式分流系统,其包括分流板及连接所述分流板的若干热咀、若干缸体及主射咀,所述分流板内设有流道,所述主射咀、若干热咀与所述流道连通,若干缸体用于控制若干热咀的开闭;

将所述分流系统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固定所述分流系统及所述第一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热流道系统只使用一块安装用的第一模板来安装分流板、热咀、缸体及主射咀,有效简化了热流道系统的结构,使热流道系统安装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该热流道系统安装用的第一模板采用一体式第一模板,减少了因模板叠加产生的误差;减少模板数量,可降低加工、包装、运输等成本,减小模板厚度;同时采用该结构的热流道系统,拆卸安装起来都非常的方便,更加方便对热流道系统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热流道系统剖视图;

图2是图1中部分区域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分流系统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分流系统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热流道系统组装方法步骤图;

图6-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热流道系统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1-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热流道系统拆解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100,包括相互配合的一体式第一模板10及一体式分流系统20。

第一模板10的背面101具有安装分流系统20的安装槽11。

分流系统20包括分流板21及连接分流板21的若干热咀22、若干缸体23及主射咀24,分流板21内设有流道,主射咀24、若干热咀22与流道连通,若干缸体23用于控制若干热咀22的开闭。

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式第一模板10”是指第一模板10为一整块安装板,“一体式分流系统20”是指若干热咀22、若干缸体23及主射咀24安装至分流板21后组成的整体结构,即先将若干热咀22、若干缸体23及主射咀24安装至分流板21,再将组合形成的整体安装至第一模板10中。

这里,热流道系统100为倒装式热流道系统,热流道系统100只使用一块安装用的第一模板10来安装分流板21、热咀22、缸体23及主射咀24,有效简化了热流道系统100的结构,使热流道系统100安装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该热流道系统100安装用的第一模板10采用一体式第一模板10,减少了因模板叠加产生的误差;减少模板数量,可降低加工、包装、运输等成本,减小模板厚度;同时,采用该结构的热流道系统100,拆卸安装起来都非常的方便,更加方便对热流道系统100进行维修。

具体的,第一模板10的安装槽11包括容纳若干缸体23的若干缸体安装槽111及容纳分流板21的分流板安装槽112,若干缸体安装槽111与分流板安装槽112相互导通。

安装槽11还包括容纳主射咀24的主射咀安装槽113。

也就是说,当将分流系统20与第一模板10配合时,分流板21进入分流板安装槽112内,同时,缸体23进入缸体安装槽111内,主射咀24进入主射咀安装槽113内。

第一模板10还包括与背面101相对的正面102,若干缸体安装槽111不贯穿正面102,主射咀安装槽113贯穿正面102,即在第一模板10的正面,仅能看到主射咀安装槽113。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缸体安装槽111也可以贯穿正面102。

热流道系统100还包括环绕主射咀24设置的中心定位圈243,所述中心定位圈243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板21及第一模板10。

中心定位圈243可以固定分流系统20及第一模板10。

另外,热流道系统100还包括连接分流板21及第一模板10的止转柱103,止转柱10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模板10及分流板21中,防止分流板21相对第一模板20转动。

这里,通过中心定位圈243及止转柱103的配合,可以有效定位分流系统20及第一模板10,避免分流系统20相对第一模板10晃动或转动。

热流道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模板40,第二模板40具有安装若干热咀22的若干热咀安装槽41。

也就是说,当分流系统20安装至第一模板10中后,若干热咀22凸伸出第一模板10的背面101,当将第二模板40与第一模板10相互配合至一起后,若干热咀22恰好进入若干热咀安装槽41内,从而完成整个热流道系统100的组装。

结合图2至图4,热流道系统100为一种提纳易科热流道系统。

若干缸体23及若干热咀22位于分流板21相对的两侧,且若干缸体23与若干热咀22一一对应。

这里,若干缸体23位于分流板21的上端,主射咀24位于分流板21上端的中间区域,若干热咀22位于分流板21的下端。

若干缸体23与若干热咀22之间通过若干阀针25连接,阀针25固定连接于缸体23的活塞231下表面,缸体23通过活塞231带动阀针25相对热咀22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热咀22的开闭,且当热咀22打开时,由注射咀24进入分流板21的胶料经由热咀22出射至模具型腔(未图示),当热咀22关闭时,胶料不出射。

分流系统20还包括固定于分流板21上的线架26、固定于线架26上的线夹27以及固定于线夹27内的管道(未图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热流道系统100采用整体式结构,从生产商处运送至使用者处后,可以马上投入使用,不需要进行组装,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缸体23可为气缸,缸体23通过特氟龙管(未图示)与电磁阀s连接,特氟龙管通过快接接头连接电磁阀s及缸体23,这样便于特氟龙管的更换,同时采用这种结构,无需在第一模板10上加工气道,因此第一模板10的加工更加简单,且无精度要求,可减少安装板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热咀22与分流板21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主射咀24与分流板21之间为螺纹连接,这里,以热咀22及主射咀24与分流板21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为例,以便于热咀22及主射咀24的安装/拆卸。

这里,主射咀24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的本体241与咀尖242,可以方便地将咀尖242从本体241上拆卸下来,也可以很方便地将咀尖242安装到本体241上,当主射咀24与注塑机不匹配时,可以方便地将咀尖242更换成适合的型号,而不必更换主射咀24整体,可以快速适应不同的注塑机,当咀尖242磨损后,也只用更换咀尖242,而不必更换主射咀24整体,节省了成本。

热咀22的说明可以参考主射咀24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满足浇口位于斜面的产品使用需求,避免阀针25的转动,缸体23内部具有止转销232,止转销232插设于活塞231顶面的凹孔内以阻止活塞231与阀针25相对转动。

为了避免由于热膨胀导致阀针25弯曲无法动作的难题,阀针25上套置有阀针套251,阀针套251位于缸体23与分流板21的连接位置并固定于分流板21上,阀针套251对阀针25进行定位导向,使阀针25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正常上下动作。

为了使阀针套251对阀针25的定位导向更准确,阀针套251外侧设有外套252,外套25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分流板21上;阀针套251下端具有凸缘2511,外套252下端具有与凸缘2511形状相匹配的凹环2521,阀针套251通过凸缘2511嵌合于凹环2521内使阀针套251被定位固定。

为了使热流道系统100内的胶料快速流动,并且无藏胶方便换色,主射咀24内部的流道与分流板21内的流道孔径相同,使胶料能快速流动,并且不会有剩余胶料滞留于热流道系统100内。

热流道系统100还包括配合若干热咀22的第一加热组件50及第一感温组件60,第一加热组件50、第一感温组件60及若干热咀22位于分流板21的同一侧。

这里,第一加热组件50贴紧热咀22外表面设置,第一感温组件60对应第一加热组件50设置。

第一加热组件50用于为热咀22内的胶料提供热量,使其保持熔融状态,第一感温组件60用于根据检测温度分别控制第一加热组件50的工作强度。

第一加热组件50、第一感温组件60及热咀22均位于分流板21的一侧,便于第一加热组件50、第一感温组件60及热咀22的维护、更换。

另外,热流道系统100还包括贴紧分流板21背面211设置的第二加热组件51及对应第二加热组件51设置的第二感温组件61。

第二加热组件51用于为分流板21内的胶料提供热量,使其保持熔融状态,第二感温组件61用于根据检测温度分别控制第二加热组件51的工作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分流板21相对背面211的一面或其他面也可设置第二加热组件51及第二感温组件61。

第一加热组件50及第二加热组件51可为加热丝等等。

第一感温组件60及第二感温组件61可为热电偶等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100的组装方法,结合前述热流道系统100的说明及图5,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一一体式第一模板10,其背面101具有安装槽11;

提供一一体式分流系统20,其包括分流板21及连接分流板21的若干热咀22、若干缸体23及主射咀24,分流板21内设有流道,主射咀24、若干热咀22与流道连通,若干缸体23用于控制若干热咀22的开闭;

将分流系统20安装于安装槽11内;

固定分流系统20及第一模板10。

这里,热流道系统100为倒装式热流道系统,热流道系统100只使用一块安装用的第一模板10来安装分流板21、热咀22、缸体23及主射咀24,有效简化了热流道系统100的结构,使热流道系统100安装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该热流道系统100安装用的第一模板10采用一体式第一模板10,减少了因模板叠加产生的误差;减少模板数量,可降低加工、包装、运输等成本,减小模板厚度;同时采用该结构的热流道系统100,拆卸安装起来都非常的方便,更加方便对热流道系统100进行维修。

具体的,结合图6至图10,热流道系统100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s1:参图6,提供一第一模板10,第一模板10的背面101朝上,即使得安装槽11位于上方;

s2:参图7,将整个分流系统20安装至安装槽11内;

s3:参图8,通过螺丝70将分流系统20固定于第一模板10的安装槽11内;

s4:参图9,分流系统20安装完成之后,翻转第一模板10及分流系统20,使得第一模板10的正面102朝上,且若干热咀22朝下,提供第二模板40,将若干热咀22安装至第二模板40的热咀安装槽41内,并通过导向柱80及螺栓90将第一模板10与第二模板40固定在一起;

s5:参图10,热流道系统100组装完成。

另外,当需要进行第一加热组件50、第一感温组件60、热咀22等结构的更换时,参见图11及图12,仅需拆除导向柱80及螺栓90,吊出分流系统20及第一模板10,并翻转第一模板10、分流系统20而使得分流板21的背面211朝上(参见图13)即可,更换完成后,按照前述组装方法再次组装,可以看到,本发明的热流道系统100的组装/拆卸过程及其简单、便捷。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