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激光设备进行塑料焊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4466发布日期:2018-09-18 18:5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激光设备进行塑料焊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车载摄像头外壳密合为例;目前所使用的技术大部分为超声波焊接、热焊接、打螺丝以及点胶固化方式进行密合。车载摄像头模组客户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是:焊接不良率为零;防水防尘,完全密封;无外观损伤,无变形;焊接部位无毛刺;焊接点在产品内部;产品内部压力不产生变化;可对二维/三维产品进行焊接。

但是,目前传统的超声波焊接、热焊接、点胶等方式都无法完全满足以上的产品品质要求。当车载摄像头外壳焊接质量不好时,会直接或者潜在的导致产品的失效并影响驾驶安全。目前,市场上也有一小部分激光焊接设备,但是对材料的局限性非常大,只能焊接某几种塑料材料,并且要求产品的激光吸收层必须是非结晶性塑料才可以进行焊接。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利用激光设备进行塑料焊接的方法,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激光设备进行塑料焊接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激光设备进行塑料焊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专用治具对需要焊接的产品外壳部分进行加压,使上下部分密合;

2)通过安装夹具对产品公差进行测量;

3)利用激光设备发射激光通过产品的透过层后对产品的吸收层材料进行溶解后与产品的透过层融合在一起;

4)通过激光光斑的移动,对整个产品需要焊接的部分进行焊接;

5)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测量,卸载或取出不良产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2)中,具体为对产品的高度是否超差测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3)中,还包括对产品的焊接高度是否到设定值判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4)中,激光光斑的移动采用棱镜方式或者激光点移动的方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4)中,激光光斑的移动为“之”字形移动方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5)中,具体为对产品的平整度是否超差测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5)中,不良产品的取出采用自动取出或者半自动取出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利用激光设备进行塑料焊接的方法,可使用激光对塑料与塑料材料之间进行焊接,以便弥补传统的超声波焊接、热焊接、点胶等方式对塑料与塑料材料之间进行密合时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在焊接前对产品进行加压以便减少因为模具的公差而导致的产品焊接前的密合度不足的问题,并对不同材料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脉冲值,最终通过激光对产品进行焊接,同时对所需要焊接的塑料是结晶性或者非结晶性没有苛刻要求。

本发明可应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塑料材料焊接,以及其他对密封性、防水性、防尘性有严格要求的塑料材料密合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利用激光设备进行塑料焊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专用治具对需要焊接的产品外壳部分进行加压,使上下部分密合,尽量减少缝隙;

2)通过安装夹具对产品公差进行测量;

3)利用激光设备发射激光通过产品的透过层后对产品的吸收层材料进行溶解后与产品的透过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4)通过激光光斑的移动(可使用棱镜方式或者激光点移动的方式),对整个产品需要焊接的部分进行焊接,产品焊接品质可以确保在30bar以及41.3bar拉力破坏性试验的情况下,母体被破坏但是焊点仍然完整;

5)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测量,卸载或取出不良产品。

该利用激光设备进行塑料焊接的方法,可使用激光对塑料与塑料材料之间进行焊接,以便弥补传统的超声波焊接、热焊接、点胶等方式对塑料与塑料材料之间进行密合时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参数对比如下表1所示:

设备最终构成为:=>之字形移动方式(效率最大化)=>装载=>产品上部加压=>产品移送=>产品焊接=>不良取出或卸载(可根据客户需求使用自动取出或者半自动取出模式)。

本发明通过在焊接前对产品进行加压以便减少因为模具的公差而导致的产品焊接前的密合度不足的问题,并对不同材料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脉冲值,最终通过激光对产品进行焊接,同时对所需要焊接的塑料是结晶性或者非结晶性没有苛刻要求。

本发明可应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外壳塑料材料焊接,以及其他对密封性、防水性、防尘性有严格要求的塑料材料密合领域。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