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2507发布日期:2018-09-04 23:3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发泡成型、切条、熟化、固化、气泡挤压、修边裁切、切块等。发泡成型后一般会切成长度60m的海绵条,然后把海绵条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熟化区中进行24小时的熟化,熟化完后的海绵条还需送往固化储仓中进行72小时的冷却固化,固化好的海绵条将进行气泡挤压,以排出内部残留的气泡以免影响弹性,挤压后的海绵还需切除硬化的表面层,最后进行切块,切好的海绵块或运往存储仓进行存储,或运往其他加工室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而在现有技术中,各步骤通常是分开进行的,甚至其实施地点都是不同的,在完成一个工序后需要工人把海绵转移到下一个工序所在地进行加工,生产效率低。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够一次性完成海绵的发泡成型、切条、熟化、固化、气泡挤压、修边裁切、切块等工序,生产效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生产系统,包括海绵发泡机,设置在海绵发泡机输出端的第一传输带,设置在第一传输带上方、用于把海绵切断成海绵条的第一切刀,设置在第一传输带输出端、具有多个存放区的海绵熟化架,设置在海绵熟化架背向第一传输带一侧的海绵取放装置,在海绵熟化架宽度方向上与海绵熟化架依次并列设置的固化储仓和第二传输带,设置在第二传输带输出端的气泡挤压装置,通过第三传输带与气泡挤压装置连接的修边裁切装置,连接修边裁切装置出口的第四传输带,设置在第四传输带旁的海绵条存储仓,设置在第四传输带输出端上方、用于把海绵条切断成海绵块的第二切刀,以及设置在第四传输带输出端的移载机;该移载机用于把海绵块运往海绵块存储仓和若干海绵块加工室;所述海绵取放装置用于把海绵条放入海绵熟化架的各存放区,并从各存放区取出熟化好的海绵条放入固化储仓,以及从固化储仓取出固化好的海绵条送往第二传输带;所述海绵条存储仓内设置有用于从第四传输带取出海绵条的吊车。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所述海绵熟化架具有多个放置层,每个放置层设置有多个存放区,每个存放区的底部为一个第一传输辊道,每个第一传输辊道具有一个第一电机,其中一个存放区为输入区,所述第一传输带的输出端与输入区的第一传输辊道对齐;所述海绵取放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传输架,与第一传输架朝向海绵熟化架一端铰接的第二传输架,用于驱动第二传输架上下转动的升降装置,连接第一传输架与升降装置的连接架,以及多根沿海绵熟化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导轨;升降装置、第一传输架通过轨道轮卡接在这些导轨上,并由固定在第一传输架上的第二电机驱动其在导轨上移动。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台,竖直地设置在安装台上的门形架,两个分别套设在门形架的两根立柱上的滑块,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滑块之间的滚筒,两组通过钢丝绳带动滚筒上下运动的滑轮组,设置在门形架下端、用于收放钢丝绳的卷轴,以及通过链条驱动卷轴转动的第三电机;每组滑轮组包括一个设置在门形架上端的定滑轮,以及套设在滚筒端部的动滑轮;所述第二传输架承托在滚筒上;所述连接架与安装台连接。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所述气泡挤压装置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第二传输辊道,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二传输辊道的第四电机,设置在第二传输辊道上方、用于对海绵条进行竖向挤压的竖向挤压机构,以及两个对称地设置在第二传输辊道两侧、用于对海绵条进行横向挤压的横向挤压机构;所述横向挤压机构设置在竖向挤压机构后方。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所述竖向挤压机构包括三个水平设置的第一挤压辊,以及通过同步带驱动三个第一挤压辊同步转动的第五电机;该三个第一挤压辊并排设置,且中间的第一挤压辊的高度低于其它第一挤压辊的高度;所述横向挤压机构包括三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挤压辊,以及通过同步带驱动三个第二挤压辊同步转动的第六电机;该三个第二挤压辊并排设置,且中间的第一挤压辊朝第二传输辊道方向凸出。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所述修边裁切装置包括第三传输辊道,两个对称地设置在第三传输辊道两侧的门形刀架,竖直地设置门形刀架上的修边切刀,设置在门形刀架前方的前导向机构,以及设置在门形刀架后方的后导向机构;所述修边切刀从第三传输辊道的传输辊之间的间隙穿过;所述前导向机构和后导向机构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辊组,以及用于固定导向辊组的导向辊架;所述导向辊组由多个沿第三传输辊道长度方向排布的竖直导向辊组成;两个门形刀架之间的距离、前导向机构的两个导向辊架之间的距离、后导向机构的两个导向辊架之间的距离均可调。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每个门形刀架及同侧的后导向机构的导向辊架均固定在一个第一移动台上;第一移动台的下方设置有两根第一轨道,每个第一移动台的前后端分别通过滑块可滑动地卡接在两根第一轨道上;两个第一移动台由一个第七电机通过双向丝杠传动副驱动其相向或相背移动;前导向机构的两个导向辊架各固定在一个第二移动台上;第二移动台的下方设置有两根第二轨道,每个第二移动台的前后端分别通过滑块可滑动地卡接在两根第二轨道上;两个第二移动台由一个第八电机通过双向丝杠传动副驱动其相向或相背移动。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所述移载机包括由若干双向运输架和若干单向运输架沿直线连接而成的主运输线,每个双向运输架的一侧均设置有由若干单向运输架沿直线连接而成的副运输线;这些副运输线分别延伸至海绵块存储仓和海绵块加工室;所述双向运输架和单向运输架均包括机架,多个设置在机架上的传输辊,以及驱动传输辊转动的第九电机;双向运输架还包括设置在传输辊下方的转向运输机构,该转向运输机构能够升降,其下降后不影响传输辊的传输功能,其上升后能够把货物沿垂直于传输辊传输方向的方向传输;双向运输架和单向运输架的数量及位置可调。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所述转向运输机构包括与机架固连的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方的升降台,设置在固定架上、用于驱动升降台升降的液压缸,以及多条设置在升降台上的运输带;每条运输带均位于双向运输架的传输辊之间的间隙处,运输带的上表面在升降台上升和下降后,分别高于和低于传输辊的最高点。

所述的海绵生产系统中,延伸至海绵块存储仓的副运输线上方设置有喷墨打印装置,该喷墨打印装置用于在海绵块上打印生产信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生产系统,通过把海绵发泡机、第一切刀、海绵熟化架、固化储仓、气泡挤压装置、修边裁切装置、第二切刀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海绵取放装置进行海绵条在熟化架和固化储仓中的取放,由移载机把海绵块送往海绵块存储仓和海绵块加工室,并设置海绵条存储仓用于存储海绵条,能够一次性完成海绵的发泡成型、切条、熟化、固化、气泡挤压、修边裁切、切块等工序,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熟化架和海绵取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S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气泡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气泡挤压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修边裁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移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单向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双向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生产系统中,转向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生产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生产系统,包括海绵发泡机1,设置在海绵发泡机输出端的第一传输带2,设置在第一传输带上方、用于把海绵切断成海绵条的第一切刀3,设置在第一传输带输出端、具有多个存放区4.1的海绵熟化架4,设置在海绵熟化架背向第一传输带一侧的海绵取放装置5,在海绵熟化架宽度方向(即存放区的宽度方向)上与海绵熟化架依次并列设置的固化储仓6和第二传输带7,设置在第二传输带输出端的气泡挤压装置8,通过第三传输带9与气泡挤压装置连接的修边裁切装置10,连接修边裁切装置出口的第四传输带11,设置在第四传输带旁的海绵条存储仓12,设置在第四传输带输出端上方、用于把海绵条切断成海绵块的第二切刀13,以及设置在第四传输带输出端的移载机14;该移载机14用于把海绵块运往海绵块存储仓15和若干海绵块加工室90;所述海绵取放装置5用于把海绵条放入海绵熟化架4的各存放区4.1,并从各存放区取出熟化好的海绵条放入固化储仓6,以及从固化储仓取出固化好的海绵条送往第二传输带7;所述海绵条存储仓12内设置有用于从第四传输带11取出海绵条的吊车(图中没画)。

该生产系统通过把海绵发泡机、第一切刀、海绵熟化架、固化储仓、气泡挤压装置、修边裁切装置、第二切刀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海绵取放装置进行海绵条在熟化架和固化储仓中的取放,由移载机把海绵块送往海绵块存储仓和海绵块加工室,并设置海绵条存储仓用于存储海绵条以备后用,能够一次性完成海绵的发泡成型、切条、熟化、固化、气泡挤压、修边裁切、切块等工序,生产效率高。

具体的,见图1-3,所述海绵熟化架4具有多个放置层,每个放置层设置有多个存放区4.1,每个存放区的底部为一个第一传输辊道4.2,每个第一传输辊道具有一个第一电机4.3,其中一个存放区为输入区,所述第一传输带的输出端与输入区的第一传输辊道对齐(如图1、2所示,可选用最下层的一个存放区为输入区);所述海绵取放装置5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传输架5.1,与第一传输架朝向海绵熟化架一端铰接的第二传输架5.2,用于驱动第二传输架上下转动的升降装置5.3,连接第一传输架与升降装置的连接架5.4,以及多根沿海绵熟化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导轨5.5;升降装置5.3、第一传输架5.1通过轨道轮5.6卡接在这些导轨5.5上,并由固定在第一传输架上的第二电机5.7驱动其在导轨上移动。

工作时,海绵取放装置5移动至输入区所在宽度方向的位置,第二传输架5.2对准输入区,然后由第一传输带把海绵条放入输入区,再由输入区的第一传输辊道4.2把海绵条送入第二传输架5.2,接着进入第一传输架5.1,然后海绵取放装置5移动至目标存放区所在宽度方向的位置,第二传输架5.2转动对准该存放区并把海绵运输送入该存放区;取出海绵时,海绵取放装置5移动至目标存放区所在宽度方向的位置,第二传输架5.2转动对准该存放区,由目标存放区的第一传输辊道4.2把海绵条送入第二传输架,再送至第一传输架;最后海绵取放装置5移动至固化储仓位置把海绵条送入。由于海绵熟化架充分利用了高层空间,可以大大地降低了占地面积,而海绵取放装置结构简单并能够有效的完成棉花条的取放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固化储仓内可设置结构与海绵熟化架4相同的海绵固化架6.1,以节省空间,海绵条去取放过程与熟化时的取放过程相类似;第一传输架5.1的轨道轮5.6之间通过连接轴和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7通过皮带和皮带轮带动其中一根连接轴转动,如图3所示,该结构可以保证各轨道轮之间的转动同步性,防止由于不同步而引起卡滞。

进一步的,见图2、4,所述升降装置5.3包括一个安装台5.3a,竖直地设置在安装台上的门形架5.3b,两个分别套设在门形架的两根立柱上的滑块5.3c,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滑块之间的滚筒5.3d,两组通过钢丝绳5.3e带动滚筒上下运动的滑轮组,设置在门形架下端、用于收放钢丝绳的卷轴5.3f,以及通过链条5.3g驱动卷轴转动的第三电机5.3h;每组滑轮组包括一个设置在门形架上端的定滑轮5.3i,以及套设在滚筒端部的动滑轮5.3j;所述第二传输架5.2承托在滚筒5.3d上;所述连接架5.4与安装台5.3a连接。

当滚筒5.3d上升时会把第二传输架5.2顶起,滚筒下降时第二传输架会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而此过程中滚筒会在第二传输架底部滚动,其摩擦力较小;而通过动滑轮带动滚筒,只需要用较小的力即可实现升降,有利于减小第三电机的体积和重量。此处,滑块5.3c包括一个由四个竖壁围成的槽体,槽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根水平的轮轴,每根轮轴上设置有多个滚轮;门形架5.3b的立柱穿过槽体,其外侧面(即两根立柱的相背的面)与滚轮相抵,如图4所示,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见图5、6,所述气泡挤压装置8包括机壳8.1,设置在机壳内的第二传输辊道8.2,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二传输辊道的第四电机8.3,设置在第二传输辊道上方、用于对海绵条进行竖向挤压的竖向挤压机构8.4,以及两个对称地设置在第二传输辊道两侧、用于对海绵条进行横向挤压的横向挤压机构8.5;所述横向挤压机构8.5设置在竖向挤压机构8.4后方。

海绵进入该气泡挤压装置8后,在第二传输辊道8.2的传送下,先由竖向挤压机构8.5进行竖向挤压,再由横向挤压机构8.4对其进行横向挤压,经过两个方向挤压后的海绵条,其内部气泡残留较少。该装置的去气泡效果好,尤其适合对大体积的海绵进行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挤压机构8.4包括三个水平设置的第一挤压辊8.4a,以及通过同步带驱动三个第一挤压辊同步转动的第五电机8.4b;该三个第一挤压辊并排设置,且中间的第一挤压辊的高度低于其它第一挤压辊的高度;所述横向挤压机构8.5包括三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挤压辊8.5a,以及通过同步带驱动三个第二挤压辊同步转动的第六电机8.5b;该三个第二挤压辊并排设置,且中间的第一挤压辊朝第二传输辊道方向凸出。海绵条在进入中间的第一挤压辊(或第二挤压辊)的作用范围前和退出后,均由两侧的第一挤压辊(或第二挤压辊)对其进行导向,以降低该处的变形量,一方面使海绵条的移动更加顺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对海绵条的伤害。

此处,可通过液压缸91带动竖向挤压机构8.4和横向挤压机构8.5分别沿竖向和横向移动,如图5、6所示,以适应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海绵条的使用。

具体的,见图7,所述修边裁切装置10包括第三传输辊道10.1,两个对称地设置在第三传输辊道两侧的门形刀架10.2,竖直地设置门形刀架上的修边切刀10.3,设置在门形刀架前方的前导向机构10.4,以及设置在门形刀架后方的后导向机构10.5;所述修边切刀10.3从第三传输辊道10.1的传输辊之间的间隙穿过;所述前导向机构10.4和后导向机构10.5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辊组A,以及用于固定导向辊组的导向辊架B;所述导向辊组由多个沿第三传输辊道10.1长度方向排布的竖直导向辊组成;两个门形刀架10.2之间的距离、前导向机构10.4的两个导向辊架B之间的距离、后导向机构10.5的两个导向辊架B之间的距离均可调。

工作时,海绵条在第三传输辊道10.1上传输并依次通过前导向机构10.4、门形刀架10.2、后导向机构10.5,利用两个导向机构的作用保证海绵条的移动方向为直线,从而使裁切厚度均匀;此外,由于两个门形刀架之间的距离、前导向机构的两个导向辊架之间的距离、后导向机构的两个导向辊架之间的距离均可调,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海绵条的裁切工作。

进一步的,每个门形刀架10.2及同侧的后导向机构10.5的导向辊架B均固定在一个第一移动台10.6上;第一移动台的下方设置有两根第一轨道10.7,每个第一移动台的前后端分别通过滑块可滑动地卡接在两根第一轨道上;两个第一移动台由一个第七电机10.8通过双向丝杠传动副驱动其相向或相背移动;前导向机构10.4的两个导向辊架B各固定在一个第二移动台10.9上;第二移动台的下方设置有两根第二轨道10.10,每个第二移动台的前后端分别通过滑块可滑动地卡接在两根第二轨道上;两个第二移动台由一个第八电机10.11通过双向丝杠传动副驱动其相向或相背移动。

把同侧的门形刀架10.2和后导向机构10.5的导向辊架B设置在同一个第一移动台10.6上,进行同步移动,可使后导向机构的导向辊组的作用面与对应修边切刀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较优地,保证该作用面始终对齐切刀。而通过双向丝杠传动副和一个第七电机(或第八电机)进行驱动,可以确保两个第一移动台(或第二移动台)的移动始终反向且等距。

具体的,见图8-11,所述移载机14包括由若干双向运输架14.1和若干单向运输架14.2沿直线连接而成的主运输线,每个双向运输架14.1的一侧均设置有由若干单向运输架14.2沿直线连接而成的副运输线;这些副运输线分别延伸至海绵块存储仓15和海绵块加工室90;所述双向运输架14.1和单向运输架14.2均包括机架C,多个设置在机架上的传输辊D,以及驱动传输辊D转动的第九电机E;双向运输架14.1还包括设置在传输辊D下方的转向运输机构F,该转向运输机构能够升降,其下降后不影响传输辊的传输功能,其上升后能够把货物沿垂直于传输辊传输方向的方向传输;双向运输架和单向运输架的数量及位置可调。

工作时,海绵块先在主运输线上(沿图8中直线箭头的方向)运输,当到达某个双向运输架的位置时,通过该双向运输架的转向运输机构上升把海绵转运到对应的副运输线,然后转向运输机构复位,如此向各副运输线输送海绵块。由于双向运输架和单向运输架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根据用户的需要,通过调整双向运输架和单向运输架的组合可调整副运输线的位置和数量,变化灵活。

进一步的,见图10、11,所述转向运输机构F包括与机架C固连的固定架F1,设置在固定架上方的升降台F2,设置在固定架上、用于驱动升降台升降的液压缸(该液压缸位于升降台下方,因此被升降台挡住,故没有在图中画出),以及多条设置在升降台上的运输带F3;每条运输带均位于双向运输架14.1的传输辊D之间的间隙处,运输带的上表面在升降台上升和下降后,分别高于和低于传输辊D的最高点。当需要转运海绵块时,升降台上升,运输带从传输辊D之间的间隙伸出把海绵块抬离传输辊D,然后运输带运动把海绵块转运到副运输线上,该结构充分利用了双向运输架的内部空间,提高了移载机的紧凑性,降低了占用空间。

优选的,见图1,延伸至海绵块存储仓15的副运输线上方设置有喷墨打印装置16,该喷墨打印装置用于在海绵块上打印生产信息,以便对海绵块存储仓内的海绵块进行管理。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