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残膜清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8794发布日期:2018-10-26 20:41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田残膜清杂装置。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增温保墒、除草增产等特点,在全世界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中国地膜覆盖面积已超过2亿亩。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长期和大范围应用,农田“白色污染”也逐年加重,资料表明,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6.9%,烂芽率5.2%,农作物减产10%-20%,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效应正在递减,且农产品质量也受到极大影响。

目前,国内已研制出20余种残膜回收机械,这些机型大多只关注残膜的捡拾率,而残膜在回收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秸秆、碎石、碎土,严重影响了回收后残膜的后续加工、再利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残膜回收机械回收后的残膜无法重复再利用的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田残膜清杂装置,其能够有效去除残膜中掺杂的泥土、小石块、枝条等杂质,便于残膜的后续加工、再利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农田残膜清杂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打散装置、除杂装置、脱膜装置,

所述打散装置包括相对错位设置的第一打散组件和第二打散组件,两打散组件均可转动对膜杂混合物进行打散;

所述除杂装置包括可转动的除杂滚筒,除杂滚筒外周设置环形锯齿片,对打散后的膜杂混合物进行分离;

所述脱膜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脱膜滚筒,脱膜滚筒外周设置脱膜板,脱膜板将分离开的残膜脱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散组件和第二打散组件均包括打散滚筒,打散滚筒外周设置有多排刺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散组件和第二打散组件的打散滚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打散组件和第二打散组件的打散滚筒的中轴线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设定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刺钉在打散滚筒外周沿径向布设,多排刺钉在打散滚筒外周均匀间隔设定距离布设。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锯齿片设有多排,多排环形锯齿片沿除杂滚筒轴向依次布设。

进一步的,所述除杂滚筒的侧下方设有格条栅,格条栅与除杂滚筒具有设定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格条栅包括两个呈弧形的端板,两端板之间连接有多个平行的挡杆。

进一步的,所述脱膜滚筒外周沿周向均匀固定有多个固定板,所述脱膜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脱膜板在脱膜滚筒外周沿径向布设。

进一步的,所述脱膜板为柔性结构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脱膜板与格条栅的挡杆具有设定间隙。脱膜板与格条栅有一定的间隙,膜杂混合物随清杂装置高速旋转时,格条栅可以与大的杂质发生碰撞,清除大的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脱膜装置下方设置搅轮,搅轮下方设有弧形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打散装置、除杂装置、脱膜装置均设置于机架内,机架顶部设置开口并与加膜管道连通,加膜管道处设有进膜风机;机架底部设置开口并与出膜管道连通,出膜管道处设有出膜风机;所述打散装置、除杂装置、脱膜装置、进膜风机、出膜风机均由同一动力系统提供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清杂装置,通过相对错位设置的两打散组件,两打散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将膜杂混合物打散,使其呈蓬松状态,并能清除其中的一些小杂;

本实用新型的清杂装置,通过除杂滚筒和环形锯齿片的设置,可以使残膜被锯齿钩拉,在除杂滚筒滚动过程中,杂物被分离开来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清杂装置,通过脱膜滚筒和脱膜板的配合,使除杂滚筒上附着的残膜被脱下;由本实用新型的清杂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残膜中掺杂的泥土、小石块、枝条等杂质,便于残膜的后续加工、再利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残膜清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除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脱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膜管道;2、打散装置;3、机架;4、除杂装置;5格条栅;6、脱膜装置;7、搅轮;8、弧形挡板;9、出膜管道;10、动力系统;

21、打散滚筒;22、带轮a;23、打散轴;24、刺钉;

41、除杂滚筒;42、带轮b;43、环形锯齿片;44、除杂轴;

51、端板;52挡杆;

61、脱膜滚筒;62、脱膜轴;63带轮c;64、固定板;65、脱膜板;

101、进膜风机;102、104、110均为张紧轮;103、打散滚筒a;105、皮带;106、搅轮轮轴;107、打散滚筒b;108、出膜风机;109、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残膜回收机械回收后的残膜无法重复再利用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农田残膜清杂装置,利用残膜和杂质重量不同,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不同,将残膜与杂质分离。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残膜中掺杂的泥土、小石块、枝条等杂质,便于残膜的后续加工、再利用。且此装置可以和残膜回收同步进行,也适用于残膜回收后,对残膜进行单独的清杂。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农田残膜清杂装置,主要由加膜管道1、打散装置2、机架3、除杂装置4、格条栅5、脱膜装置6、搅轮7、弧形挡板8、出膜管道9、动力系统10等组成。

打散装置2、除杂装置4、脱膜装置6在机架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打散装置2位于机架3内部上端,打散装置2包括相对错位设置的第一打散组件和第二打散组件,两打散组件均可转动对膜杂混合物进行打散;

两打散组件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均包括打散滚筒21,打散滚筒21外周设置有多排刺钉24,刺钉24在打散滚筒21外周沿径向布设,多排刺钉24在打散滚筒21外周均匀间隔设定距离布设。刺钉24焊接打散滚筒21外表面,相邻排刺钉24成交叉排列。打散滚筒21与打散轴23焊合在一起,打散轴23与带轮a 22配合,提供动力输入。

如图6所示,第一打散组件的打散滚筒(即为打散滚筒a 103)和第二打散组件的打散滚筒(即打散滚筒b 109)平行设置;打散滚筒a 103和打散滚筒b 107的中轴线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设定间距,形成平行错位设置的两打散组件,对膜杂混合物进行打散。

除杂装置4位于打散装置2下部偏左位置,如图3-4所示,除杂装置4包括可转动的除杂滚筒41,除杂滚筒41外周设置环形锯齿片43,对打散后的膜杂混合物进行分离;环形锯齿片43设有多排,多排环形锯齿片43沿除杂滚筒41轴向依次布设,每排环形锯齿片43在一圆周圈上设置多个依次排列的锯齿。环形锯齿片43焊合在除杂滚筒41外部,相邻排环形锯齿片43之间间距10mm。除杂滚筒41与除杂轴44焊合,除杂轴44与带轮b 42配合,提供动力输入。

除杂装置4的除杂滚筒41的侧下方设有格条栅5,格条栅5与除杂滚筒41具有设定间隙,成大间隙配合。

格条栅5包括两个呈弧形的端板51,两端板51之间连接有多个平行的挡杆52。除杂装置4、格条栅5及混合物相互作用,依靠锯齿牙勾拽残膜片与格条栅冲击除杂。膜杂混合物随清杂装置高速旋转时,格条栅可以与大的杂质发生碰撞,清除大的杂质。

脱模装置6位于机架3内部下端,同时位于除杂装置4下部,与除杂装置4有一定的间隙,当残膜在除杂滚筒上缠绕至一定厚度后与脱膜装置接触,脱膜装置刷掉除杂装置4上附着的干净膜片。如图5所示,脱膜装置6包括可转动的脱膜滚筒61,脱膜滚筒61外周设置脱膜板65,脱膜板65将分离开的残膜脱下。脱膜滚筒61与脱膜轴62焊合在一起,脱膜轴62与带轮c 63配合,提供动力输入。

脱膜滚筒61外周沿周向均匀固定有多个固定板64,脱膜板65与固定板64固定连接。脱膜板65在脱膜滚筒61外周沿径向布设。脱膜板65为柔性结构制成。固定板64焊合在脱膜滚筒61外表面,成等间距排列,脱膜板65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板64上。固定板64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柔性结构可以采用耐磨柔性较好的橡胶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如乳胶等软性材质的结构。

脱膜板65与格条栅5的挡杆52具有设定间隙。

机架3顶部设置开口并与加膜管道1连通,加膜管道1处设有进膜风机101,残膜从加膜管道1进入;机架3底部设置开口并与出膜管道9连通,出膜管道9处设有出膜风机108;打散装置2、除杂装置4、脱膜装置6、进膜风机101、出膜风机108均由同一动力系统10提供动力。

脱膜装置6下方设置搅轮7,搅轮7为螺旋输送机形式;搅轮7下方设有弧形挡板8,弧形挡板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对膜片进行阻挡,防止其从其他位置跑脱。搅轮7位于机架3内部下端,将干净的膜片输送到出膜风机108风机口;弧形挡板8位于搅轮7下部前端,出膜管道9位于机架3外部下端,出膜风机108位于出膜管道9与机架3焊合处,将干净的膜片经出膜管道9吹入集膜装置。

如图6所示,动力系统10主要由张紧轮、皮带、伺服电机109等组成,完成该装置整机结构动力输入。伺服电机109与出膜风机108通过皮带连接,伺服电机109与搅轮轮轴106通过皮带连接,打散滚筒a 103、打散滚筒b 107、除杂滚筒41的带轮b 42、脱膜滚筒61的带轮c 63、搅轮轮轴108由同一皮带105连接,并在相应位置设置张紧轮104、张紧轮110,张紧轮104设置在打散滚筒a 103、打散滚筒b 107之间,张紧轮110设置在除杂滚筒41的带轮b 42、脱膜滚筒61的带轮c 63之间;打散滚筒a 103通过皮带与进膜风机101连接,并在适应位置设置张紧轮102。伺服电机109提供整机的动力,可实现根据残膜混合物喂入量调节速度。

本实用新型清杂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残膜由加膜管道1进入清杂装置后,首先经过打散装置2,在刺钉24的连续击打下,将膜杂混合物打散,使其呈蓬松状态,并清除其中的一些小杂,随后膜杂混合物被均匀的撒落到除杂装置4上,此时残膜被环形锯齿片43的锯齿钩拉,并随除杂滚筒41一起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膜杂混合物在锯齿作用下随除杂滚筒41旋转进入格条栅5区,在格条栅5的多次冲击下,大量的杂物被排出清杂装置,当经过清理的残膜在除杂滚筒上缠绕至一定厚度后,残膜与脱膜装置6接触,钩拉在锯齿上的残膜被高速转动的脱膜装置6强制脱下(脱膜板将锯齿上的残膜刷下来),残膜经搅轮7运送至出膜口,由出膜风机108吹入集膜箱。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