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9086发布日期:2018-10-26 20:4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化挤出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聚合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塑料可作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电绝缘性好,可在较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可替代金属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

常见的工程塑料如尼龙6、尼龙66,加工工艺通过聚合工艺生产。二段聚合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工艺,其中在将前聚合产物移向后聚合反应中时,如何使前聚合产物迅速减压至关重要。

目前,常规的聚合装置通过各类复杂器械减压,物料在来回转移的过程中,反应条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物料持续工作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少转移损耗的聚合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聚合反应装置,包括前聚合反应器和后聚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前聚合反应器和后聚合反应器之间设有缓存器;

缓存器包括缓存仓,缓存仓内设有蒸发仓,蒸发仓上部与前聚合反应器连通,蒸发仓下部与后聚合反应器连通,蒸发仓与缓存仓之间设有蒸发腔,蒸发腔分别连通连通有真空装置和联苯蒸汽装置,蒸发仓上部沿周向设有多个与蒸发腔连通的通孔,蒸发仓上部设有可阻隔物料与通孔接触的导流壁。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真空装置与联苯蒸汽装置之间通过干燥装置连通。

联苯蒸汽可循环利用。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蒸发仓周向设有蒸发感应加热段,蒸发感应加热段周向设有第二感应线圈。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蒸发仓上部与前聚合反应器通过第一阀门连通。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蒸发仓下部与后聚合反应器通过第二阀门连通。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蒸发仓包括减压段,减压段的形状为圆锥形,减压段位于蒸发仓顶部,减压段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通孔位于减压段上。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前聚合反应器包括前聚合反应仓,前聚合反应仓包括前聚合内仓和前聚合外仓,前聚合内仓和前聚合外仓之间设有前聚合空腔,前聚合空腔设有前聚合联苯入料口和前聚合联苯出料口,前聚合内仓连通有进料口,前聚合内仓内设有搅拌组件;

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搅拌轴连接有搅拌轴驱动装置,搅拌轴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第三搅拌棒、第四搅拌棒和第五搅拌棒,第一搅拌棒的长度小于第二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的长度小于第三搅拌棒,第五搅拌棒与第四搅拌棒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搅拌棒到第三搅拌棒之间的距离。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前聚合外仓周向设有前聚合感应加热段,前聚合感应加热段周向设有第一感应线圈。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后聚合反应器包括后聚合反应仓,后聚合反应仓包括后聚合内仓和后聚合外仓,后聚合内仓和后聚合外仓之间设有后聚合空腔,后聚合空腔设有后聚合联苯入料口和后聚合联苯出料口,后聚合内仓连通有出料口,后聚合内仓内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连接有螺旋叶片驱动装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可切换供电方式,电源装置包括整流部分,整流部分连接有第一逆变部分和第二逆变部分,第一逆变部分的两个端口与第一感应线圈电连接,第二逆变部分的两个端口与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第一逆变部分和第二逆变部分并联或串联逆变。

本实用新型的前聚合产物通过缓存仓移动至后聚合反应仓,可在转移过程中同时完成减压干燥,减少多个转移步骤之间的损耗。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合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蒸发仓的俯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搅拌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搅拌组件的俯视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电源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5所示,聚合反应装置,包括前聚合反应器1和后聚合反应器3,前聚合反应器1和后聚合反应器3之间设有缓存器2。前聚合反应器1位于缓存器2上方,缓存器2位于后聚合反应器3上方。

缓存器2包括缓存仓21,缓存仓21内设有蒸发仓22,蒸发仓22上部与前聚合反应器1连通,蒸发仓22下部与后聚合反应器3连通,蒸发仓22与缓存仓21之间设有蒸发腔23,蒸发腔23分别连通连通有真空装置24和联苯蒸汽装置25,蒸发仓22上部沿周向设有多个与蒸发腔23连通的通孔26,蒸发仓22上部设有可阻隔物料与通孔26接触的导流壁27。

导流壁27的形状为圆筒形,蒸发仓22包括减压段211,减压段211的形状为圆锥形,减压段211位于蒸发仓22顶部,减压段211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通孔26位于减压段上。该设置相较于直筒形结构能够增大通孔的长度,提高蒸发效果。

真空装置24与联苯蒸汽装置25之间通过干燥装置28连通。干燥装置28和联苯蒸汽装置25之间设有阀门。

蒸发仓22周向设有蒸发感应加热段212,蒸发感应加热段212包括导磁性金属制成蒸发感应层和蒸发保温层,蒸发保温层位于蒸发感应层和第二感应线圈5之间,蒸发感应加热段212周向设有第二感应线圈5。

使用时,物料沿导流壁27落入蒸发仓22内,通过联苯蒸汽装置25通入联苯蒸汽,联苯蒸汽蒸发前聚合产物中的水分并降压。该过程还可以通过第二感应线圈5加热,防止联苯蒸汽温度降低;还可以通过真空装置24抽取联苯蒸汽,进一步加快降低缓存仓内21内压力;可将真空装置24抽取的混合水蒸气的联苯蒸汽通过干燥装置28干燥后再次送入蒸发仓22内,实现联苯蒸汽的循环利用。此外,也可以将联苯蒸汽通入专门的联苯蒸汽处理装置内。

蒸发仓22上部与前聚合反应器1通过第一阀门7连通。前聚合反应完成后,打开第一阀门7,使前聚合产物落入缓存仓2内。

蒸发仓22下部与后聚合反应器3通过第二阀门8连通。减压干燥后,打开第二阀门8,使缓存后的前聚合产物进行后聚合反应。

前聚合反应器1包括前聚合反应仓,前聚合反应仓包括前聚合内仓12和前聚合外仓11,前聚合内仓12和前聚合外仓11之间设有前聚合空腔13,前聚合空腔13设有前聚合联苯入料口14、前聚合联苯出料口15,前聚合内仓12连通有进料口16,前聚合内仓12内设有搅拌组件;

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170,搅拌轴170连接有搅拌轴驱动装置,搅拌轴驱动装置位于前聚合反应仓上方,搅拌轴170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棒171、第二搅拌棒172、第三搅拌棒173、第四搅拌棒174和第五搅拌棒175,第一搅拌棒171的长度小于第二搅拌棒172,第二搅拌棒172的长度小于第三搅拌棒173,第五搅拌棒175与第四搅拌棒17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搅拌棒174到第三搅拌棒173之间的距离。该设置便于逐渐增加搅拌压力,促进前聚合反应。

前聚合外仓周向设有前聚合感应加热段111,前聚合感应加热段111包括导磁性金属制成前聚合感应层和前聚合保温层,前聚合保温层位于前聚合感应层和第一感应线圈4之间,前聚合感应加热段111周向设有第一感应线圈4。

后聚合反应器3包括后聚合反应仓,后聚合反应仓包括后聚合内仓32和后聚合外仓31,后聚合内仓32和后聚合外仓31之间设有后聚合空腔33,后聚合空腔33设有后聚合联苯入料口34和后聚合联苯出料口35,后聚合联苯入料口34位于后聚合空腔33上部,后聚合联苯出料口35位于后聚合空腔33下部,后聚合内仓连通有出料口36,后聚合内仓32内设有螺旋叶片37,螺旋叶片37连接有螺旋叶片驱动装置,螺旋叶片驱动装置位于后聚合反应仓仓。

还包括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可切换供电方式,电源装置包括整流部分100,整流部分100连接有第一逆变部分101和第二逆变部分102,第一逆变部分101的两个端口与第一感应线圈4电连接,第二逆变部分102的两个端口与第二感应线圈5电连接,第一逆变部分101和第二逆变部分102并联或串联逆变。

使用时,可通过电源装置控制供电方式,分别控制第一感应线圈4、第二感应线圈5的打开或者关闭。

实际应用时,使用DCS系统控制,该部分控制为公知技术,在此不赘述。

聚合步骤:

前聚合反应,将调制后的溶液通过入料口16送入前聚合反应内仓11内,联苯入料口14内通入气相联苯蒸汽加热,聚合物在加压聚合管中停留4h后,打开第一阀门7,前聚合产物完全落入缓存仓2内后,关闭第一阀门7;

然后进行缓存,物料通过导流壁27落入蒸发仓22内,快速降压并除水。

然后进行后聚合反应,打开第二阀门8,可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第一阀门7,缓存后的前聚合产物落入后聚合反应内仓31内,后聚合反应空腔33内通过液态联苯吸热并进行后聚合反应,聚合物在反应器内停留10h左右出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