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用两段调温分流热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686发布日期:2018-11-13 22:1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用两段调温分流热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用两段调温分流热咀。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随着热流道技术的不算改进升级,热流道成型的零件浇口质量更好,脱模后残余应力低,零件变形小,已被广泛应用于注塑领域。热流道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热流道系统一般由热咀、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热咀安装在分流板上,其中热咀直接决定了热流道系统的选用和模具的制造。

塑料物料在从注塑机喷嘴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物料始终在流道中保持熔融状态,熔融状态塑料的温度直接影响了物料的流动性,温度过低会导致物料流动性变差,粘度变大,成品易出现云纹或冷料块;温度过高物料易分解反应而变质,且温度过高注塑成型的产品尺寸会收缩会膨胀。因此,对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了注塑效率和品质。

现有技术的热咀通常采用外部安装加热丝的方式对热咀中的物料进行加热,防止物料因热量散失降温导致流动性变差是的热咀部位的塑料有凝固趋势的发生。但热咀的加热丝只能对热咀进行加热,却无法温度控制,经常出现温度过高导致物料反应分解的情况。且传统的热咀一般采用单个喷头的方式,加工效率底。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热咀加热温度过高导致物料变质的情况,提供一种注塑用两段调温分流热咀,可控制热咀加热温度,设置多个流道,提高加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注塑用两段调温分流热咀,包括本体,还包括浇口套、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感温线和控制器,所述本体底部设有浇口套,上端套有第一加热圈,下端靠近浇口套处设有第二加热圈,本体中部外壁安装有感温线,控制器分别与感温线和第二加热圈控制连接。

所述本体上端中部竖直方向设有主流道,本体下端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三个分流道,分流道周向均匀分布在主流道外侧,主流道下端与分流道上端连通,分流道底端安装有压帽,压帽内固定安装咀芯,咀芯端部设有咀尖,咀尖伸出分流道端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上端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为圆锥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咀尖为倒圆锥形结构,咀尖内壁开设有导流道。

进一步地,本体中部开有卡槽,感温线感温端安装在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的直径与分流道的直径比为2:1~4:1。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外还设有隔热保护套。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段加热方式,并设置感温线和控制器,根据温度灵活调节加热,均衡热咀内的物料温度,防止物料过冷或过热导致产品品质差的缺点。优化热流道结构,设有多个分流道,压力均衡,提高生产效率。热咀结构稳固,设置咀芯、咀尖,导流效果好,防止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本体,11-主流道,12-分流道,13-咀芯,14-咀尖,15-压帽,16-导流槽,2-浇口套,3-第一加热圈,4-第二加热圈,5-感温线,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实施例:参见附图1,一种注塑用两段调温分流热咀,包括本体1,还包括浇口套2、第一加热圈3、第二加热圈4、感温线5和控制器6。第一加热圈3、第二加热圈4用于对热咀进行加热,使热咀中的物料保持熔融状态。感温线5用于感知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6。

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浇口套2,浇口套2为圆管形结构,浇口套2外壁设有凸台或螺纹,用于将本体1和分流板连接固定。本体1上端套有第一加热圈3,用于加热刚进入本体1内的物料,本体1下端靠近浇口套2处设有第二加热圈4,用于加热将要流出本体1的物料。本体1中部外壁安装有感温线5,感温线5能够将本体1中部的温度信号传导至控制器6,控制器6分别与感温线5和第二加热圈4控制连接。感温线5将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6,控制器6分析温度超过水平线,则不开启第二加热圈4,以防流过的物料温度过高,若温度低于水平线,则控制开启第二加热圈4补充加热。

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本体1中部开有卡槽,感温线5感温端安装在卡槽内,保护感温线5,防止感温线5窜位。

所述本体1上端中部竖直方向设有主流道11,本体1下端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三个分流道12,分流道12周向均匀分布在主流道11外侧,主流道11下端与分流道12上端连通。第二加热圈4补充加热也能够补充因分流道12分流造成的热损失,防止温度过低导致物料堵塞在分流道12中或从分流道12留出时拉丝。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11的直径与分流道12的直径比为2:1~4:1,分流道12的直径小于主流道11,防止主流道11内的熔融物料压力被分散导致分流道12内熔融物料流动速度变慢。优选方式为设有四个分流道12,四个分流道12周向、对称的分布在主流道11底端,主流道11的直径与分流道12的直径比为4: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11上端设有导流槽16,导流槽16为圆锥形凹槽,用于引导物料流入主流道11内,当有物料溢出时也能沿着导流槽16流回主流道11内,防止溢出的物料污染热咀。

每一个分流道12底端均安装有压帽15,压帽15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压帽15的外壁设有一圈环状的凸台,凸台用于将压帽15固定在分流道12和浇口套2之间防止移动,压帽15主要用于将咀芯13固定在分流道12底端,压帽15内固定安装咀芯13,咀芯13上部外径大于压帽15内径,咀芯13下部外径小于压帽15内径,因此咀芯13上部卡在压帽15上侧,咀芯13下部穿过压帽15内设置,咀芯13端部设有咀尖14,咀尖14伸出分流道12端部设置。

所述咀尖14为倒圆锥形结构,咀尖14内壁开设有导流道,所述导流道为直线型凹槽或螺旋形凹槽,用于引导物料流出。

所述本体1外还设有隔热保护套,防止热量流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