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扣注塑件的斜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680发布日期:2018-11-13 22:17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扣注塑件的斜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扣注塑件的斜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产品注塑模具一般包括前模和可相对前模移动的后模,当产品注塑完成后,需要通过顶出机构顶出产品。对于具有倒扣的注塑产品,在其出模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斜顶机构将其顶出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在顶出过程中一般是采用油缸从不同方向提供顶出动力,这就容易造成顶出不同步,操作步骤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扣注塑件的斜顶注塑模具,用于解决倒扣注塑件难以从模具中顶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扣注塑件的斜顶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和可相对所述前模移动的后模,所述后模包括斜顶、直顶和后模仁;

所述斜顶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斜杆和直杆,所述斜杆具有相对纵向倾斜的第一侧壁,所述斜杆顶部设有沿横向朝第一侧壁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用于形成所述注塑件的倒扣,且凸缘与斜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直杆与第一侧壁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使直杆下部形成勾状结构,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凸缘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直顶的顶壁上设有用于卡设所述勾状结构的嵌槽,所述嵌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凸缘延伸方向平行,且长度大于凹槽长度,所述勾状结构卡设在所述嵌槽内后可沿嵌槽延伸方向平移;

所述后模仁内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具有与第一侧壁相配合的斜壁;合模时,所述斜顶插设在所述通孔内,第一侧壁贴合在所述斜壁上,所述前模、斜顶和后模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注塑件的型腔;开模后,向上推动所述直顶,所述斜顶在直顶推力和斜壁抵触力的作用下沿纵向向上顶出所述注塑件,且所述凸缘从所述倒扣中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注塑模具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阻挡所述注塑件在顶出过程中沿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注塑模具还包括相对后模仁固定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内设有贯穿的导向孔,所述直顶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可沿导向孔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利用后模仁内的斜壁对斜顶的斜向顶出进行导向,从而无需在多个方向上设置油缸为斜顶的运动提供动力,简化了注塑模具的结构和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部分斜顶注塑模具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部分斜顶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注塑件顶出过程的正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部分斜顶注塑模具的正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部分斜顶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注塑件顶出过程的正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说明书中,定义前模和后模合模/开模的方向为纵向,垂直合模/开模的方向为横向;需要理解的是,“顶”、“底”、“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装置或部件必须特有的特定方位或位置关系。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扣注塑件的斜顶注塑模具,用于生产具有倒扣11结构的注塑件1。

所述斜顶注塑模具包括前模2和可相对所述前模2移动的后模3,所述后模包括斜顶31、直顶32和后模仁33;

所述斜顶31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斜杆311和直杆312,所述斜杆311具有相对纵向倾斜的第一侧壁3111,所述斜杆311顶部设有沿横向朝第一侧壁3111向外延伸的凸缘3112,所述凸缘3112用于形成所述注塑件1的倒扣11,且与所述斜杆3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直杆312与第一侧壁3111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3121,使所述直杆312的下部形成勾状结构,所述凹槽3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凸缘3112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直顶32的顶壁上设有用于卡设所述勾状结构的嵌槽321,所述嵌槽3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凸缘3112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嵌槽321长度大于凹槽3121长度,所述勾状结构卡设在所述嵌槽321内后可沿嵌槽321延伸方向平移;

所述后模仁33内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具有与第一侧壁3111相配合的斜壁331;合模时,所述斜顶31插设在所述通孔内,第一侧壁3111贴合在所述斜壁331上,所述前模2、斜顶31和后模仁33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注塑件1的型腔;开模后,向上推动所述直顶32,所述斜顶31在直顶32推力和斜壁3311抵触力的作用下沿纵向上顶出所述注塑件1,且所述凸缘3112从所述倒扣11中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注塑件顶出过程中,需要对注塑件进行限位,使其不会随斜顶沿横向移动,从而能够实现注塑件顶出过程中,斜顶相对注塑件进行横向移动,使得凸缘从倒扣中分离。针对注塑件的限位方法,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所述斜顶注塑模具还包括限位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阻挡所述注塑件1顶出过程中沿横向移动。

针对限位机构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在开模后,通过在注塑件两侧上方设置挡板阻挡注塑件在顶出过程中横向移动;也可以是在后模中直接设置用于阻挡所述注塑件横向移动的挡板。

此外,在注塑件顶出过程中,所述斜顶在通孔内可沿横向移动的距离及斜顶可沿直顶嵌槽延伸方向移动的距离均不小于所述凸缘从倒扣中移出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斜顶注塑模具还包括相对后模仁固定的导向件34,所述导向件34内设有横截面与所述直顶32横截面相配合的贯穿的导向孔341。开模后,直顶可沿导向孔向上移动顶出斜顶,从而使得导向件对直顶的顶出过程起导向作用,避免在顶出过程中出现偏差。

本实施例利用后模仁内的斜壁对斜顶的斜向顶出进行导向,从而无需在多个方向上设置油缸为斜顶的运动提供动力,简化了注塑模具的结构和操作步骤。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倒扣注塑件的斜顶注塑模具,用于生产注塑件1’,所述注塑件1’具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倒扣11’。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斜顶31’为两个,所述后模仁33’内设有两个通孔,所述两个通孔均具有与第一斜壁相配合的斜壁331’;所述两个斜顶31’通过下部的勾状结构卡设在直顶32’顶部的嵌槽内。向上推出直顶32’时, 所述斜顶31’在直顶32’推力和斜壁331’抵触力的作用下,沿纵向向上顶出注塑件1’,且斜顶31’的凸缘从注塑件1’的倒扣中脱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