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长入子进胶壁厚均匀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3564发布日期:2019-01-02 21:5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细长入子进胶壁厚均匀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细长入子进胶壁厚均匀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工艺中,塑胶材料通常会在高温熔融呈流动状态后,通过专用的设备注入模具中,并通过模具中的上模与下模配合形成的模穴成型产品。当需要成型的产品中具有细长孔时,模具中相应地需要镶嵌细长圆柱状的入子。然而,因为塑胶材料通常采用高压的方式注入模具中,若入子为细长结构,容易因为塑胶材料的冲击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偏移,由此而成型的产品的精度可能出现误差。一般情况下,当成型的产品较大,或者对精度要求不高时,此种误差可以被接受。但是,当成型的产品较小,或者对细长孔的位置精度及直线度要求较高时,此种模具成型的产品便无法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细长入子进胶壁厚均匀的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细长入子进胶壁厚均匀的注塑模具,至少包括模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架上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一上模芯,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一下模芯,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相互配合形成产品的模穴,所述模架上设有一与所述模穴通过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上的流道相连通的进胶口;所述模架上还设有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其沿所述模穴中轴线前后移动的细长入子以及用以将所述入子定位在所述模穴的定位组件,用以使产品注塑成型并确保成型后的产品壁厚均匀。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至少包括固设在所述模架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有一连接块,所述入子固设在所述连接块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用以设置在所述入子底部并对其施加向上作用力的上顶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入子顶部并对其施加向下作用力的下压组件。

优选的,所述上顶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下模板上的上顶气缸,所述上顶气缸的气缸轴上固设有一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上设有第一楔形槽,所述第一楔形槽的高度等于所述产品的壁厚;所述第一楔形槽上还设有贯穿所述下模板以及下模芯的上顶杆,当所述上顶杆置于所述上顶板上时,所述上顶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入子紧贴;当所述上顶杆置于所述第一楔形槽上时,所述上顶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入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产品的壁厚。

优选的,所述上顶杆的底部为球形状。

优选的,所述上顶杆的底部上固设有一垫片,所述上顶杆上还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垫片固接。

优选的,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上模板上的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气缸轴上固设有一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上设有第二楔形槽,所述第二楔形槽的高度等于所述产品的壁厚;所述第二楔形槽上还设有贯穿所述上模板以及上模芯的下压杆,当所述下压杆置于所述下压板上时,所述下压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入子紧贴;当所述下压杆置于所述第二楔形槽上时,所述下压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入子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产品的壁厚。

优选的,所述下压杆的顶部为球形状。

优选的,所述下压杆的顶部上固设有一垫片,所述下压杆上还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垫片固接。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还设有降温水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结构简单,设计精巧,适用性广;

2、通过定位组件的设置可避免在注塑时入子偏移等情况发生,确保注塑成型产品的精度要求;

3、上顶组件和下压组件的设置可实现上顶杆对入子的快速按压和释放,提高工作效率;

4、上顶杆的底部和下压杆的顶部均为球形状,滑动更加便捷,可减少摩擦,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5、降温水路的设置可提高塑料制品表面光洁度,减少塑料制品表面纹痕和内应力,加速产品定型,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方向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向立体示意图,此时,去除模架、上模板以及下模板;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三方向立体示意图,此时,去除模架、上模板、下模板以及上模芯;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三方向立体示意图,此时,去除模架、上模板、下模板、上模芯以及下模芯;

图5: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细长入子进胶壁厚均匀的注塑模具,至少包括模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架1上的上模板2和下模板3,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一上模芯21,所述下模板3上设有一下模芯31,所述上模芯21和下模芯31相互配合形成产品的模穴4,所述模架1上设有一与所述模穴4通过设置在所述上模板2上的流道相连通的进胶口11,通过所述进胶口11、设置在所述上模板2上的流道以及模穴4三者相互配合完成产品的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架1上还设有通过驱动装置5驱动其沿所述模穴4中轴线前后移动的细长入子6,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5至少包括固设在所述模架1上的驱动气缸51,所述驱动气缸51的气缸轴上固定有一连接块52,所述入子6固设在所述连接块52上,当然,所述驱动装置5亦可为其他驱动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所述模架1上还设有用以将所述入子6定位在所述模穴4的定位组件7,用以使产品注塑成型并确保成型后的产品壁厚均匀。具体的,所述定位组件7包括用以设置在所述入子6底部并对其施加向上作用力的上顶组件8以及设置在所述入子6顶部并对其施加向下作用力的下压组件9。

所述上顶组件8包括固设在所述下模板3上的上顶气缸81,所述上顶气缸81的气缸轴上固设有一上顶板82,所述上顶板82上设有第一楔形槽83,所述第一楔形槽83的高度等于所述产品的壁厚;所述第一楔形槽83上还设有贯穿所述下模板3以及下模芯31的上顶杆84,优选的,所述上顶杆84的底部为球形状,球面结构的设计可减小与上顶板82之间的摩擦,便于其移动,可极大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当然,所述上顶杆的底部亦可为其他形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所述上顶杆84的底部上固设有一垫片85,所述上顶杆84上还套设有一弹簧86,所述弹簧86与所述垫片85固接,通过弹簧86以及垫片85的设计可避免所述上顶杆84在长时间的按压下发生形变,给予其恢复原状的作用力,另外所述下压杆93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可弹跳,使其到相应的位置。

所述下压组件9包括固设在所述上模板2上的下压气缸91,所述下压气缸91的气缸轴上固设有一下压板92,所述下压板92上设有第二楔形槽,所述第二楔形槽的高度等于所述产品的壁厚;所述第二楔形槽上还设有贯穿所述上模板2以及上模芯21的下压杆93,所述下压杆93的顶部为球形状,球面结构的设计可减小与上顶板82之间的摩擦,便于其移动,可极大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当然,所述上顶杆的底部亦可为其他形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所述下压杆93的顶部上固设有一垫片,所述下压杆93上还套设有一弹簧94,所述弹簧94与所述垫片固接。通过弹簧94以及垫片的设计可避免所述下压杆93在长时间的按压下发生形变,给予其恢复原状的作用力,另外所述下压杆93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可弹跳,使其到相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上还设有降温水路,该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塑料制品表面光洁度,减少塑料制品表面纹痕和内应力,使产品不缩水、不变形,便于塑料制品的脱模,加速产品定型,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通过设置在所述模架1上的驱动气缸51驱动所述入子6延伸置于所述模穴4中,此时,所述上顶气缸81驱动所述上顶板82前后移动,所述上顶杆84置于所述上顶板82上时,所述上顶杆84的上表面与所述入子6紧贴;所述下压气缸91驱动所述下压板92前后移动,所述上顶杆84置于所述上顶板82上时,所述上顶杆84的上表面与所述入子6紧贴,完成对所述入子6的定位,开始产品注塑。

当注塑百分之八十时,所述所述上顶气缸81驱动所述上顶板82前后移动,直至所述上顶杆84置于所述第一楔形槽83上时,所述上顶杆84的上表面与所述入子6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产品的壁厚;所述下压气缸91驱动所述下压板92前后移动,直至所述下压杆93置于所述第二楔形槽上时,所述下压杆93的下表面与所述入子6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产品的壁厚,继续注塑保压,使产品没有孔位,完成注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结构简单,设计精巧,适用性广;

2、通过定位组件的设置可避免在注塑时入子偏移等情况发生,确保注塑成型产品的精度要求;

3、上顶组件和下压组件的设置可实现上顶杆对入子的快速按压和释放,提高工作效率;

4、上顶杆的底部和下压杆的顶部均为球形状,滑动更加便捷,可减少摩擦,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5、降温水路的设置可提高塑料制品表面光洁度,减少塑料制品表面纹痕和内应力,加速产品定型,提高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