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道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9416发布日期:2019-05-17 19:3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三通道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贴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通道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的手机壳体贴膜作业中,主要通过贴膜机进行手机壳体的贴膜工作。贴膜机主要通过吸附驱动组件来驱动吸附组件获取贴标模片以及将特别膜片粘贴至手机壳体,来完成贴标工作。现有的吸附组件吸取贴标膜片往往会由于吸力太小导致吸取贴标膜片失败而不能完成贴膜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通道吸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道吸附装置,所述三通道吸附装置包括:

吸头组件,所述吸头组件上设有吸头,所述吸头用于吸附贴标膜片;

轴芯,所述轴芯与所述吸头连接,所述轴芯上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吸头相互连通;

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套接在所述轴芯上,所述密封壳体与所述轴芯的外侧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壳体上设有第一负压孔,所述轴芯相应的设有第一通道负压孔,所述第一负压孔1031、第一通道负压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互连通;

第一真空接头,所述第一真空接头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的第一负压孔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真空接头用于与吸真空装置连接,所述吸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通过所述吸头吸附贴标膜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吸附组件还包括吸头密封圈,所述吸头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轴芯与吸头之间,所述吸头密封圈用于将所述吸头与轴芯之间的缝隙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轴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带通所述轴芯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吸头旋转,用于改变所述贴标膜片的贴标方向;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所述密封壳体和驱动电机的安装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吸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推力轴承设置所述轴承座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吸头组件还包括吸头固定块,所述吸头固定块分别与所述吸头、轴承座及轴芯连接,用于将所述吸头、轴承座及轴芯相对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轴芯上还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负压孔、第三通道和第三通道负压孔,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分别与所述吸头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通道负压孔与所述第二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通道负压孔与所述第三通道相互连通;

相对应地所述密封壳体上还设第二负压孔和第三负压孔,所述第二负压孔和第三负压孔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负压通孔和第三通道负压通孔连通,用于与第二真空接头和第三真空接头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真空接头和第三真空接头与吸真空装置连接,所述吸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通过所述吸头吸附贴标膜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二通道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通道相互连通,且为对称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轴芯上还设有第一负压凹槽、第二负压凹槽和第三负压凹槽,所述第一负压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负压凹槽内,所述第二负压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负压凹槽内,所述第三负压孔设置在所述第三负压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

所述轴芯上还设有第一密封凹槽、第二密封凹槽、第三密封凹槽和第四密封凹槽;

所述第一负压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二密封凹槽之间;

所述第二负压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凹槽和第三密封凹槽之间;

所述第三负压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密封凹槽和第四密封凹槽之间;

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凹槽、第二密封凹槽、第三密封凹槽和第四密封凹槽内,用于对所述第一负压凹槽、第二负压凹槽和第三负压凹槽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吸头组件上的吸头与轴芯连通,并通过密封壳体上的第一负压孔以及第一真空接头与真空装置连接,产生的负压来吸取贴标膜片,由于所述轴芯上的负压通道可设为三个,使得吸附效果好,吸力较大,从而更好地完成贴膜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吸附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吸附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道吸附装置的轴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道吸附装置的另一轴芯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吸附组件10;

吸头组件101;

吸头1011;

吸头固定块1012;

轴芯102;

第一通道10201;

第一通道负压孔10202;

第二通道10203;

第二通道负压孔10204;

第三通道10205;

第三通道负压孔10206;

第一负压凹槽10207;

第二负压凹槽10208;

第三负压凹槽10209;

第一密封凹槽10211;

第二密封凹槽10212;

第三密封凹槽10213;

第四密封凹槽10214;第一密封圈10215;

第二密封圈10216;

第三密封圈10217;

第四密封圈10218;

密封壳体103;

第一负压孔1031;

第二负压孔1032;

第三负压孔1033;

第一真空接头104;

吸头密封圈105;

驱动电机106;

驱动电机轴1061;

第二安装板107;

联轴器108;

轴承连接件109;

推力轴承110;

轴承座111;

吸膜组件112;

上吸膜板1121;

下吸膜板1122;

吸膜孔11221;

第一定位尺113;

吸附驱动组件20;

驱动气缸201;

第三滑块202;

第二导轨203;

第一安装板204;

气缸轴连接件205;

气缸固定件206;

Z轴驱动组件30;

Z轴驱动电机301;

导向组件302;

第一导轨3021;

第一滑块303;

Z轴定位装置304;

位移连接杆3041;

第一定位检测装置304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道吸附装置,包括所述吸头组件101,所述吸头组件101包括吸头组件101、轴芯102、密封壳体103和第一真空接头104,所述吸头组件101上设有吸头1011,所述吸头1011用于吸附贴标膜片;所述吸头1011通过真空通道与真空装置连接,以产生吸真空,通过吸真空的吸力来吸取贴膜的膜片。

所述轴芯102与所述吸头1011连接,所述轴芯102上设有第一通道10201,所述第一通道10201与所述吸头1011相互连通;参阅图2、图5和图7,所述轴芯102的吸气端通过第一通道10201与所述吸头1011连接,所述轴芯102上设吸气孔,所述吸气孔与所述第一通道10201相互连通,通过所述第一通道10201 与真空装置连接,以产生吸真空,通过吸真空的吸力来吸取贴膜的膜片。

所述密封壳体103套接在所述轴芯102上,所述密封壳体103与所述轴芯 102的外侧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壳体103上设有第一负压孔1031,所述轴芯102 相应的设有第一通道负压孔10202,所述第一负压孔1031、第一通道负压孔 10202与所述第一通道10201相互连通;也就是,所述第一负压孔1031、第一通道负压孔10202及第一通道10201之间相互连通,并通所述密封壳体103进行密封。以使得所述第一负压孔1031、第一通道负压孔10202及第一通道10201 之间形成密封通道。

所述第一真空接头104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103的第一负压孔1031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真空接头104用于与吸真空装置(图未示)连接,所述吸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通过上述密封通道以及所述吸头1011吸附贴标膜片。所述第一真空接头104与所述第一负压孔1031、第一通道负压孔10202及第一通道 10201相互连通,并连接至吸真空装置,通过吸真空装置产生吸真空,并通过所述吸头1011吸附贴标膜片。所述第一真空接头104、第一负压孔1031、第一通道负压孔10202及第一通道10201可分别设为独立的三个密封通道。通过设置三个独立的密封通道使得吸附效果好,吸力较大,从而更好地完成贴膜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吸头组件上的吸头与轴芯连通,并通过密封壳体上的第一负压孔以及第一真空接头与真空装置连接,通过产生的负压来吸取贴标膜片,由于所述轴芯上的负压密封通道可设为三个,三个独立的通道使得吸附效果好,吸力较大,从而更好地完成贴膜工作。

参阅图1,所述吸附组件10还包括吸头密封圈105,所述吸头密封圈105 设置在所述轴芯102与吸头1011之间,所述吸头密封圈105用于将所述吸头 1011与轴芯102之间的缝隙密封。通过所述吸头密封圈105将所述吸头1011与轴芯102之间的缝隙密封,使得所述吸头1011有较好的吸力。

参阅图1,所述吸附组件10还包括:驱动电机106和第二安装板107,所述驱动电机106与所述轴芯10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6用于带通所述轴芯102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吸头1011旋转,用于改变所述贴标膜片的贴标方向。由于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轴芯102连接,所述电机轴的转动可带动所述轴芯102转动,由于所述轴芯102与所述吸头1011连接,所述轴芯102可带动所述吸头1011旋转。从而改变所述吸头1011上的贴标膜片的方向。

所述第二安装板107用于所述密封壳体103和驱动电机106的安装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板107对所述吸附组件10整体进行安装固定。

参阅图1或图2,所述吸附组件10还包括联轴器108,所述联轴器108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轴1061与所述轴芯102之间,用于将所述轴芯102与所述驱动电机轴1061固定连接。也就是,所述驱动电机轴1061通过联轴器108与所述轴芯102进行连接和固定。通过联轴器108进行驱动电机轴1061与所述轴芯102 之间连接,使得连接方便可靠。

参阅图2,所述吸附组件10还包括轴承连接件109,所述轴承连接件109 设置在所述轴芯102与密封壳体103之间,所述轴承连接件109用于将所述轴芯 102与密封壳体103之间可旋转连接。由于所述密封壳体103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07上,所述密封壳体103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07相对固定。而所述轴芯102 为在旋转装置,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件109使得所述轴芯102的可旋转外侧与所述密封壳体103可靠连接。避免轴芯102与所述密封壳体103直接连接时,轴芯 102的转动导致所述密封壳体103的损坏以及减少密封壳体103对所述轴芯102 的摩擦力。

参阅图2和图4,所述吸附组件10还包括推力轴承110,所述推力轴承110 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103和吸头组件101之间,所述推力轴承110用于将所述吸头组件101与所述密封壳体103之间可旋转连接。由于所述密封壳体103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07相对固定。所述吸头组件101在所述轴芯102的带动下为可旋转结构,通过所述推力轴承110将所述密封壳体103与吸头组件101连接,使得所述吸头组件101可灵活转动,减少密封壳体103对所述吸头组件101的摩擦力。

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吸附组件10还包括轴承座111,所述轴承座111 与所述吸头组件101固定连接,所述推力轴承110设置所述轴承座111内。通过所述轴承座111可将所述推力轴承110进行安装和固定。

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吸头组件101还包括吸头固定块1012,所述吸头固定块1012分别与所述吸头1011、轴承座111及轴芯102连接,用于将所述吸头1011、轴承座111及轴芯102相对固定。通过所述吸头固定块1012将所述吸头1011、轴承座111及轴芯102相对固定,也就是通过所述吸头固定块1012 将所述吸头1011等旋转部分进行相对固定。

参阅图5、图6和图7,所述轴芯102上还设有第二通道10203、第二通道负压孔10204、第三通道10205和第三通道负压孔10206,所述第二通道10203和第三通道10205分别与所述吸头1011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通道负压孔10204与所述第二通道10203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通道负压孔10206与所述第三通道 10205相互连通;也就是,所述轴芯102上分别设有三个负压通道,所述三个负压分别为独立的负压通道。且所述三个独立的负压通道与所述吸头1011连通。可是所述吸头1011产生三通道的吸附力。

相对应地所述密封壳体103上还设第二负压孔1032和第三负压孔1033,所述第二负压孔1032和第三负压孔1033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10203负压通孔和第三通道10205负压通孔连通,用于与第二真空接头和第三真空接头连接,通过所述第二真空接头和第三真空接头与吸真空装置连接,所述吸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通过所述吸头1011吸附贴标膜片。也就是,通过第一真空接头104、第二真空接头和第三真空接头分别与吸真空装置连接,从而产生三通道的吸真空,三通道的吸真空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道10201、第二通道10203和第三通道10205与所述吸头1011连通,使得所述可是所述吸头1011产生独立三通道的吸附力。增强吸头1011的吸附力。

参阅图6,所述第二通道10203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通道10203相互连通,且为对称结构。通过结构对称的两个所述第二通道10203相互连通,使得所述吸头1011上产生的吸附力相对对称。吸头1011可更好地吸附贴标膜片。

参阅图5和图6,所述轴芯102上还设有第一负压凹槽10207、第二负压凹槽10208和第三负压凹槽10209,所述第一负压孔1031设置在所述第一负压凹槽10207内,所述第二负压孔1032设置在所述第二负压凹槽10208内,所述第三负压孔1033设置在所述第三负压凹槽10208内。通过所述第一负压凹槽 10207、第二负压凹槽10208和第三负压凹槽10209可将所述第一通道10201、第二通道10203和第三通道10205相互隔开,使得所述第一通道10201、第二通道10203和第三通道10205分别为独立的负压通道,避免通道间的相互影响。

参阅图4和图5,所述吸附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0215、第二密封圈 10216、第三密封圈10217和第四密封圈10218;所述轴芯102上还设有第一密封凹槽10211、第二密封凹槽10212、第三密封凹槽10213和第四密封凹槽 10214;所述第一负压凹槽10207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凹槽10211和第二密封凹槽10212之间;所述第二负压凹槽10208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凹槽10212和第三密封凹槽10213之间;所述第三负压凹槽10209设置在所述第三密封凹槽10213 和第四密封凹槽10214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10215、第二密封圈10216、第三密封圈10217和第四密封圈10218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凹槽10211、第二密封凹槽10212、第三密封凹槽10213和第四密封凹槽10214内,用于对所述第一负压凹槽10207、第二负压凹槽10208和第三负压凹槽10209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10215、第二密封圈10216、第三密封圈10217和第四密封圈10218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凹槽10211、第二密封凹槽10212、第三密封凹槽10213和第四密封凹槽10214内,使得所述第一负压凹槽10207、第二负压凹槽10208和第三负压凹槽10209相对隔离,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通道 10201、第二通道10203和第三通道10205分别为独立的负压通道,避免通道间的相互影响。

参阅图4,所述吸附组件10还包括:吸膜组件112,所述吸膜组件112包括上吸膜板1121和下吸膜板1122,所述上吸膜板1121分别与所述下吸膜板1122 及吸头组件101连接,所述下吸膜板1122上设有多个吸膜孔11221,所述吸膜孔11221与所述吸头1011相互连通。通过所述上膜板将所述下吸膜板1122固定到所述吸头1011上,所述下吸膜板1122上设有多个吸膜孔11221,所述吸膜孔 11221与所述吸头1011相互连通,使得可通过所述下吸膜板1122吸附贴标膜片。可选的,所述上吸膜板1121和所述下吸膜板1122的大小可根据吸附的膜片的大小进行选择。从而适用于不同膜片的贴标作业。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吸附驱动组件20包括:两驱动气缸201、第三滑块202、第二导轨203和第一安装板204,所述两驱动气缸201的气缸轴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07连接;由于所述吸附组件10的各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07上,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板107可带动所述吸附组件10移动。

所述第三滑块20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07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三滑块202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07的背面。由于所述第三滑块20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07相固定,所述第三滑块202可带动所述第二安装板107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吸附组件10移动。

所述第二导轨203与所述第三滑块202相适配,所述第三滑块202可沿所述第二导轨203移动。

所述第二导轨203和驱动气缸201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04上;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板204将所述第二导轨203和驱动气缸201相固定。

所述驱动气缸201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滑块202和第二导轨203带动所述吸附组件10沿Z轴方向移动。在所述气缸轴的作用力下,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块 202上的第二安装板107可沿Z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吸附组件10整体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吸头组件上的吸头与轴芯连通,并通过密封壳体上的第一负压孔以及第一真空接头与真空装置连接,通过产生的负压来吸取贴标膜片,由于所述轴芯上的负压密封通道可设为三个,三个独立的通道使得吸附效果好,吸力较大,从而更好地完成贴膜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