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6858发布日期:2019-07-27 10:5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时,当成型产品侧表面有凹凸形状或侧孔(即倒扣),开模时固化后的塑料产品就会因型腔的干涉而无法正常脱模,此时需要采用侧向分型或抽芯机构。斜顶作为侧向分型或抽芯机构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常常用于产品内侧壁的抽芯场合。

浇口是指注塑模具中从分流道到模具型腔的一段通道,常见的浇口有直接浇口、侧浇口和点浇口。浇口的位置、数量、形状和尺寸对注塑产品质量、产品的外观都有直接的影响。

在打底浇口的交出过程中,抽芯结构如何控制进胶速度,并且脱模过程中斜顶如何顺利抽芯是本申请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解决了斜顶抽芯过程中稳定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浇口进胶速度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包括浇口、斜顶杆、抽芯和斜顶座,所述浇口与抽芯连接,所述斜顶杆与抽芯的下端部连接,所述斜顶座设置在斜顶杆的下端部,所述斜顶杆的下端部设有斜顶杆固定块,所述斜顶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斜顶杆固定块设置在滑槽内,并且斜顶杆固定块和滑槽的截面均为T型,所述斜顶杆固定块的下端面为第一倾斜面,所述滑槽的底面为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贴合。本实用新型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抽芯不仅可以用于产品表面的成型,同时能够限制浇口的进胶速度,通过抽芯使得浇口形成凹凸起伏的结构,胶料在交口内流动,降低了胶料的流速,防止胶料流动过快,影响产品的成型。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斜顶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凹槽与滑槽连通。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斜顶杆固定块的上端部设有斜顶杆放置槽,所述斜顶杆的下端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置于斜顶杆放置槽内,所述连接部和斜顶杆固定块通过紧固螺钉连接。由于设有第一凹槽,因此紧固螺钉可从斜顶座下方旋进斜顶杆,从而将斜顶杆与斜顶杆固定块连接起来。将斜顶杆的下端部置于斜顶杆放置槽内,提高了斜顶杆与斜顶杆固定块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斜顶杆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斜顶杆导向块和第二斜顶杆导向块,所述第一斜顶杆导向块和第二斜顶杆导向块处于抽芯和斜顶座之间。设置的第一斜顶杆导向块和第二斜顶杆导向块能够进行斜顶杆移动方向的导向。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浇口的截面为“勺”型,所述浇口的上端面设有第四凹槽,所述抽芯的一端置于第四凹槽内,所述浇口的下端部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四凹槽设置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设置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能够对胶料进行缓冲,降低胶料流速,防止胶料喷射,影响产品的外形美观。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抽芯上设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设置在第四凹槽内。设置的第三凸部,将浇口形成“凹”字形结构,降低了胶料在浇口内的流速。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斜顶杆的上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抽芯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设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的下端部穿过第一通孔与螺纹孔连接,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斜顶杆的上端部置于第三凹槽内。斜顶杆设置在第三凹槽内,能够对斜顶杆进行限位,然后进一步通过第一螺钉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斜顶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置于第一凹陷部内。设置的第一凸台与第一凹陷部的结构,便于进行斜顶杆插入第三凹槽内,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找准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浇口上设有避空槽。设置的避空槽进一步降低了胶料流速,能有效对胶料进行缓冲。

进一步的,上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所述斜顶杆为圆柱杆。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此斜顶抽芯结构,将斜顶杆稳定可靠的设置在设定座上,并且斜顶杆上端与抽芯稳定连接,同时抽芯还与浇口连接,不仅能够抽芯形成产品外形,同时限制了浇口的进胶速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的爆炸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的爆炸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的爆炸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与塑胶产品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与塑胶产品的右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与塑胶产品的俯视图。

图中:浇口1、第四凹槽11、第一凸部12、第二凸部13、避空槽14、斜顶杆2、斜顶杆固定块21、第一倾斜面211、斜顶杆放置槽212、连接部22、螺纹孔23、第一凹陷部24、抽芯3、第三凸部31、第一通孔32、第二凹槽321、第一螺钉322、第三凹槽323、第一凸台3231、斜顶座4、滑槽41、第二倾斜面411、第一凹槽42、第一斜顶杆导向块5、第二斜顶杆导向块6、塑胶产品100。

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的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包括浇口1、斜顶杆2、抽芯3和斜顶座4,所述浇口1与抽芯3连接,并且浇口1上设有避空槽14,所述斜顶杆2与抽芯3的下端部连接,并且斜顶杆2为圆柱杆,所述斜顶座4设置在斜顶杆2的下端部,所述斜顶杆2的下端部设有斜顶杆固定块21,所述斜顶座4上设有滑槽41,所述斜顶杆固定块21设置在滑槽41内,并且斜顶杆固定块21和滑槽41的截面均为T型,所述斜顶杆固定块21的下端面为第一倾斜面211,所述滑槽41的底面为第二倾斜面411,所述第一倾斜面211和第二倾斜面411贴合。其中,斜顶座4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42,所述第一凹槽42的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凹槽42与滑槽41连通。斜顶杆固定块21的上端部设有斜顶杆放置槽212,所述斜顶杆2的下端部设有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置于斜顶杆放置槽212内,所述连接部22和斜顶杆固定块21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此外,为了保持较长的斜顶杆2稳定移动,斜顶杆2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斜顶杆导向块5和第二斜顶杆导向块6,所述第一斜顶杆导向块5和第二斜顶杆导向块6处于抽芯3和斜顶座4之间。再次,浇口1的截面为“勺”型,所述浇口1的上端面设有第四凹槽11,所述抽芯3的一端置于第四凹槽11内,所述浇口1的下端部设有第一凸部12和第二凸部13,所述第四凹槽11设置在第一凸部12和第二凸部13之间。抽芯3上设有第三凸部31,所述第三凸部31设置在第四凹槽11内。另外,斜顶杆2的上端部设有螺纹孔23,所述抽芯3上设有第一通孔32,所述第一通孔32的上端部设有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二凹槽321上设有第一螺钉322,所述第一螺钉322的下端部穿过第一通孔32与螺纹孔23连接,所述第一通孔32的下端部设有第三凹槽323,所述斜顶杆2的上端部置于第三凹槽323内。斜顶杆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凹陷部24,所述第三凹槽323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台3231,所述第一凸台3231置于第一凹陷部24内。

如图7-9所示三个视图,能够清楚显示出塑胶产品100与打底浇口斜顶抽芯结构使用时为位置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