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1308发布日期:2019-07-10 09:3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已然成为人们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汽车上的前门护板也是汽车配件中的一种,前门护板的更换频率也很高,故其生产制造的批量也很大,然而,目前利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的汽车门护板质量偏重,与汽车轻质化的发展潮流不相符合,而且整体强度也有待加强。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汽车前门护板的注塑模具[申请号:201520629050.6],该实用新型专利具有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定模底板、热流道板、型腔、型芯、模脚和动模底板,所述的型腔和型芯中均布置有热流道系统;所述的动模底板的上表面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面针板和底针板,动模底板上设置有直顶杆,所述的直顶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顶出制品的直顶块,所述的底针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的滑槽中滑动设置有斜顶杆,所述的斜顶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顶出制品的斜顶块;所述的制品的一侧与型腔及型芯平齐,该侧的型腔和型芯之间分别设置有平衡块,制品的另一侧嵌设在型腔中,该侧的型腔和型芯之间分别设置有定位块。

该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成本低的优点,但其仍具有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依次包括底板、动模板、定模板和注塑板,成形腔位于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注塑板上设有注塑口,注塑口通过注塑流道与成形腔相连通,所述成形腔包括门护板主体成型腔和突出动模板表面的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还包括突出动模板表面的节料型芯,所述节料型芯表面具有若干条向节料型芯内部凹陷的加强筋成形腔。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每条加强筋成形腔之间相互平行。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所述节料型芯的上表面与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所述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的边沿具有向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内部凹陷的加固片成形腔,所述加固片成形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所述底板和动模板之间还设有顶出机构和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动模板上的保持夹块,所述保持夹块对称设置在顶出机构两侧,所述顶出机构的一端压设在底板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成形腔的底面,顶出机构可发生靠近或远离动模板的滑动。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压设在底板上的第一顶出板和压设在第一顶出板上的第二顶出板,顶出杆一端连接在第一顶出板或第二顶出板上,另一端贯穿过动模板延伸至成形腔的底面,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底板和动模板固定连接的顶出导向柱,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均与顶出导向柱滑动连接,且可沿顶出导向柱发生靠近或远离动模板的滑动。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所述顶出导向柱的轴心线与开模方向相平行。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所述顶出杆包括与第一顶出板转动连接的倾斜顶出杆和与第二顶出板固定连接的竖直顶出杆,还包括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动模板转动连接的二次驱动机构,所述二次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顶出板沿顶出导向柱发生靠近或远离动模板的滑动。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所述二次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的二次驱动杆和驱动连接部,驱动连接部位于二次驱动杆的一端且转动连接在底板上,二次驱动杆远离驱动连接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动模板上,驱动连接部与位于模具外的驱动器驱动连接,还包括与二次驱动杆外表面螺纹连接的驱动套管,第二顶出板压设在驱动套管上。

在上述的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中,所述定模板和注塑板之间还设有热流板。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的汽车门护板所用的塑料原料较少,质量较轻,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

2、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转动二次驱动机构完成二次顶出,降低了顶出过程损坏注塑产品的可能性。

3、本实用新型的二次驱动杆与驱动套管通过螺纹连接,故在顶出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二次顶出的顶出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动模板2、定模板3、注塑板4、成形腔5、注塑流道6、顶出机构7、保持夹块8、热流板9、注塑口41、门护板主体成型腔51、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52、节料型芯53、加强筋成形腔54、加固片成形腔55、二次驱动机构70、第一顶出板71、第二顶出板72、顶出杆73、导向柱74、竖直顶出杆75、倾斜顶出杆76、二次驱动杆77、驱动连接部78、驱动套管7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大长宽节料型汽车门护板二次顶出注塑模具,依次包括底板1、动模板2、定模板3和注塑板4,成形腔5位于定模板3和动模板2之间,注塑板4上设有注塑口41,注塑口41通过注塑流道6与成形腔5相连通,所述成形腔5包括门护板主体成型腔51和突出动模板2表面的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52,还包括突出动模板2表面的节料型芯53,所述节料型芯53的上表面与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5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节料型芯53表面具有若干条向节料型芯53内部凹陷的加强筋成形腔54。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动模板2与定模板3合模形成成形腔5,注塑机内的熔融塑胶通过注塑板4上的注塑口41,流经注塑流道6,最终注入成形腔5中,冷却后,汽车门护板主体在门护板主体成型腔51内成型,突出动模板2表面的节料型芯53可减小门护板主体成型腔51的整体体积,从而减小原料的用量,加强筋成形腔54使得加强筋成型于门护板主体的底面,起到加强门护板主体整体强度的作用,故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的汽车门护板所用的塑料原料较少,质量较轻,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

优选地,每条加强筋成形腔54之间相互平行,这样提供的加强力相互平行,能形成更大的合力。

如图3所示,所述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52的边沿具有向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52内部凹陷的加固片成形腔55,所述加固片成形腔55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这样能在扶手基体安装部边沿与门护板主体之间成型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加固片,防止发生变形。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板1和动模板2之间还设有顶出机构7和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动模板2上的保持夹块8,保持夹块8可在注塑过程中保证动模板2与底板1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所述保持夹块8对称设置在顶出机构7两侧,所述顶出机构7的一端压设在底板1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成形腔5的底面,顶出机构7可发生靠近或远离动模板2的滑动。

具体的说,所述顶出机构7包括压设在底板1上的第一顶出板71和压设在第一顶出板71上的第二顶出板72,顶出杆73一端连接在第一顶出板71或第二顶出板72上,另一端贯穿过动模板2延伸至成形腔5的底面,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底板1和动模板2固定连接的顶出导向柱74,第一顶出板71和第二顶出板72均与顶出导向柱74滑动连接,所述顶出杆73包括与第一顶出板71转动连接的倾斜顶出杆76和与第二顶出板72固定连接的竖直顶出杆75,还包括一端与底板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动模板2转动连接的二次驱动机构70,所述二次驱动机构70可驱动第一顶出板71沿顶出导向柱74发生靠近或远离动模板2的滑动,所述二次驱动机构70包括固定连接的二次驱动杆77和驱动连接部78,驱动连接部78位于二次驱动杆77的一端且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二次驱动杆77远离驱动连接部78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动模板2上,驱动连接部78与位于模具外的驱动器驱动连接,还包括与二次驱动杆77外表面螺纹连接的驱动套管79,第二顶出板72压设在驱动套管79上。

顶出时,第一顶出板71和第二顶出板7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同步滑动,完成一次顶出,此时外接驱动器驱动驱动连接部78发生转动,二次驱动杆77发生同步的转动,由于驱动套管79与二次驱动杆77螺纹连接,故驱动套管79发生沿二次驱动杆77的滑动,从而带动第二顶出板72发生沿导向柱74的滑动,使得竖直顶出杆75完成二次顶出过程,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转动二次驱动机构70完成二次顶出,降低了顶出过程损坏注塑产品的可能性,并且二次驱动杆77与驱动套管79通过螺纹连接,故在顶出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二次顶出的顶出距离。

优选地,所述顶出导向柱74的轴心线与开模方向相平行,这样导向柱74可对第一顶出板71和第二顶出板72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

如图1所示,所述定模板3和注塑板4之间还设有热流板9,热流板9连通有外接电源,使得热流板9对内部的熔融塑胶起到加热保温的作用,防止塑胶凝固堵塞流道。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板1、动模板2、定模板3、注塑板4、成形腔5、注塑流道6、顶出机构7、保持夹块8、热流板9、注塑口41、门护板主体成型腔51、扶手基体安装部成形型芯52、节料型芯53、加强筋成形腔54、加固片成形腔55、二次驱动机构70、第一顶出板71、第二顶出板72、顶出杆73、导向柱74、竖直顶出杆75、倾斜顶出杆76、二次驱动杆77、驱动连接部78、驱动套管7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