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608发布日期:2019-08-07 01:2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尾灯底座通过螺丝柱与车体固定连接,有时由于车体钣金影响,螺丝柱方向具有一定向内的倾斜角,即与汽车尾灯底座注塑成型后的模具开模方向存在一定角度,这样的结构容易导致开模时螺丝柱倒扣,脱模不便,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通过设计抽芯机构的方式克服该问题,造成模具机构增加,增加成本。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尾灯底座模具[申请号:201720534996.3],该实用新型包括模座,所述模座上设置有下模和上模,上模上设置有成型本体下表面的型腔,下模上设置有成型本体上表面的型芯,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将本体顶出下模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模座与下模间的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若干有可上下滑移的推杆,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可向本体与下模间吹气的吹气针。

该实用新型具有产生较少的磨损褶皱,成型的本体精度比较高的优势,但其仍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包括底板、动模板,动模板上表面具有凸出的型芯,成形腔与型芯相贴合,所述成形腔包括向型芯内部延伸的呈圆筒形的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所述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的轴心线与开模方向不平行,还包括可发生靠近或远离动模板滑动的顶出板,所述顶出板压设在底板上,顶出板上固定连接有成形针和顶出针,成形针远离底板的一端延伸至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内,顶出针远离底板的一端延伸至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下表面。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述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的轴心线与开模方向的夹角大于20度。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所述顶出针为中空筒状结构,成形针位于顶出针内且可发生相对顶出针的滑动。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所述顶出针的轴心线、成形针的轴心线和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的轴心线相重合,且与顶出板所在平面相垂直。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所述顶出板包括压设在底板上的二次顶出板和压设在二次顶出板上的顶针板,连接在底板上的驱动油缸与顶针板驱动连接,所述成形针固定连接在二次顶出板上,所述顶出针固定连接在顶针板上,还包括一端连接在二次顶出板上,另一端连接在顶出针底面的顶出控制弹簧。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所述二次顶出板上还固定连接有若干根顶出杆,所述顶出杆远离二次顶出板的一端延伸至成形腔底面。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还包括顶出限位部,顶出板发生靠近动模板的滑动时,顶出板可压设在顶出限位部上。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所述顶出限位部包括端部与底板固定连接的限位柱,顶出板上具有限位孔,限位柱贯穿过限位孔,滑动顶出板可使限位孔内侧面压设在限位柱外侧面。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所述限位柱的轴心线与模具开模方向相平行。

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中,所述底板上具有向底板内部凹陷的导向凹槽,所述顶出板压设在导向凹槽底面,顶出板的两侧面分别与导向凹槽的两侧面相贴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设有成形针与顶出针的顶出板,倾斜顶出完成了螺丝柱安装孔的成形和脱模,简化模具结构,节约模具成本,同时使模具平稳可靠。

2、本实用新型设有顶出控制弹簧,以实现顶针板和二次顶出板具有时间差的顶出,从而实现注塑产品的逐步脱模,提高注塑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中:底板1、动模板2、成形腔3、顶出板4、成形针5、顶出针6、顶出杆7、顶出限位部8、导向凹槽11、型芯21、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二次顶出板41、顶针板42、驱动油缸43、顶出控制弹簧44、限位柱81、限位孔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汽车尾灯底座模具,包括底板1、动模板2,动模板2上表面具有凸出的型芯21,成形腔3与型芯21相贴合,所述成形腔3包括向型芯21内部延伸的呈圆筒形的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所述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的轴心线与开模方向不平行,即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的轴心线与开模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优选地,夹角大于20度,一般的斜顶杆顶出仅能适用于倾斜角度较小的倒扣结构,角度过大,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较大概率会发生卡死或折断的问题,还包括可发生靠近或远离动模板2滑动的顶出板4,所述顶出板4压设在底板1上,顶出板4上固定连接有成形针5和顶出针6,成形针5远离底板1的一端延伸至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内,顶出针6远离底板1的一端延伸至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定模板和动模板2相贴合形成成形腔3,注塑机内的熔融塑胶注入成形腔3内,螺丝柱安装孔在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内成形,此时,顶出针6的端部与螺丝柱安装孔的底面贴合,成形针5的端部位于螺丝柱安装孔内,开模后,顶出板4发生靠近动模板2的滑动,此时成形针5和顶出针6配合完成螺丝柱安装孔的脱模,故本实用新型利用设有成形针5与顶出针6的顶出板4,倾斜顶出完成了螺丝柱安装孔的成形和脱模,简化模具结构,节约模具成本,同时使模具平稳可靠。

优选地,所述型芯21具有多个,这样一次注塑可成形多个注塑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顶出针6为中空筒状结构,成形针5位于顶出针6内且可发生相对顶出针6的滑动,成形针5设置在顶出针6内,可以节约安装所需空间,简化模具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顶出针6的轴心线、成形针5的轴心线和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的轴心线相重合,且与顶出板4所在平面相垂直,这样顶出过程中,顶出板4通过成形针5和顶出针6作用在螺丝柱安装孔上的顶出力与螺丝柱安装孔的脱模方向相同,不会产生其他方向的分力,保证了顶出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顶出板4包括压设在底板1上的二次顶出板41和压设在二次顶出板41上的顶针板42,连接在底板1上的驱动油缸43与顶针板42驱动连接,所述成形针5固定连接在二次顶出板41上,所述顶出针6固定连接在顶针板42上,还包括一端连接在二次顶出板41上,另一端连接在顶出针6底面的顶出控制弹簧44,所述二次顶出板41上还固定连接有若干根顶出杆7,所述顶出杆7远离二次顶出板41的一端延伸至成形腔3底面。

注塑完成后,启动驱动油缸43,使顶针板42发生靠近动模板2的滑动,二次顶出板41保持静止,故顶出针6顶出使成形针5脱出螺丝柱安装孔,顶针板42滑动一定距离后,在顶出控制弹簧44的作用下,二次顶出板41发生靠近动模板2的滑动,顶出针5和顶出杆7进行二次顶出,以完成注塑产品的整体脱模,故本实用新型设有顶出控制弹簧44,以实现顶针板42和二次顶出板41具有时间差的顶出,从而实现注塑产品的逐步脱模,提高注塑成品率。

如图3所示,还包括顶出限位部8,顶出板4发生靠近动模板2的滑动时,顶出板4可压设在顶出限位部8上,顶出限位部8可限制顶出板4的滑动范围,从而限制顶出杆7、顶出针6和成形针5的顶出距离在适宜范围内。

具体的说,所述顶出限位部8包括端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的限位柱81,顶出板4上具有限位孔82,限位柱81贯穿过限位孔82,滑动顶出板4可使限位孔82内侧面压设在限位柱81外侧面,所述限位柱81的轴心线与模具开模方向相平行。

顶出过程中,顶出板4发生靠近定模板2的滑动,由于限位柱81与顶出板4之间不相互平行,即具有一定的夹角,则在顶出过程中,限位柱81会逐渐靠近限位孔82的某一端,直至与限位孔82的内侧面相贴合,此时顶出板4停止滑动。

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1上具有向底板1内部凹陷的导向凹槽11,所述顶出板4压设在导向凹槽11底面,顶出板4的两侧面分别与导向凹槽11的两侧面相贴合,这样能限制顶出板4的顶出方向,保证每次顶出方向的一致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板1、动模板2、成形腔3、顶出板4、成形针5、顶出针6、顶出杆7、顶出限位部8、导向凹槽11、型芯21、螺丝柱安装孔成形腔31、二次顶出板41、顶针板42、驱动油缸43、顶出控制弹簧44、限位柱81、限位孔8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