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材质直角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144发布日期:2019-05-24 21:1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材质直角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热流道注塑领域,更具体的公开一种双材质直角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材质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系统采用的是平行进胶,其两个进胶嘴都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无法适应于所有的注塑机注塑,并且采用两个进胶嘴的平行进胶的双材质注塑模具价钱比较昂贵,因此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另外有一些直角侧面进胶的注塑模具往往会存在漏胶的风险,从而造成产品精度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企业成本、不易漏胶、产品精度高和直角侧面进胶的双材质直角热流道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材质直角热流道系统,包括插座箱、第一线架、第一分流板、第一进胶嘴、第二分流板、第二线架、第三分流板和第二进胶嘴,所述第二进胶嘴固定在第三分流板右端,所述第三分流板上端与第二分流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位于第一分流板前侧,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端与第一进胶嘴固定连接,且该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左端与第二线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右端与第一线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架与插座箱固定连接,由于第二进胶嘴固定在第三分流板右端,所述第三分流板上端与第二分流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位于第一分流板前侧,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端与第一进胶嘴固定连接,在注塑时,该第一进胶嘴采用平行进胶和第二进胶嘴采用一直角垂直侧面进行方式来进胶,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材质注塑模具采用两个进胶嘴的平行进胶的双材质注塑模具价钱比较昂贵,因此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的问题,因此具有降低企业成本的特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板后侧设置有固定架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架和所述第二线架固定连接,由于电磁阀固定在固定架上,注塑时,该电磁阀可以控制第一进胶嘴和第二进胶嘴进胶用料多少,从而防止多胶或漏胶的风险,造成产品精度变差的问题,因此具有提高产品精度的特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和所述第三分流板上均设置有加热线,所述加热线与插座箱电连接,由于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和所述第三分流板上均设置有加热线,所述加热线与插座箱电连接,能够使外部电源接入插座箱,并且插座箱供电加热线加热,从而达到给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加热目的。

优选地,所述插座箱由保护壳、插座、固定座和连接板组成,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插座卡接连接,所述插座与保护壳套接连接,由于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插座卡接连接,所述插座与保护壳套接连接,能够使人工把外部电源集聚到插座箱的插座里,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美观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油缸,所述油缸设置有阀针和加热热嘴,所述加热热嘴位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下方,且该加热热嘴套接在阀针上,所述阀针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所述阀针另一端镶嵌在所述油缸内,所述油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线架设置有安装板、集水块和集油块,所述集油块位于集水块右侧,所述集水块和集油块均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线架前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架右端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由安装件、垫圈和螺栓组成,所述螺栓一端位于垫圈上方,所述螺栓另一端贯穿于安装件和所述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安装件上方,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第一线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分流板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三分流板通过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固定连接,由于第三分流板通过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固定连接,在直角侧面注塑时,该定位块可以精准定位第二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角侧面进胶的注塑模具往往会存在漏胶的风险,从而造成产品精度变差的问题,因此具有不易漏胶和产品精度高的特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胶嘴和所述第二进胶嘴上均设置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分别与所述第二进胶嘴和所述第一进胶嘴套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撑柱,由于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撑柱,该撑柱可以防止注塑压力过大而导致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脱离,从而提高不易漏胶、产品精度高的特点。

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有益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通过第二进胶嘴固定在第三分流板右端,所述第三分流板上端与第二分流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位于第一分流板前侧,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端与第一进胶嘴固定连接,在注塑时,该第一进胶嘴采用平行进胶和第二进胶嘴采用一直角垂直侧面进行方式来进胶,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材质注塑模具采用两个进胶嘴的平行进胶的双材质注塑模具价钱比较昂贵,因此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的问题,因此具有降低企业成本的特点,并且电磁阀固定在固定架上,注塑时,该电磁阀可以控制第一进胶嘴和第二进胶嘴进胶用料多少,从而防止多胶或漏胶的风险,造成产品精度变差的问题,因此具有提高产品精度的特点,同时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和所述第三分流板上均设置有加热线,所述加热线与插座箱电连接,能够使外部电源接入插座箱,并且插座箱供电加热线加热,从而达到给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加热目的,并且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插座卡接连接,所述插座与保护壳套接连接,能够使人工把外部电源集聚到插座箱的插座里,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美观性,并且第三分流板通过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固定连接,在直角侧面注塑时,该定位块可以精准定位第二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角侧面进胶的注塑模具往往会存在漏胶的风险,从而造成产品精度变差的问题,因此具有不易漏胶和产品精度高的特点,同时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撑柱,该撑柱可以防止注塑压力过大而导致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脱离,从而提高不易漏胶、产品精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去掉固定架和电磁阀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插座箱;2-第一线架;3-第一分流板;4-第一进胶嘴;5-第二分流板;6-第二线架;7-第三分流板;8-第二进胶嘴;9-固定架;10-电磁阀;11-加热线;12-保护壳;13-插座;14-固定座;15-连接板;16-油缸;17-阀针;18-加热热嘴;19-安装板;20-集水块;21-集油块;22-安装组件;23-定位块;24-定位圈;25-撑柱;22-1-安装件;22-2-垫圈;22-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双材质直角热流道系统,包括插座箱1、第一线架2、第一分流板3、第一进胶嘴4、第二分流板5、第二线架6、第三分流板7和第二进胶嘴8,所述第二进胶嘴8固定在第三分流板7右端,所述第三分流板7上端与第二分流板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5位于第一分流板3前侧,所述第一分流板3上端与第一进胶嘴4固定连接,且该第一分流板3和所述第二分流板5左端与第二线架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板3和所述第二分流板5右端与第一线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架2与插座箱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板3后侧设置有固定架9和电磁阀10,所述电磁阀10固定在固定架9上,所述固定架9分别与所述第一线架2和所述第二线架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板3、所述第二分流板5和所述第三分流板7上均设置有加热线11,所述加热线11与插座箱1电连接,所述插座箱1由保护壳12、插座13、固定座14和连接板15组成,所述连接板15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架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5另一端与固定座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4与插座13卡接连接,所述插座13与保护壳12套接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板3和所述第二分流板5上均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油缸16,所述油缸16设置有阀针17和加热热嘴18,所述加热热嘴18位于所述第一分流板3和所述第二分流板5下方,且该加热热嘴18套接在阀针17上,所述阀针17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分流板3和所述第二分流板5,所述阀针17另一端镶嵌在所述油缸16内,所述油缸16固定在所述第一分流板3和所述第二分流板5上方,所述第二线架6设置有安装板19、集水块20和集油块21,所述集油块21位于集水块20右侧,所述集水块20和集油块21均与安装板19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9固定在第二线架6前端,所述第一线架2右端设置有安装组件22,所述安装组件22由安装件22-1、垫圈22-2和螺栓22-3组成,所述螺栓22-3一端位于垫圈22-2上方,所述螺栓22-2另一端贯穿于安装件22-1和所述垫圈22-2,所述垫圈22-2位于所述安装件22-1上方,所述安装件22-1与所述第一线架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分流板7上设置有定位块23,所述第三分流板7通过定位块23与所述第二分流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进胶嘴4和第二进胶嘴8上均设置有定位圈24,所述定位圈24分别与所述第二进胶嘴8和所述第一进胶嘴4套接连接,所述第一分流板3和所述第二分流板5上均设置有两个及以上撑柱25。

上述中一种双材质直角热流道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人工把外部电源接入到插座箱里的插座里,然后插座把外部电源经加热线给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进行加热,同时外部注塑机把胶料从第一进胶嘴和第二进胶嘴输送胶料,同时电磁阀可以控制第一进胶嘴和第二进胶嘴进胶用料多少,从而防止多胶或漏胶的风险。

当然,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