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加筋结构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06365发布日期:2020-05-01 22:0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体成型加筋结构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成型加筋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筋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多采用真空导入、热压罐的成型工艺,且分别成型蒙皮及加强筋,通过胶接或铆接的方式制造而成。目前国内外现有的一体化成型工艺方法主要以液体成型工艺(包括vari、rtm、co-rtm)和热压罐成型工艺为主,液体成型工艺与传统模压、热压罐成型工艺相比,成本大幅下降,且有利于减重。液体成型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vari成型工艺目前主要应用于次承力结构,rtm成型工艺只能采用碳纤维织物进行制造,且不能应用增韧环氧树脂。利用传统rtm和vari成型工艺制造方法,制件存在干纱及干斑的风险,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加筋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将浸渍完全的预浸料制备预制体,可有效避干纱及干斑的风险,合格率明显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加筋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玻璃平板模具和盒形芯模上分别铺贴若干层裁剪好形状的预浸料,并进行预压实,得到蒙皮预成型体与盒形预成型体;

将蒙皮预成型体和盒形预成型体组装,并放置在成型模具型腔中;

向成型模具内注射树脂;

树脂固化结束后,将制件脱模。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模具内设有注胶流道,所述注胶流道包括一级流道和二级流道,注胶口与出胶口均与一级流道相连通,所述一级流道与二级流道相连通。其中,一级流道深度为1~3mm,二级流道深度为0.1~1mm,一级流道与二级流道的宽度均为15~35mm,一级流道比二级流道短10~25mm。

进一步地,所述蒙皮预成型体的四周边缘与成型模具型腔的间隙为2~4mm。

进一步地,所述预压实包括:首层预浸料铺贴后进行预压实,然后每2~5层进行真空预压实,预压实真空度不低于600mbar,时间不低于5min;预成型体铺贴完成后进行真空热预压,温度为60±5℃,时间为30~60min,真空度为920mbar以上。

进一步地,向成型模具内注射树脂的方法包括:进行气密性检查后,将注胶口与注胶机连接,将出胶口与真空站连接,模具预热至100~120℃后开始注射树脂,注射压力为1~10bar,直至有树脂从出胶口依次流出,关闭注胶口,结束注胶。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模具预热时间为50~70min,成型模具预热过程中,成型模具型腔保持真空,成型模具型腔真空度不低于920mbar。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预热至50~90℃,且在真空下脱泡至少15min。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固化的方法包括:采用烘箱固化,以0.1~3℃/min升温至140±10℃,在140±10℃下保温2~3h后,再以0.1~3℃/min升温至180±10℃,在180±10℃下保温1~2h。

进一步地,在固化过程中,保持压力为6~10bar,保压时间为2~3h。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的方法包括:固化结束后打开固化炉自然降温至60℃以下,按照与合模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制件脱出。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预浸料制备预成型体,铺贴过程中,可通过真空预压实减少层与层之间的气泡,降低孔隙率,提高制件的内部质量。

2、与rtm成型工艺相比较,本发明采用浸渍完全的预浸料进行铺层,消除了注射时发生干斑的风险,成功率可达100%。

3、与热压罐成型工艺相比较,本发明采用双面的闭合模具,制件内外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利于变形控制和厚度控制。

4、与热压罐成型工艺相比较,本发明采用烘箱固化,大幅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

5、本发明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机械连接和装配零件,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模具流道设置示意图。

其中,1-蒙皮预成型体四周边界;2-成型模具型腔四周边界;3-成型模具上模四周边界;4-出胶二级流道;5-出胶一级流道;6-出胶口;7-注胶一级流道;8-注胶二级流道;9-注胶口。

图2是盒形预成型体制备芯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加筋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蒙皮;11-盒形。

图4是图3的a-a示意图。

图5是图3的b-b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体成型加筋结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浸料裁剪:通过catia、cad软件设计预浸料图形,优化图形形状,利用自动裁剪机裁剪预浸料,并将裁剪好的预浸料分类摆放,共一个蒙皮预浸料和十五个盒形预浸料。

2、蒙皮预成型体制备:在玻璃平板模具上,将裁剪好的预浸料按照铺贴顺序依次铺贴,且首层预浸料铺贴后进行真空预压实,之后每2层进行真空预压实,预压实真空度为860mbar,时间为15min。铺贴过程中,可通过真空预压实减少层与层之间的气泡,降低孔隙率,提高制件的内部质量。蒙皮预成型体铺贴完成后,进行真空热预压,温度为62℃,时间为45min,真空度980mbar。

3、盒形预成型体制备:在盒形预成型体芯模(如图2所示)上按照铺贴顺序在四个侧面及上表面上铺贴预浸料,且首层预浸料铺贴后进行真空预压实,之后每3层进行真空预压实,预压实真空度不低于850mbar,时间为20min。铺贴过程中,可通过真空预压实减少层与层之间的气泡,降低孔隙率,提高制件的内部质量。盒形预成型体铺贴完成后,进行真空热预压,温度为58℃,时间为35min,真空度985mbar。共十五个盒形预成型体,每个盒形预成型体的制备方法与此类似,每个盒形预成型体都有一个编号,从一开始至十五。

4、合模:将制备好的盒形预成型体按照编号的顺序,从盒形预成型体一开始,通过芯模定位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型腔中,直至最后一个芯模放置到位。每个相邻的盒形预成型体的倒角位置均需使用预浸料填实,防止出现局部纤维体积含量偏小的现象。再将制备好的蒙皮预成型体转移至成型模具中,通过模具的铺贴线定位,放置到位,并将蒙皮预成型体与相邻盒形预成型体倒角位置使用预浸料填实。蒙皮预成型体和盒形预成型体组装后,蒙皮预成型体的四周边缘与成型模具型腔的间隙控制在3mm。利用密封胶条将上下模成型模具密封,并利用锁模螺栓全部锁紧成型模具。

5、树脂注射:如图1所示,注胶流道分为一级流道与二级流道。其中,一级流道深度为1mm,二级流道深度为0.5mm,一级流道与二级流道的宽度均为:15mm,一级流道比二级流道短20mm;且注胶口9与注胶一级流道7相连通,注胶一级流道7与注胶二级流道8相连通,出胶口6与出胶一级流道5相连通,出胶一级流道5与出胶二级流道4相连通。一级流道和二级流道输送树脂,通过成型模具内的蒙皮预成型体和盒形预成型体浸透树脂。

进行气密性检查后,将注胶口9与注胶机连接,将出胶口6与真空站连接,加热成型模具使成型模具预热至115℃,成型模具预热时间为2h。与此同时,将rtm树脂(环氧树脂)预热至76℃后倒入注胶机注胶桶中,并将注胶桶一直保温在75℃,rtm树脂真空脱泡15min,待成型模具升温至115℃时进行注射,注射压力为1bar,直至有树脂从出胶口依次流出,关闭注胶口,结束注胶。

6、固化:采用烘箱固化,设置固化程序:以2℃/min升温至135℃,在140±10℃下保温160min后,再以2℃/min升温至182℃,在180±10℃下保温100min。固化过程中,保持注胶机压力为6bar,保压时间为180min。

7、脱模:固化结束后打开固化炉自然降温至60℃以下,按照与合模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制件脱出即可。

如图3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加筋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为蒙皮;11为盒形。本发明加筋结构件脱模后,内外表面均光滑平整,无贫树脂、富树脂现象,无干纱和干斑等问题,克服了rtm工艺成型中容易出现干斑的问题;且经过超声波无损检测后,内部无分层、无脱粘等质量问题,零件合格率达100%。

与rtm成型工艺相比较,本发明采用浸渍完全的预浸料进行铺层,消除了注射时发生干斑的风险,成功率可达100%。

与热压罐成型工艺相比较,本发明采用双面的闭合模具,制件内外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利于变形控制和厚度控制。

与热压罐成型工艺相比较,本发明采用烘箱固化,大幅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

本发明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机械连接和装配零件,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