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料器具成型设备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3636发布日期:2020-02-21 18:2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塑料器具成型设备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塑料器具成型设备的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181954.6公开了一种塑料器具吹塑成型装置,该专利中包括挤出机、吹塑机、定型模具、夹持机构、平移机构、切割机构,所述定型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板及第一气缸,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相对挤出机的挤出口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前模槽和后模槽,所述前模槽和后模槽合围形成与挤出机相配合的模腔:所述第一气缸的两个活塞端分别与前模板和后模板连接并能驱动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同步靠近和远离;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连接的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所述前夹持件和后夹持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前夹持槽和后夹持槽,所述前夹持槽和后夹持槽合围形成与吹塑机相配合的夹持孔;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沿所述挤出机和吹塑机排列方向设置的导轨、设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座、驱动所述滑座沿所述导轨往返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切割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吹塑机远离所述挤出机一侧的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可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架、驱动所述旋转支架转动的步进电机、设于所述旋转支架下端的切割刀片及驱动所述安装支架纵向运动的第四气缸:这种塑料器具吹塑成型装置存在缺陷,夹持机构对塑料器具夹持,切割刀片对塑料器具进行切割,切割完后夹持机构松开塑料器具,塑料器具和切割下的边角料混合在一起,需要人工对塑料器具与边角料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器具成型设备的出料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对塑料器具和边角料进行分离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器具成型设备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挤出机;

吹塑机;

定型模具,所述定型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板,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相对所述挤出机的挤出口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模、第二成型模,所述第一成型模、第二成型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成型模、第二成型模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成型槽、至少一个第二成型槽,所述第一成型槽与所述第二成型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成型槽与所述第二成型槽合围形成有与所述吹塑机相配合的成型孔;

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夹持机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模、第二成型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合围形成夹持孔;所述第一滑道开口朝上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模、第二成型模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滑道的进料端相对所述第一成型模、第二成型模设置;所述第二滑道开口朝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滑道的进料端相对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设置;

装夹装置,所述装夹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装夹机构、直线驱动机构,所述装夹机构与所述成型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装夹机构用于夹持塑料器具,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与每一所述装夹机构均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装夹机构沿所述成型孔的轴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夹持机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装夹机构将成型模上的塑料器具夹起,移动夹持机构,通过装夹机构将装夹机构上的塑料器具取下,分开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使得塑料器具从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之间落入第二滑道,实现了数量器具与边角料的分离,无需人手工去分离物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平移装置、挤出机、吹塑机、定型模具、成型模具、出料装置、装夹装置、两个切割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平移装置、挤出机、吹塑机、定型模具、成型模具、出料装置、装夹装置、两个切割装置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平移装置、挤出机、吹塑机、定型模具、成型模具、出料装置、装夹装置、切割装置又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挤出机、吹塑机、第二固定板、后模板、第二固定螺钉、第二成型模、旋切组件、出料装置、第二夹持件、切割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挤出机、吹塑机、定型模具、成型模具、出料装置、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切割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板、后模板、第二固定螺钉、第二成型模、旋切组件、驱动组件的三维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板、后模板、第二固定螺钉、第二成型模、旋切组件、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板、后模板、第二固定螺钉、第二成型模、旋切组件、驱动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沿图10中p—p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驱动电机、活动块的三维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q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r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7中o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图4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是图5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是图6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定型模具、成型模具、切割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20是沿图19中s—s线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中t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旋切组件、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旋切组件、驱动组件的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塑料器具成型设备的出料装置,如图1至23所示,包括壳体1、平移装置2、挤出机3、吹塑机4、定型模具5、成型模具6、出料装置7、装夹装置8、两个切割装置9。

壳体1内部空心,且侧壁开设有多个窗口。

平移装置2包括两个支撑座2a、两个第一固定导轨2b、第一活动滑块2c、两个第二固定导轨2d、两个第三活动滑块2e、两个第四活动滑块2f、两个夹持座2g、两个驱动臂2h、第一直线驱动件2i、第二直线驱动件2j;

两个支撑座2a固定内置于壳体1,且两个支撑座2a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固定导轨2b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支撑座2a上,第一固定导轨2b的一端与一支撑座2a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支撑座2a相连接;第一活动滑块2c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导轨2b。

两个第二固定导轨2d沿垂直第一固定导轨2b的方形相互平行设置于第一活动滑块2c的上端面,且两个第二固定导轨2d水平设置;两个第三活动滑块2e分别可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导轨2d,两个第四活动滑块2f沿分别可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导轨2d;

一夹持座2g连接于两个第三活动滑块2e的上端,另一夹持座2g连接于两个第四活动滑块2f的上端,且两个夹持座2g对称沿经过第一活动滑块2c中心的竖直面对称设置;

驱动臂2h与夹持座2g一一对应设置,驱动臂2h的中部及一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滑块2c、夹持座2g铰接;第一直线驱动件2i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输出轴,第一直线驱动件2i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驱动臂2h的另一端铰接;第二直线驱动件2j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一活动滑块2c,且第二直线驱动件2j的外壳连接于第一活动滑块2c;第一直线驱动件2i、第二直线驱动件2j可以为气缸、电动推杆、液压缸,优选的,第一直线驱动件2i为双头气缸,第二直线驱动件2j为气缸。

挤出机3、吹塑机4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夹持座2g的上方,且与壳体1相连接,且经过挤出机3的挤出口的中轴线的竖直面与经过第一活动滑块2c中心的竖直面相重合。

定型模具5包括第一固定板51、第二固定板52、前模板53、后模板54,第一固定板51、第二固定板52设置于两个夹持座2g之间,且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固定板51、第二固定板52分别连接于两个夹持座2g。

前模板53和后模板54设置于第一固定板51、第二固定板52之间,且前模板53和后模板54相对挤出机3的挤出口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前模板53、后模板54分别可拆卸两个夹持座2g,前模板53和后模板54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前模槽和至少一个后模槽,所述前模槽与所述后模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前模槽和后模槽合围形成与挤出机3相配合的模腔;优选的,前模板53和后模板54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沉头孔、至少一个第二沉头孔,定型模具5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螺钉55、至少一个第二固定螺钉56,第一固定螺钉55的头部内置于所述第一沉头孔,第一固定螺钉55的螺纹端可转动穿过所述第一沉头孔、第一固定板51并螺纹连接于一夹持座2g,第二固定螺钉56的螺纹端可转动穿过所述第二沉头孔、第二固定板52并螺纹连接于另一夹持座2g;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模槽、后模槽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前模槽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于前模板53,所述后模槽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于后模板54,且每一所述后模槽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一盲孔。

成型模具6包括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旋切组件63、驱动组件64,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的一端分别与前模板53和后模板54相连接,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成型槽、至少一个第二成型槽,所述第一成型槽与所述第二成型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成型槽与所述第二成型槽合围形成有与吹塑机4相配合的成型孔,所述定型孔贯穿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所述第二成型槽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第二成型模62;优选的,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分别连接于第一固定板51、第二固定板52,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分别经第一固定板51、第二固定板52连接于前模板53、后模板54,第一成型槽、第二成型槽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成型槽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于第一成型模61,四个所述第二成型槽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于第二成型模62。

旋切组件63包括连接轴631、环形刀刃632,连接轴631可滑动内置于所述固定孔,连接轴631的一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凹槽,连接轴631的一端为靠近所述后模槽的一端;环形刀刃632同轴设置于连接轴631的一端,且环绕所述凹槽设置。

驱动组件64与连接轴631相连接,并驱动连接轴631沿所述固定孔的轴线旋转移动。

出料装置7包括夹持机构71、第一滑道72、第二滑道73、一喷气机构74、一第三滑道75、挡板机构76,夹持机构71包括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分别连接于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的另一端,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槽和至少一个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与所述第二夹持槽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合围形成夹持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槽、第二夹持槽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夹持槽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于第一夹持件711,四个所述第二夹持槽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于第二夹持件712。

第一滑道72开口朝上设置于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的下方,且第一滑道72的进料端相对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设置;第二滑道73开口朝上设置于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的下方,且第二滑道73的进料端相对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设置;优选的,第一滑道72、第二滑道73固定于壳体1,且第一滑道72、第二滑道73沿出料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喷气机构74包括至少一个喷头741、至少一个进气管道742、气源743,喷头741设置于第二成型模62的上方,且喷头741的出气端相对第一成型模61设置;优选的,喷头7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喷头741间隔设置于第二成型模62的上方。

进气管道742与喷头741一一对应设置,且进气管道742的出气端与喷头741的进气端相连通;优选的,进气管道742的数量为两个,且进气管道742为万向管。

气源743的出气端与每一进气管道742的出气端均相连通,气源743可以为厂房内的供气源743,也可以与空气压缩机,优选的,气源743为空气压缩机,且气源743固定于第二固定板52。

第三滑道75倾斜设置,且第三滑道75的开口相对喷头741设置,且第三滑道75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成型模61远离第二成型模62的一侧,第三滑道75的另一端与第一滑道72的进料端相连通,且第三滑道75的开口朝向第二成型模62设置,优选的,第三滑道75固定于壳体1,第三滑道75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滑道72的进料端的上方,所述第三滑道75沿出料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挡板机构76包括一l型板761、一固定螺钉762,l型板761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挡板7611、第二挡板7612,第一挡板7611与第一成型模61的顶部平行设置,第一挡板7611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第一挡板7611沿所述通孔的轴线可转动设置于第一成型模61的顶部,第二挡板7612垂直连接于第一挡板7611,且第二挡板7612相对喷头741设置,固定螺钉762的螺纹端可转动穿过所述通孔,且螺纹连接于第一成型模61。

通过设置,l型板761,能防止喷头741喷出高压气体时边角料从第二成型模62上端面滑到壳体1内的其它区域,能限制边角料的滑动方向,使得边角料从第二成型模62滑向第三滑道75,通过设置固定螺钉762,使得l型板761相对喷头741的角度可以调节,可以根据需要调节l型板761相对喷头741的角度。

装夹装置8设置于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的上方,装夹装置8包括支撑机构81、至少一个装夹机构82、直线驱动机构83,装夹机构82与所述成型孔一一对应设置,装夹机构82用于夹持塑料器具;

直线驱动机构83与每一支撑机构81均相连接,用于装夹机构82沿所述成型孔的轴向移动;

有效的,每一装夹机构82包括一连接件821、一弹簧822、圆柱形毛刷823,连接件821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机构81,弹簧822的一端同轴连接于连接件821,圆柱形毛刷823同轴连接于弹簧822的另一端,且圆柱形毛刷823与所述夹持孔同轴设置;优选的,装夹机构8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装夹机构82均匀分布于支撑机构81。

优选的,圆柱形毛刷823包括固定轴8231、多个柔性丝8232,固定轴8231的一端同轴连接于弹簧822的另一端;柔性丝8232沿固定轴8231的径向设置,多个柔性丝8232均匀涉足于固定轴8231的另一端的外壁。

通过圆柱形毛刷823、支撑机构81、直线驱动机构83能将塑料器具从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上取下,圆柱形毛刷823能有效对塑料器具进行夹持,通过设置弹簧822,当圆柱形毛刷823插入的位置不对时,弹簧822能发生弯曲,防止圆柱形毛刷823、连接件821发生损坏。

优选的,支撑机构81包括第一支撑板811、第二支撑板812、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杆813、第三支撑板814、至少一个连接杆815,第一支撑板811、第二支撑板812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支撑板811设置于第二支撑板812的上方,第一支撑板81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第二支撑板812开设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贯穿第二支撑板812,优选的,第一导向孔数量为两个,螺纹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螺纹通孔沿第二支撑板812的长度均匀分布于第二支撑板812;第一导向杆813与所述第一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导向杆81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板812、另一端可滑动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直线驱动机构83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11上,且直线驱动机构83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撑板811并连接于第二支撑板812,直线驱动机构83可以为液压缸、气缸、电动推杆,进一步优选的,直线驱动机构83为气缸;优选的,第一导向杆813、第一导向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杆813相互平行设置于第二支撑板812;所述连接杆8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接杆815相互平行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11的四个角,且连接杆815与实施第一支撑板811、第二支撑板812垂直。

第三支撑板814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11的正上方,第三支撑板814相对直线驱动机构83、第一导向杆813设置有开口,且第三支撑板814连接于壳体1;连接杆815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811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板814。

优选的,连接件821为固定螺钉762,固定螺钉762的螺纹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通孔,且固定螺钉762的螺纹端连接于所述螺纹通孔。

在将弹簧822、固定轴8231安装在连接件821上时,直接将弹簧822的一端套设于连接件821的螺纹端,弹簧822与连接件821之间为过盈配合,将固定轴8231的一端同轴插设于弹簧822的另一端,固定轴8231与弹簧822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得连接件821、弹簧822、圆柱形毛刷823能方便的进行组装。

两个切割装置9,两个切割装置9对称设置于第二成型模62的上端和下端,每一切割装置9包括第一连接板91、第二连接板92、第三连接板93、固定气缸94、至少一个第二导向杆95、至少一个切割机构96、固定电机97,第一连接板91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连接于第二固定板52,第二连接板92设置于第二成型模62的上方,且于第一连接板91平行,第二导向杆95的一端垂直连接于第二连接板92、另一端可滑动穿过第二连接板92,优选的,第二导向杆9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杆95相互平行设置于第二连接板92;第三连接板93垂直连接于第二连接板92远离第一连接板91一端;固定气缸94固定于第一连接板91远离第二连接板92的一端,固定气缸94的输出轴可滑动穿过第一连接板91且连接于第二连接板92;

切割机构96与所述成型孔一一对应设置,每一切割机构96包括第一转轴961、支撑块962、第二转轴963、切割刀964,第一转轴961的一端竖直可转动穿过第三连接板93,支撑块962的一端沿第一转轴961的径向连接于第一转轴961的另一端,第二转轴963的一端竖直连接于支撑块962的另一端;切割刀964沿第一转轴961的径向连接于第二转轴963的另一端的外壁;优选的,切割机构96的数量为四个。

固定电机97设置于第三连接板93上,且固定电机97与每一第一转轴961均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转轴961沿自身轴线转动。

优选的,切割机构96的数量为四个,切割装置9还包括第一带轮机构98、第二带轮机构99,第一带轮机构98包括四个第一带轮981、三个第一皮带982,第一带轮981与第一转轴96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带轮981同轴且固定套设于相对应的第一转轴961,第一皮带982套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带轮981,第一皮带982的一端套设于一第一带轮981、另一端套设于相邻的另一第一带轮981,且每一第一带轮981上均套设有第一皮带982;第二带轮机构99包括第二带轮991、第三带轮992、第二皮带993,第二带轮991同轴且固定套设于一第一转轴961,第三带轮992同轴且固定套设于固定电机97的输出轴,第二皮带993的一端套设于第二带轮991、另一端套设于第三带轮99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挤出机3将高温的柔性的塑料挤出,挤出后的塑料为中空的管道,第二直线驱动件2j驱动第一活动滑块2c、夹持座2g、具5沿第一固定导轨2b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模腔与挤出机3的挤出口一一对应,启动第一直线驱动件2i,使得第一直线驱动件2i的两个输出轴向外伸出,第一直线驱动件2i的输出轴推动驱动臂2h的另一端向外运动,使得驱动臂2h的一端推动两个夹持座2g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前模板53抵接于后模板54,通过第一直线驱动件2i驱动夹持座2g、定型模具5沿靠近吹塑机4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模腔与吹塑机4的喷气头一一对应,控制吹塑机4的喷气头插入所述模腔,喷气头向模腔内通入高压气体,使得高温的柔性的塑料紧贴所述模腔的内壁,向前模板53、后模板54通入循环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对模腔内的塑料器具进行冷却,此时,塑料器具定型完成,第一直线驱动件2i的两个输出轴向内缩回,夹持座2g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前模板53与后模板54分开,此时塑料器具粘附在吹塑机4的喷气头上;第一直线驱动件2i驱动夹持座2g、定型模具5沿靠近挤出机3的方向运动,通过前模板53与后模板54取高温的柔性的塑料,当模腔与挤出机3的挤出口相对应时,定型孔与吹塑机4的喷气头一一对应,第一直线驱动件2i的输出轴向外伸出,使得两个夹持座2g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前模板53抵接于后模板54,此时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夹紧相对应的塑料器具,控制吹塑机4的喷气头向上运动,塑料器具脱离喷气头,第一直线驱动件2i驱动夹持座2g、定型模具5、成型模具6沿靠近装夹装置8的方向运动,直至成型模具6的成型孔与圆柱形毛刷823一一对应,启动切割装置9,固定气缸94的输出轴向外伸出,固定气缸94的输出轴推动第三连接板93、切割机构96向靠近塑料器具的方向运动,使得切割刀964插入相对应的塑料器具,启动固定电机97,固定电机97通过第一带轮981、第一皮带982、第二带轮991、第三带轮992、第二皮带993带动每一第一转轴961绕自身轴线转动,切割刀964绕第一转轴961的中轴线做周向运动,切割刀964运动一周后,将塑料器具的上端和下端切除;切除完后,关闭固定电机97,定气缸的输出轴带动第三连接板93、切割机构96向远离塑料器具的方向运动;对塑料器具进行切割的同时,向进气管道742内通入高压气体,当塑料器具上端的边角料被切除时,在高压气体的带动下冲向第三滑道75,并沿第三滑道75进入第一滑道72,塑料器具下端的边角料被切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滑道72内,并沿第一滑道72的出料方向排出壳体1外。

通过设置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装夹机构82、直线驱动机构83、第一滑道72、第二滑道73,能将切割产生的边角料与塑料器具进行分离,无人人工对边角料与塑料器具进行分离;通过设置喷头741、第三滑道75,能防止边角料停留在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上,将塑料器具上方的边角料通过喷头741、第三滑道75送入第一滑道72内,并从第一滑道72排出。

启动驱动组件64,驱动组件64使得连接轴631、环形刀刃632沿所述固定孔的轴线旋转移动,环形刀刃632对塑料器具的预定位置进行切割,能实现对塑料器具的孔的加工,冲孔完后,通过驱动组件64使得连接轴631、环形刀刃632沿所述固定孔的轴线旋转缩回,对塑料器具的孔的加工完成;

通过设置连接轴631、环形刀刃632、驱动组件64鞥自动的对塑料器具进行孔的加工,无需人手工加工孔。

启动直线驱动机构83,通过控制直线驱动机构83使得第二支撑板812,使得第二支撑板812带动装夹机构82沿靠近塑料器具的方向运动,使得圆柱形毛刷823插入塑料器具内,且圆柱形毛刷823的直径大于塑料器具的直径,当圆柱形毛刷823插入塑料器具内时,柔性丝8232发现形变,通过变形的柔性丝8232夹持住塑料器具,启动第一直线驱动件2i,通过驱动臂2h的推动两个夹持座2g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夹持座2g带动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松开塑料器具,塑料器具被固定在圆柱形毛刷823上,启动第二直线驱动件2j,通过第二直线驱动件2j带动第一活动滑块2c、夹持座2g、前模板53、后模板54、第一成型模61、第二成型模62朝靠近挤出机3的方向运动,当所述模腔与挤出机3的挤出口一一对应时,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与塑料器具一一对应。

启动第一直线驱动件2i,使得两个夹持座2g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两个夹持座2g相互靠近,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夹持住相对应的塑料器具,控制直线驱动机构83,使得第二支撑板812带动装夹机构82沿远离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的方向运动,使得圆柱形毛刷823脱离塑料器具,当圆柱形毛刷823脱离塑料器具后,启动第一直线驱动件2i使得两个夹持座2g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两个夹持座2g相互远离,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相互远离,第一夹持件711、第二夹持件712松开塑料器具,塑料器具向下掉落并落入第二滑道73内,经第二滑道73排出壳体1外。

实施例二:

如图1至18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箱体之处不在阐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64包括多个驱动单元641,驱动单元641与连接轴63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驱动单元64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411、连接块6412、活动块6413、固定块6414,第一驱动电机6411的外壳固定于第二成型模62,第一驱动电机6411的输出轴与连接轴631同轴设置;连接块6412设置于第二成型模62外,连接块6412沿所述固定孔的轴向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的竖直截面呈方形,连接块6412经所述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可滑动套设于第一驱动电机6411的输出轴;活动块6413配合内置于所述第二连通孔,且活动块6413可相对所述第二连通孔滑动,活动块6413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6411的输出轴;优选的,活动块641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直径。

固定块6414内置于所述固定孔,且固定块6414沿所述固定孔的轴向开设有一第一螺纹孔,连接轴631的外壁相对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有外螺纹,连接轴631同轴且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块6414的第一螺纹孔,连接轴631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块6412。

当需要通过连接轴631、环形刀刃632对塑料器具进行孔的加工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411,第一驱动电机6411带动活动块6413转动,活动块6413带动连接块6412转动,连接块6412带动连接轴631转动,由于连接轴631与固定块6414螺纹连接,连接轴631转动时边转动边沿固定孔的轴向移动,连接轴631移动时带动连接块6412移动,连接块6412相对活动块6413发生轴向的移动,连接轴631的带动环形刀刃632移动,通过环形刀刃632对塑料器具进行孔的加工,当孔加工完成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411,使得第一驱动电机6411的输出轴反向转动,活动块6413带动连接块6412、连接轴631转动,连接轴631带动连接块6412回缩,使得环形刀刃632缩回固定孔内关闭第一驱动电机6411。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6411、连接块6412、活动块6413、固定块6414,使得连接轴631能以边旋转边前进的方式对塑料器具进行孔的加工,能减小环形刀刃632对塑料器具的压力,防止塑料器具发生形变。

实施例三:

如图19至23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箱体之处不在阐述,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6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电机642、活动板643、电动推杆644、至少一个连接导轨645、连接滑块646,第一驱动电机642与连接轴63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驱动电机64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连接轴631;活动板643与每一第一驱动电机642均相连接;电动推杆644固定于第二成型模62,电动推杆644的输出轴连接于活动板643,且电动推杆644的输出轴与连接轴631平行设置,连接导轨645沿连接轴631的轴向连接于第二成型模62;连接滑块646连接于每一连接导轨645,且连接滑块646连接于活动板643。优选的,第一驱动电机642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连接导轨6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导轨645沿第一驱动电机642的输出轴对称设置,连接滑块646可滑动连接于两个连接导轨645。

当需要对塑料器具进行孔的加工时,启动电动推杆644,电动推杆644的输出轴推动活动板643、第一驱动电机642、连接轴631、环形刀刃632沿固定孔的轴向边转动边移动,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42,第一驱动电机642的输出轴电带动连接轴631、环形刀刃632转动,使得环形刀刃632边转动边前进,通过环形刀刃632对塑料器具进行切割,实现了塑料器具的孔的加工,加工完成后,控制电动推杆644的输出轴回缩,使得活动板643、第一驱动电机642、连接轴631、环形刀刃632复位,使得环形刀刃632缩回古代孔内。

通过设置电动推杆644、活动板643、连接导轨645、连接滑块646、第一驱动电机642,方便实现的连接轴631转动的同时前后移动。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