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彩色仪表盘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768发布日期:2020-05-26 18:17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彩色仪表盘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彩色仪表盘的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在日常的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现有的注塑模具成型技术为采用熔融的胶料从进胶口进胶,熔融的胶料依次经过进胶口、横流道和竖流道进入产品形腔内部,开模时竖流道和产品形腔的连通处易产生胶料残留,如果竖流道的内径过大,还会导致胶料残留过多从而无法脱离的现象,此时需要人工将连通处剪断,这样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过多的胶料残留还会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剪断水口的用于生产汽车彩色仪表盘的模具。

由上述方案可见,该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后模板、顶针固定板、顶针底板以及底座,前模板内镶嵌有前模仁,后模板内镶嵌有后模仁,相对设置的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形成有两个产品型腔,模具还包括进胶口和定位环,进胶口依次穿过面板和前模板,定位环将进胶口固定在面板上,前模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横流道,在横流道上设置有竖流道,竖流道与横流道相连通,竖流道向下延伸并与产品形腔相连通,在竖流道的顶部设置有勾针,勾针从下向上穿过水口板并固定在面板上;竖流道包括竖直向下的连通部和点胶口,点胶口的纵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下底与连通部相连通,梯形的上底与产品形腔相连通。

优选地,横流道包括一条横主流道和四条横分流道,横主流道设置在横分流道的中部并连通四个横分流道,四个横分流道对称设置在两个产品形腔的上部,即每个产品形腔的上部均设置有两个横分流道,横分流道沿着对应的产品形腔对角线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方案中,熔融胶料依次经进胶口、横流道和竖流道流入产品形腔内部。竖流道包括竖直向下的连通部和点胶口,点胶口的纵截面形状为倒放的梯形,梯形的下底位于上底的上端,这样点胶口与产品形腔的连通处的内径就远小于连通部的内径,这样点胶口从产品形腔脱离时产生的胶料残留就会减少,这样就不会因为胶料残留过多出现点胶口无法从产品形腔中脱离的现象,也就不需要人工去剪断水口。

进一步的方案是,前模仁内设置有第一冷却水通道,后模仁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水通道,前模板内设置有第三冷却水通道,后模板内设置有第四冷却水通道,前模板设置有第一水嘴,后模板设置有第二水嘴,第一水嘴、第三冷却水通道以及第一冷却水通道依次连通,第二水嘴、第四冷却水通道以及第二冷却水通道依次连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前模板上第一冷却水通道与第三冷却水通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后模板上第二冷却水通道与第四冷却水通道连通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水嘴与第二水嘴均与冷凝管相连通,当熔融胶料进入到产品形腔内部时,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凝液,冷凝液经冷凝管流经第一水嘴、第三冷却水道和第一冷却水道,再经第一水嘴流出;冷凝液经冷凝管流经第二水嘴、第四冷却水道和第二冷却水道,再经第二水嘴流出,这样冷凝液就可以流通到前模仁和后模仁内部。流通的冷凝液可以使得前模仁和后模仁的温度快速降低,从而加快产品形腔内的熔融胶料的冷却成型速度。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以防止冷凝液泄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顶针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件,第一限位部件通过螺钉固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底座与顶针底板之间均匀地布置有多个第二限位部件。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限位部件固定在顶针底板的底部并与底座抵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模具还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弹性部件分别设置在顶针固定板的两侧,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顶针固定板抵接,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后模板抵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部件为弹簧。

在上述方案中,底座向上运动,推动顶针固定板向上运动,顶针将产品顶出,此时弹簧被压缩。将产品取出后,压缩的弹簧被释放,弹簧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推动顶针固定板复位,这样可以保证顶针回复到原位置,保证下次注塑成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竖流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模仁和后模仁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顶针固定板和顶针底板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沿图5a-a方向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1、水口板2、前模板3、后模板4、顶针固定板5、顶针底板6以及底座7,前模板3内镶嵌有前模仁31,后模板4内镶嵌有后模仁41,相对设置的前模仁31与后模仁41之间形成有两个产品型腔,模具还包括进胶口8和定位环9,进胶口8依次穿过面板1和前模板3,定位环9将进胶口8固定在面板1上,前模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横流道32,在横流道32上设置有竖流道33,竖流道33与横流道32相连通,竖流道33向下延伸并与产品形腔相连通,在竖流道33的顶部设置有勾针10,勾针10从下向上穿过水口板2并固定在面板1上。横流道32包括一条横主流道321和四条横分流道322,横主流道321设置在横分流道322的中部并连通四个横分流道322,四个横分流道322对称设置在两个产品形腔的上部,即每个产品形腔的上部均设置有两个横分流道322,横分流道322沿着对应的产品形腔对角线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熔融胶料依次经进胶口8、横流道32和竖流道33流入产品形腔内部。当熔融胶料在产品形腔内填充完毕后,面板1和水口板2向上运动,带动勾针10向上运动,勾针10带动竖流道33和横流道32向上运动,实现竖流道33和产品形腔的脱离。待竖流道33从产品形腔脱离后,对于产品形腔内部的熔融胶料进行冷却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竖直放置的分解图,本实施例中的模具在实际应用中沿水平方向放置,即在实际使用时从左至右依次为面板1、水口板2、前模板3、后模板4、顶针固定板5、顶针底板6以及底座7,为了方便叙述和观看,将以上结构竖直放置,在叙述时按照竖直方向的视角来叙述。

参见图2,竖流道33包括竖直向下的连通部331和点胶口332,点胶口332的纵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下底与连通部331相连通,梯形的上底与产品形腔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熔融胶料依次经进胶口8、横流道32和竖流道33流入产品形腔内部。竖流道33包括竖直向下的连通部331和点胶口332,点胶口332的纵截面形状为倒放的梯形,梯形的下底位于上底的上端,这样点胶口332与产品形腔的连通处的内径就远小于连通部331的内径,这样点胶口332在从产品形腔脱离时产生的胶料残留就会减少,这样就不会因为胶料残留过多出现点胶口332无法从产品形腔中脱离的现象,也就不需要人工去剪断水口。竖流道的进胶角度可以沿产品形腔的法线方向左右调整,进胶角度的调整范围为60°。

参见图1和图3,前模仁31内设置有第一冷却水通道34,后模仁内41设置有第二冷却水通道42,前模板3内设置有第三冷却水通道35,后模板4内设置有第四冷却水通道43,前模板3设置有第一水嘴36,后模板4设置有第二水嘴44,第一水嘴36、第三冷却水通道35以及第一冷却水通道34依次连通,第二水嘴44、第四冷却水通道43以及第二冷却水通道42依次连通。前模板3上第一冷却水通道34与第三冷却水通道35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7,后模板4上第二冷却水通道42与第四冷却水通道43连通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嘴36与第二水嘴44均与冷凝管相连通,当熔融胶料进入到产品形腔内部时,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凝液,冷凝液经冷凝管流经第一水嘴36、第三冷却水道35和第一冷却水道34,再经第一水嘴36流出;冷凝液经冷凝管流经第二水嘴44、第四冷却水道43和第二冷却水道42,再经第二水嘴44流出,这样冷凝液就可以流通到前模仁31和后模仁41内部。流通的冷凝液可以使得前模仁31和后模仁41的温度快速降低,从而加快产品形腔内的熔融胶料的冷却成型速度。第一密封圈37和第二密封圈45可以防止冷凝液泄漏。

参见图4,在顶针固定板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件51,第一限位部件51通过螺钉52固定。

参见图5和图6,底座7与顶针底板6之间均匀地布置有多个第二限位部件61。第二限位部件61固定在顶针底板6的底部并与底座7抵接。模具还包括弹性部件11,弹性部件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弹性部件11分别设置在顶针固定板5的两侧,弹性部件11的第一端与顶针固定板5抵接,弹性部件11的第二端与后模板4抵接。优选地,弹性部件11为弹簧,限位部件61为螺钉。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7向上运动,推动顶针固定板5向上运动,顶针将产品顶出,此时弹簧11被压缩。将产品取出后,压缩的弹簧11被释放,弹簧11恢复到初始的状态,推动顶针固定板5复位,这样可以保证顶针回复到原位置,保证下次注塑成型的精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