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制品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2452发布日期:2020-08-05 02:0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制品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制品模具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制品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成型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塑料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但是,在熔化的塑料注入到模腔的过程中,由于熔液温度较高,其内部往往会产生气泡,导致出模后的塑胶制品内部带有空隙,从而影响塑胶制品的品质。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制品成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背景技术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塑胶制品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上模具、下模具、卸料板和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形成的成型腔,所述的卸料板和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两侧上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方设置有顶梁,所述的顶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通过固定座进行固定,固定座和顶梁之间设置有升降气缸,电机的旋转轴上连接有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与电机的旋转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搅拌轴穿过顶梁和上模具并伸入到所述的型腔内。优选地,所述的卸料板的底部设置有卸料气缸,所述的卸料气缸与底座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合气缸,所述开合气缸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成型腔上方一侧连接有进料管。优选地,所述成型腔上方另一侧连接有排气管。优选地,所述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置有密封条。优选地,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制品成型装置,通过在顶梁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旋转轴连接有搅拌轴,通过搅拌轴对塑胶熔液进行搅拌,使得熔液更加均匀,防止熔液内部产生气泡,从而保证塑胶制品的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制品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底座2上模具3下模具4卸料板5成型腔6支撑杆7顶梁8电机9固定座10升降气缸11搅拌轴12卸料气缸13开和气缸14进料管15排气管16密封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塑胶制品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上模具2、下模具3、卸料板4和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形成的成型腔5,所述的卸料板4和下模具3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设置有密封条16,通过设置的密封条16,能够增加上模具2与下模具3之间的紧密程度,防止密封不良造成的质量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的两侧上方设置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上方设置有顶梁7,所述的顶梁7上设置有电机8,所述的电机8通过固定座9进行固定,固定座9和顶梁7之间设置有升降气缸10,通过升降气缸10对固定座9的高度进行控制;电机8的旋转轴上连接有搅拌轴11,所述的搅拌轴11与电机8的旋转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搅拌轴11穿过顶梁7和上模具2并伸入到所述的型腔5内。通过搅拌轴11对型腔5内的塑胶熔液进行搅拌,使得熔液更加均匀,防止熔液内部产生气泡,从而保证塑胶制品的品质。进一步地,所述的卸料板4的底部设置有卸料气缸12,所述的卸料气缸12与底座1固定连接。能够实现塑料制品成型后的自动化脱模,防止塑料制品在脱模时受到损坏,同时增加脱模效率,增加生产效率;所述的底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合气缸13,所述开合气缸13与支撑杆6固定连接。能够在产品成型后,实现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自动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腔5上方一侧连接有进料管14。所述成型腔5上方另一侧连接有排气管15。通过设置的进料管14和排气管15,能够将原料注入至成型腔5,并通过原料的挤压排出成型腔5内部的空气,从而实现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