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9179发布日期:2020-04-07 21:4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由于只能上下垂直进行开模,而针对一些复杂产品的注塑,需要采用模具行位,模具的行位结构,是指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从作用位置分为下模行位、上模行位、斜行位。

但是现有的行位结构对于具有特殊结构的产品,很难进行脱模,例如,现有的产品下部内侧设置有一定深度的凹孔,使用普通的行位结构难以脱模。在设计及制造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且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在申请号为201521013382.8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行位联动脱模机构,包括:前模,前模包括前模板及与前模板固定的前模仁;后模,后模与前模可开合,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仁、第一行位机构和第二行位机构,前模板与后模板打开时,斜导柱通过斜导孔驱使第一行位机构向后模板一侧滑动,第一行位机构向后模板一侧滑动时,拨块随之滑动,进而通过拨块孔驱使第二行位机构向后模板一侧滑动,使镶针收回至后模仁内。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中公开的行位联动脱模机构,结构设置粗糙,不能对具有特殊结构的产品进行脱模,采用上述行位联动脱模机构,在对复杂结构的产品进行脱模时有很大的难度,且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包括有抽芯油缸、导轨、第一连动杆、第二连动杆、导向块、限位块和行位模块,所述导轨位于第一连动杆的侧边,且固定位置用于限制第一连动杆,防止其左右偏移,所述抽芯油缸的输出轴与第一连动杆连接,且所述抽芯油缸能够驱动第一连动杆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穿槽,且所述导向块位置固定,所述第二连动杆的下部穿过穿槽后与第一连动杆连接,且第一连动杆前后移动时由于导向块的限制能够带动第二连动杆上下移动,所述行位模块设置于第二连动杆的上部,且所述第二连动杆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行位模块左右移动,所述限位块位于行位模块的下方,且位置固定,用于限制行位模块不能往下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模具的后模包括有模芯和模架,所述抽芯油缸、导轨、导向块均固定在模架上,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模芯上,行位模块穿过模芯横向插入产品内侧的凹孔中托住凹孔,通过上述设置,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动杆与第二连动杆连接的一端为斜面结构,所述第一连动杆的斜面结构上设置有t形槽,所述第二连动杆的下部为与第一连动杆相适配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二连动杆的斜面结构设置有与t形槽相适配的t形凸块,所述t形凸块能够在t形槽内滑动,当第一连动杆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时,由于第二连动杆限制在导向块的穿槽内,从而限制第二连动杆沿其高度方向在t形槽的高度范围内上下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导向块固定在模架上,使穿槽的位置固定,将第二连动杆的前后左右均限制住,使第二连动杆只能上下移动,通过上述设置,使抽芯油缸带动第一连动杆前后移动时,由于t形凸块与t形槽的设置,从而带动第二连动杆上下移动,再带动行位模块插入或者脱离产品上的凹孔,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行位模块包括有基座、连接座和支撑凸起,所述基座位于限位块的上方,所述连接座的下部与基座一体成型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上部一体成型连接有所述支撑凸起。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凸起与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相适配,通过行位模块的设置,能够在第二连动杆的带动下,使支撑凸起插入或者脱离产品上的凹孔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起设置于连接座的侧面上部,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支撑凸起的另一侧面为斜面,且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连接座的侧面围合形成夹槽,所述基座内设置有倾斜角度与连接座的斜面一致的斜向设置的穿孔,所述穿孔与夹槽连通后形成斜向的导槽,所述第二连动杆的上部穿过所述导槽从而实现带动行位模块左右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二连动杆上下移动时,由于斜向导槽的设置,且基座的底部有固定位置的限位块,防止其往下移动,因此能够带动行位模块左右移动,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起、连接座、基座连接后形成z字形结构的行位模块。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第二连动杆带动行位模块左右移动,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动杆的上部设置有与斜向的导槽相适配的斜向铲基,所述斜向铲基的左侧为与导槽的倾斜角度相一致的斜面结构,所述斜向铲基的右侧设有一个缺口,所述缺口的侧壁为与导槽的倾斜角度相一致的斜面结构,所述缺口的底面为与基座底面平行的平面结构,使斜向铲基穿过导槽时,位于穿孔右侧的基座部分卡在缺口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二连动杆上下移动时,由于斜向铲基的斜面结构与缺口的结构设置,使行位模块被推着左右移动,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设有插槽,所述斜向铲基穿过插槽伸入导槽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使限位块能够限制行位模块往下移动,又不影响斜向铲基的上下移动,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地,导向块为2个,2个导向块通过穿槽分别套设在第二连动杆的上部与下部,且2个导向块均位于限位块和第一连动杆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2个导向块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限制第二连动杆只能在其高度方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动杆与第二连动杆的斜面结构的倾斜角度均为50°。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使该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的使用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的前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包括有抽芯油缸1、导轨2、第一连动杆3、第二连动杆4、导向块5、限位块6和行位模块7,导轨2位于第一连动杆3的侧边,且固定位置用于限制第一连动杆3,防止其左右偏移,抽芯油缸1的输出轴11与第一连动杆3连接,且抽芯油缸1能够驱动第一连动杆3沿着导轨2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导向块5上开设有穿槽51,且导向块5位置固定,第二连动杆4的下部穿过穿槽51后与第一连动杆3连接,且第一连动杆3前后移动时由于导向块5的限制能够带动第二连动杆4上下移动,行位模块7设置于第二连动杆4的上部,且第二连动杆4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行位模块7左右移动,限位块6位于行位模块7的下方,且位置固定,用于限制行位模块7,使其不能往下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模具的后模包括有模芯和模架,抽芯油缸1、导轨2、导向块5均固定在模架上,限位块6固定在模芯上,行位模块7穿过模芯横向插入产品内侧的凹孔中托住凹孔,通过上述设置,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1带动行位模块7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动杆3与第二连动杆4连接的一端为斜面结构,第一连动杆3的斜面结构上设置有t形槽31,第二连动杆4的下部为与第一连动杆3相适配的斜面结构,第二连动杆4的斜面结构设置有与t形槽31相适配的t形凸块41,t形凸块41能够在t形槽31内滑动,当第一连动杆3沿着导轨2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时,由于第二连动杆4限制在导向块5的穿槽51内,从而限制第二连动杆4沿其高度方向在t形槽31的高度范围内上下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导向块5固定在模架上,使穿槽51的位置固定,将第二连动杆4的前后左右均限制住,使第二连动杆4只能上下移动,通过上述设置,使抽芯油缸1带动第一连动杆3前后移动时,由于t形凸块41与t形槽31的设置,从而带动第二连动杆4上下移动,再带动行位模块7插入或者脱离产品上的凹孔,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1带动行位模块7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行位模块7包括有基座71、连接座72和支撑凸起73,基座71位于限位块6的上方,连接座72的下部与基座71一体成型连接,连接座72的上部一体成型连接有支撑凸起73。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凸起73与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相适配,通过行位模块7的设置,能够在第二连动杆4的带动下,使支撑凸起73插入或者脱离产品上的凹孔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1带动行位模块7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凸起73设置于连接座72的侧面上部,连接座72远离支撑凸起73的另一侧面为斜面,且连接有限位板74,限位板74与连接座72的侧面围合形成夹槽74,基座71内设置有倾斜角度与连接座72的斜面一致的斜向设置的穿孔711,穿孔711与夹槽74连通后形成斜向的导槽75,第二连动杆4的上部穿过导槽75从而实现带动行位模块7左右移动。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二连动杆4上下移动时,由于斜向导槽75的设置,且基座71的底部有固定位置的限位块6,防止其往下移动,因此能够带动行位模块7左右移动,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1带动行位模块7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凸起73、连接座72、基座71连接后形成z字形结构的行位模块7。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第二连动杆4带动行位模块7左右移动,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1带动行位模块7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动杆4的上部设置有与斜向的导槽75相适配的斜向铲基42,斜向铲基42的左侧为与导槽75的倾斜角度相一致的斜面结构,斜向铲基42的右侧设有一个缺口421,缺口421的侧壁为与导槽75的倾斜角度相一致的斜面结构,缺口421的底面为与基座71底面平行的平面结构,使斜向铲基42穿过导槽75时,位于穿孔711右侧的基座71部分卡在缺口421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二连动杆4上下移动时,由于斜向铲基42的斜面结构与缺口421的结构设置,使行位模块7被推着左右移动,使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1带动行位模块7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6设有插槽61,斜向铲基42穿过插槽61伸入导槽75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使限位块6能够限制行位模块7往下移动,又不影响斜向铲基42的上下移动,使用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块5为2个,2个导向块5通过穿槽51分别套设在第二连动杆4的上部与下部,且2个导向块5均位于限位块6和第一连动杆3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2个导向块5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限制第二连动杆4只能在其高度方向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动杆3与第二连动杆4的斜面结构的倾斜角度均为50°。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设置,使该多连动后模内斜行位脱模结构的使用效果更好。

在具体运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开模时,抽芯油缸1驱动第一连动杆3沿着导轨2的长度方向往后移动,带动第二连动杆4往下移动,从而带动行位模块7往前移动使支撑凸起73脱离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内斜行位脱模结构具有多连动结构,能够通过一个抽芯油缸带动行位模块插入产品下部内侧的凹孔,开模前脱离凹孔,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