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模具未充分填充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9169发布日期:2020-05-01 17:0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模具未充分填充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模具未充分填充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注塑产品的加工时,通常需要用到注塑模具,而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而注塑模具的使用时,都是需要将注塑材料注入模具中进行定型后取出。

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

1、在利用注塑模具进行注塑加工时,需要将注塑材料注入模具的内腔中,但是由于注塑步骤是在常压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会伴随着空气一起进入,混合在注塑材料中,注入后便会形成气泡,导致成型后的工件尺寸不够标准,填充不够充分;

2、在进行注塑模具的注塑加工时,缺乏必要的密封结构加以配合,导致模具内部存在气体泄漏,成型后的工件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模具未充分填充的注塑模具,解决了注塑加工时模具内材料填充不够充分和注塑模具的密封性需要加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模具未充分填充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密封圈、上模、过滤筒和进气管,所述密封圈设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上模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上模的上端设有螺纹注塑口,所述螺纹注塑口的内部安装有中空螺纹管,所述中空螺纹管的底端安装有排气嘴,所述中空螺纹管的上方安装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上方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过滤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下方的过滤筒内部安装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下方的过滤筒内部安装有第二滤网,所述螺纹注塑口一侧的上模内部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表面安装有排气阀。

优选的,所述下模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凸起,所述上模内侧的底端设有内螺纹槽,所述下模通过外螺纹凸起与上模内的内螺纹槽转动连接,且外螺纹凸起外侧套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中空螺纹管的上端通过第二螺纹接口与过滤筒连接,所述过滤筒的上端通过第一螺纹接口与进气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内部设有注塑腔,所述注塑腔的内部放置有注塑材料。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底端穿过上模和固定块位于注塑腔内,所述排气管的上端伸出上模上方。

优选的,所述排气嘴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出气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模具未充分填充的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模、下模、排气管、进气管、过滤筒、中空螺纹管、排气嘴,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注塑模具注塑时注塑材料填充不充分的问题发生,能够最大化的将注塑材料内的空气排出,提高产品的成型合格率,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注塑加工时模具内材料填充不够充分的问题,在进行注塑加工时,将上模与下模固定,将浇口套放置在螺纹注塑口上,向注塑腔内注入注塑材料,当注塑材料注入后,其内部会存在一定的气泡和空气,此时将浇口套拿走,将排气嘴安装于中空螺纹管的底端,将中空螺纹管旋入螺纹注塑口内,在其上端通过过滤筒底部的第二螺纹接口与过滤筒连接,过滤筒上方通过第一螺纹接口与进气管连接,而进气管与外界的供气设备连接,供气设备通过进气管向注塑腔内部供气,进行增压,气体通过过滤筒内的第一滤网、活性炭及第二滤网实现多重过滤吸附,除去杂质及异味,提供新鲜的空气,随后通过中空螺纹管内进入排气嘴,通过排气嘴底部的出气孔均匀排出,对注塑腔内进行增压,将注塑材料内的气泡挤压排出至注塑材料上方的注塑腔内,增压一段时间后,通过排气阀打开排气管,将多余的空气排出,如此反复几次后,排净气泡后,即可进行注塑定型作业。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圈、上模、下模,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密封结构,避免了气体的散失,减少空气对注塑产品的影响,有效的解决了注塑模具的密封性需要加强的问题,在上模与下模连接时,通过在下模上端的外螺纹凸起外侧套设有密封圈,再将下模通过外螺纹凸起与上模内的内螺纹槽转动连接,实现固定,并利用密封圈隔绝上模与下模之间缝隙,避免空气的进入,实现良好的密封功能,增加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与下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筒与中空螺纹管的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气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下模;2、密封圈;3、上模;4、固定块;5、排气管;6、排气阀;7、中空螺纹管;8、过滤筒;9、进气管;10、第一螺纹接口;11、第二螺纹接口;12、螺纹注塑口;13、排气嘴;14、注塑腔;15、注塑材料;16、内螺纹槽;17、外螺纹凸起;18、第一滤网;19、活性炭;20、第二滤网;21、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模具未充分填充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1、密封圈2、上模3、过滤筒8和进气管9,所述密封圈2设置于上模3和下模1之间,下模1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凸起17,上模3内侧的底端设有内螺纹槽16,下模1通过外螺纹凸起17与上模3内的内螺纹槽16转动连接,且外螺纹凸起17外侧套设有密封圈2,在上模3与下模1连接时,通过在下模1上端的外螺纹凸起17外侧套设有密封圈2,再将下模1通过外螺纹凸起17与上模3内的内螺纹槽16转动连接,实现固定,并利用密封圈2隔绝上模3与下模1之间缝隙,避免空气的进入,实现良好的密封功能,增加产品合格率,上模3和下模1的内部设有注塑腔14,注塑腔14的内部放置有注塑材料15,上模3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块4,上模3的上端设有螺纹注塑口12,螺纹注塑口12的内部安装有中空螺纹管7,中空螺纹管7的底端安装有排气嘴13,排气嘴13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出气孔21,中空螺纹管7的上方安装有过滤筒8,过滤筒8的上方安装有进气管9,中空螺纹管7的上端通过第二螺纹接口11与过滤筒8连接,过滤筒8的上端通过第一螺纹接口10与进气管9连接,过滤筒8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滤网18,第一滤网18下方的过滤筒8内部安装有活性炭19,活性炭19下方的过滤筒8内部安装有第二滤网20,螺纹注塑口12一侧的上模3内部安装有排气管5,排气管5的表面安装有排气阀6,排气管5的底端穿过上模3和固定块4位于注塑腔14内,排气管5的上端伸出上模3上方,在进行注塑加工时,将上模3与下模1固定,将浇口套放置在螺纹注塑口12上,向注塑腔14内注入注塑材料15,当注塑材料15注入后,其内部会存在一定的气泡和空气,此时将浇口套拿走,将排气嘴13安装于中空螺纹管7的底端,将中空螺纹管7旋入螺纹注塑口12内,在其上端通过过滤筒8底部的第二螺纹接口11与过滤筒8连接,过滤筒8上方通过第一螺纹接口10与进气管9连接,而进气管9与外界的供气设备连接,供气设备通过进气管9向注塑腔14内部供气,进行增压,气体通过过滤筒8内的第一滤网18、活性炭19及第二滤网20实现多重过滤吸附,除去杂质及异味,提供新鲜的空气,随后通过中空螺纹管7内进入排气嘴13,通过排气嘴13底部的出气孔21均匀排出,对注塑腔14内进行增压,将注塑材料15内的气泡挤压排出至注塑材料15上方的注塑腔14内,增压一段时间后,通过排气阀6打开排气管5,将多余的空气排出,如此反复几次后,排净气泡后,即可进行注塑定型作业。

工作原理:在进行注塑加工时,将上模3与下模1固定,通过在下模1上端的外螺纹凸起17外侧套设有密封圈2,再将下模1通过外螺纹凸起17与上模3内的内螺纹槽16转动连接,并利用密封圈2隔绝上模3与下模1之间缝隙,将浇口套放置在螺纹注塑口12上,向注塑腔14内注入注塑材料15,当注塑材料15注入后,其内部会存在一定的气泡和空气,此时将浇口套拿走,将排气嘴13安装于中空螺纹管7的底端,将中空螺纹管7旋入螺纹注塑口12内,在其上端通过过滤筒8底部的第二螺纹接口11与过滤筒8连接,过滤筒8上方通过第一螺纹接口10与进气管9连接,而进气管9与外界的供气设备连接,供气设备通过进气管9向注塑腔14内部供气,进行增压,气体通过过滤筒8内的第一滤网18、活性炭19及第二滤网20实现多重过滤吸附,除去杂质及异味,提供新鲜的空气,随后通过中空螺纹管7内进入排气嘴13,通过排气嘴13底部的出气孔21均匀排出,对注塑腔14内进行增压,将注塑材料15内的气泡挤压排出至注塑材料15上方的注塑腔14内,增压一段时间后,通过排气阀6打开排气管5,将多余的空气排出,如此反复几次后,排净气泡后,即可进行注塑定型作业,完成注塑。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模3、下模1、排气管5、进气管9、过滤筒8、中空螺纹管7、排气嘴13、密封圈2结构,解决了注塑加工时模具内材料填充不够充分和注塑模具的密封性需要加强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