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产品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3883发布日期:2020-08-21 16:1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塑料产品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产品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产品加工完成后一般温度较高,不能直接用手接触,如果将高温的产品堆放在一起,由于温度过高,热量散失不掉很容易造成产品变形,影响产品品质。

目前,现在的塑料产品在进行冷却时,主要是通过冷却液浸润的方式冷却产品,将塑胶产品一般直接浸入冷却液,例如水,中进行冷却。然而,这种冷却方式由于塑胶产品受热不均,容易导致产品开裂,且浸润冷却的方式需要的冷却液的量很大。

此外,现有技术中在产品冷却完后,需要采用人工将冷却好的产品进行搬运,后在进行干燥处理,这种工作方式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便,能够减少生产成本,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能够起到较好的冷却效果的塑料产品冷却装置。

一种塑料产品冷却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及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上,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安装架及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的第一端设置有产品输入区,所述安装架设置有冷却区,所述安装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产品输出区,所述产品输入区、所述冷却区及所述产品输出区顺序连接,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产品输入区、所述冷却区及所述产品输出区上;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箱、风扇、抽风管道及空压机,所述冷却箱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冷却箱罩设于所述冷却区的上方,所述冷却箱靠近所述产品输出区的一侧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风扇嵌置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风扇用于在产品输送至所述冷却区时向所述冷却区送风,所述抽风管道设置于所述冷却箱内,所述抽风管道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朝向所述冷却区设置,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气体通道,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设置于所述冷却箱靠近所述产品输入区的一端上,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空压机用于在所述风扇向所述冷却区送风时从所述冷却区内抽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箱与所述传送带之间设置有产品传输通道,所述产品传输通道用于使产品从所述产品输入区传输至所述产品输出区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的送风方向与所述传送带所在的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30°~60°;

所述冷却箱靠近所述产品输入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挡风软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箱靠近所述产品输入区的一端上,所述感应装置分别与所述风扇及所述空压机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风管道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抽风管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却箱内,且两条所述抽风管道相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风管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进气孔,各所述进气孔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抽风管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风管道上设置有弧形面,各所述进气孔等间距分布于所述弧形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第二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箱包括外框体及内框体,所述外框体套置与所述内框体外,且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设置有所述气体通道;

所述抽风管道设置于所述内框体上,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

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设置于所述外框体靠近所述产品输入区的一端上,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多个所述风扇,所述冷却箱靠近所述产品输出区的一侧面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口,各所述风扇一一对应嵌置于各所述安装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首先,通过在所述传送机构上设置所述冷却机构,使得冷却产品的整个机构较为简便,即产品在传送的过程中就能将产品冷却,且冷却后无需人工再将其干燥和搬运的操作,简化了操作流程,减少了人工操作,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箱、风扇、抽风管道及空压机,所述传送带将带有热量的产品传送至所述冷却区,所述冷却箱罩设在所述冷却区上,通过所述风扇向内吹风的同时所述空压机将吹出来的热量吸取,进而使得产品上的热量更快散发出来,能够起到较好的冷却效果,且能有效减少操作车间内的整体热量,有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塑料产品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塑料产品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塑料产品冷却装置在a处的放大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塑料产品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塑料产品冷却装置10包括:传送机构100及冷却机构200,所述冷却机构200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100上,所述传送机构100用于传送产品,即,产品在所述传送机构100上传送,以便于将产品传送至所述冷却机构200进行冷却操作;所述冷却机构200用于冷却在所述传送机构100上传送的产品,即,所述冷却机构200对在所述传送机构100上传送的产品起冷却的作用。

请参阅图1,所述传送机构100包括安装架110及传送带120,所述传送带120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10上,所述安装架110的第一端设置有产品输入区111,所述安装架110设置有冷却区112,所述安装架110的第二端设置有产品输出区113,所述产品输入区111、所述冷却区112及所述产品输出区113顺序连接,所述传送带120位于所述产品输入区111、所述冷却区112及所述产品输出区113上,即,所述传送带120将产品从所述产品输入区111向所述产品输出区113,期间经过所述冷却区112,传送带120上的产品在所述冷却区112冷却后传送至所述产品输出区113,从而完成所述传送机构100传送产品的操作。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冷却机构200包括冷却箱210、风扇220、抽风管道230及空压机(图未示),所述冷却箱210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10上,所述冷却箱210罩设于所述冷却区112的上方,例如,所述冷却箱210位于所述冷却区112的正上方。所述冷却箱210靠近所述产品输出区113的一侧面开设有安装口211,所述风扇220嵌置于所述安装口211内,所述风扇220用于在产品输送至所述冷却区112时向所述冷却区112送风,即,所述风扇220的向所述冷却区112吹风,用以带走进入所述冷却区112内产品的热量,使带有热量的产品的温度有所降低。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抽风管道230设置于所述冷却箱210内,所述抽风管道230上开设有进气孔231,所述进气孔231朝向所述冷却区112设置,所述冷却箱210内设置有气体通道212,所述进气孔231与所述气体通道212连通,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240设置于所述冷却箱210靠近所述产品输入区111的一端上,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240与所述气体通道212连通,所述空压机用于在所述风扇220向所述冷却区112送风时从所述冷却区112内抽气,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风扇220向所述冷却区112内的带热量的产品吹风时,所述空压机打开,即所述风扇220吹出来的带热量的气体在所述空压机的作用下,进入所述进气孔231,顺序通过所述抽风管道230、所述气体通道212及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240,进而被所述空压机压缩排出,这样能够减少所述风扇220吹出的热量,能够避免产品上的热量被吹散在操作车间内,使得操作车间内的温度过高,不利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抽风管道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抽风管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却箱内,且两条所述抽风管道相向设置;又如,所述抽风管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进气孔,各所述进气孔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抽风管道上;又如,所述抽风管道上设置有弧形面,各所述进气孔等间距分布于所述弧形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塑料产品在进行冷却时通过冷却液浸润的方式冷却产品,将塑胶产品一般直接浸入冷却液,产品冷却完后,需要采用人工将冷却好的产品进行搬运,后在进行干燥处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传送机构上设置所述冷却机构,使得冷却产品的整个机构较为简便,即产品在传送的过程中就能将产品冷却,且冷却后无需人工再将其干燥和搬运的操作,简化了操作流程,减少了人工操作,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箱、风扇、抽风管道及空压机,所述传送带将带有热量的产品传送至所述冷却区,所述冷却箱罩设在所述冷却区上,通过所述风扇向内吹风的同时所述空压机将吹出来的热量吸取,进而使得产品上的热量更快散发出来,能够起到较好的冷却效果,且能有效减少操作车间内的整体热量,有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冷却箱210包括外框体213及内框体214,所述外框体213套置与所述内框体214外,且所述外框体213与所述内框体214之间设置有所述气体通道212;所述抽风管道230设置于所述内框体214上,所述进气孔231与所述气体通道212连通;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240设置于所述外框体213靠近所述产品输入区111的一端上,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240与所述气体通道212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冷却箱210与所述传送带120之间设置有产品传输通道215,所述产品传输通道215用于使产品从所述产品输入区111传输至所述产品输出区113上,以使产品输送经过所述冷却区112时冷却,即所述传送带120将产品在所述产品传输通道215内传输,进而将产品顺序传输经过所述产品输入区111、所述冷却区112及所述产品输出区113,期间产品的热量在所述冷却区112内被吹出,进而将带有热量的产品降温。

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的送风方向与所述传送带所在的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30°~60°;又如,所述风扇的中心线与所述传送带所在的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30°,当产品的质量较轻且温度较低时,将所述夹角的度数设置为30°,即,所述风扇对产品的吹风量有所减少,有利于针对质量较轻且温度较低的产品降温;又如,所述风扇的中心线与所述传送带所在的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60°,当产品的质量较重且温度较高时,将所述夹角的度数设置为60°,即,所述风扇对产品的吹风量有所增大,有利于针对质量较重且温度较高的产品降温。又如,所述冷却箱靠近所述产品输入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挡风软膜,在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所述挡风软膜,有助于减弱所述风扇吹出的风量发生减少,使得所述风扇吹出的风量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箱靠近所述产品输入区的一端上,所述感应装置分别与所述风扇及所述空压机电连接,即,当所述传送带将产品传送刚进入所述冷却区时,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产品进入时,将感应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风扇及所述空压机,以启动所述风扇进行吹风操作,及启动所述空压机进行吸热气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涉及的感应装置可以为现有技术的红外传感器等,其感应控制技术也为现有技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冷却机构200还包括支撑架250,所述支撑架250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10上,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24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50的第二端上,所述支撑架250有助于固定所述空压机的吸气管240。

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多个所述风扇,所述冷却箱靠近所述产品输出区的一侧面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口,各所述风扇一一对应嵌置于各所述安装口内,如此,增加所述风扇的数量有助于加快产品上热量的散发,有助于降温;又如,当需要冷却的产品较少或者需要发散的热量较少时,可设置为只开启一个所述风扇,当需要冷却的产品较多或者需要发散的热量较多时,可设置为开启多个所述风扇,需要说明的时,可以只设置一个所述风扇由所述感应装置控制,其与的所述风扇可以人工进行开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首先,通过在所述传送机构100上设置所述冷却机构200,使得冷却产品的整个机构较为简便,即产品在传送的过程中就能将产品冷却,且冷却后无需人工再将其干燥和搬运的操作,简化了操作流程,减少了人工操作,有助于减少生产成本,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所述冷却机构200包括冷却箱210、风扇220、抽风管道230及空压机,所述传送带120将带有热量的产品传送至所述冷却区112,所述冷却箱210罩设在所述冷却区112上,通过所述风扇220向内吹风的同时所述空压机将吹出来的热量吸取,进而使得产品上的热量更快散发出来,能够起到较好的冷却效果,且能有效减少操作车间内的整体热量,有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