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料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3742发布日期:2020-08-05 02:1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料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塑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料辊机构。



背景技术:

吸塑成型机在工作时,吸塑成型机前端的料辊上卷绕有塑料片材,通过牵引机构的驱动以及料辊转动,塑料片材被输送到加工工位。

现在市场上的吸塑机基本通过人工进行换料辊工作。具体是将料辊通过叉车或者吊车搬运到机架上,然后将料辊两端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料辊在机架上只进行转动而不会出现位置的移动。在更换料辊时,松开料辊的两端,然后再将料辊从机架上移下来。上述操作方式中,料辊的更换步骤繁琐,一般至少需要两个操作人员才能完成换辊工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料辊机构,简化了料辊更换的步骤,料辊两端的位置能够自动固定或松开,有效提高更换料辊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料辊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上下料辊单元;所述上下料辊单元包括底部支架、设置在底部支架上的斜板、设置在斜板上且在斜板的上端和斜板的下端之间来回移动的移动座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座在斜板的上端和斜板的下端之间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斜板的上端设有上夹块;所述移动座上对应上夹块设有下夹块;所述上夹块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半圆孔部;所述下夹块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半圆孔部;所述第二半圆孔部与第一半圆孔部拼接后形成用于容纳料辊的一端的圆孔部;所述下夹块上位于第二半圆孔部的下边沿设有承接板;所述上夹块上位于第一半圆孔的下边沿设有用于与承接板插接配合的插口。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斜板的倾斜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移动座滑动设置在导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条、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齿条设置在斜板上且沿斜板的倾斜方向延伸布置;所述齿轮转动设置在移动座上;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移动座上;所述驱动电机与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料辊的一端设有轴承;所述圆孔部的内圆周面与轴承的外圆周面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料辊的一端设有耐磨圆环;所述耐磨圆环活动套设与料辊的一端;所述圆孔部的内圆周面与耐磨圆环的外圆周面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的下端设有用于阻止移动座朝斜板的下端移动的限位块。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斜板的配合使用,料辊能够自动被举升或下降,从而方便在离地面较低的位置对料辊进行更换。此外,通过上夹块和下夹块的配合使用,料辊两端的位置能够自动固定或松开,简化了料辊更换的步骤,有效提高更换料辊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辊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辊机构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料辊在上下料辊机构上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料辊在上下料辊机构上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支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座和驱动机构相配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夹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夹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料辊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部支架;2、斜板;21、导轨;3、移动座;4、下夹块;41、第二半圆孔部;42、承接板;5、上夹块;51、第一半圆孔部;52、插口;6、齿条;61、齿轮;62、驱动电机;7、限位块;8、料辊;81、耐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吸塑成型机的上下料辊机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上下料辊单元。上下料辊单元之间的间距依据实际需求而定。料辊8安装在上下料辊单元之间。上下料辊单元包括底部支架1、安装在底部支架1上的斜板2、安装在斜板2上且在斜板2上端和斜板2的下端之间来回移动的移动座3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座3在斜板2的上端和斜板的下端之间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具体的,底部支架1由钢结构件焊接而成。斜板2安装在底部支架1的顶部。斜板2的上端安装有上夹块5。移动座3上对应上夹块5安装下夹块4。上夹块5的侧面上加工有第一半圆孔部51。第一半圆孔部51具体是位于上夹块5朝向斜板2的倾斜下端的侧面上。下夹块4的侧面上加工有第二半圆孔部41。第二半圆孔部41具体是位于下夹块5朝向斜板2的倾斜上端的侧面上。第一半圆孔部51和第二半圆孔部41的中心轴线沿水平布置且沿横向延伸。在移动座3向斜板2的上端移动时,第二半圆孔部41与第一半圆孔部51拼接后形成用于容纳料辊8的一端的圆孔部。料辊8的一端可在圆孔部中绕料辊8的中心轴线转动。下夹块4上位于第二半圆孔部41的下边沿安装有承接板42。承接板42朝斜板2的倾斜上端延伸布置。承接板42用于承接料辊8的一端,可防止料辊8的一端脱离下夹块4。承接板42与第二半圆孔41之间平滑过渡连接。上夹块5上位于第一半圆孔部51的下边沿加工有用于与承接板42插接配合的插口52。在在移动座3向斜板2的上端移动且第一半圆孔部51和第二半圆孔部41相互拼接时,承接板42插入到插口52中。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料辊8的一端安装有轴承。将料辊8的一端连同轴承一起放入到承接板42上,移动座3向斜板2的上端移动,从而带动料辊8的一端连同轴承一起移动。在第一半圆孔部51和第二半圆孔部41拼接后,轴承容纳在圆孔部中,且圆孔部的内圆周面与轴承的外圆周面相互配合,从而将轴承限位。轴承被限位后,料辊8的一端的位置被固定,料辊8只能进行转动。

如图6所示,上述的移动座3的在斜板2上的具体安装方式是,斜板2上安装有导轨21。导轨21沿斜板2的倾斜方向延伸布置。移动座3通过与导轨21配合的滑块滑动安装在导轨21上。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移动座3可以在斜板2的上端和斜板2的下端之间来回移动。斜板2的下端安装有用于阻止移动座3朝斜板2的下端移动的限位块7。

如图7所示,上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齿条6、齿轮61和驱动电机62,齿条61安装在斜板2上且沿斜板2的倾斜方向延伸布置。齿轮61的中心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移动座3上。齿轮61与齿条6相啮合。驱动电机62固定在移动座3上。驱动电机62与齿轮62通过安装在移动座3上的齿轮减速箱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62控制齿轮61的正反转动,进而能够带动移动座3来回移动。

如图10所示,料辊的一端的轴承可以替换为耐磨圆环81。耐磨圆环81活动套设在料辊8的一端。圆孔部的内圆周面与耐磨圆环81的外圆周面相互配合。耐磨圆环81与料辊8的一端为间隙配合连接,其可以采用耐磨塑料制作而成。

工作原理:在上料时,将移动座3移动到斜板2的倾斜下端,将料辊8放置到平板推车上,推动平板推车移动到两个上下料辊单元之间。由于料辊8的两端离地面的高度高于当前位置的移动座3离地面的高度,料辊8的两端能够越过移动座3并移动到移动座3的后侧。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移动座3向斜板2的倾斜上端移动,进而料辊8的两端的轴承或耐磨圆环81能够分别移动到承接板42上方,并进入到第二半圆孔部41中。继续驱动移动座3移动,料辊8离开平板推车并跟随移动座3向斜板2的上端移动,当第二夹块4和第一夹块5接触时,第二半圆孔部41和第一半圆孔部51组合成圆孔部,料辊8的两端的轴承或耐磨圆环81被限位在圆孔部中,此时的料辊8的两端只进行转动而不会出现位置的移动。在下料时,驱动移动座3朝斜板2的下端移动,第一夹块5和第二夹块4分离,料辊8的两端承接在承接板42上并跟随移动座3向下移动,将平板推车移动到到两个上下料辊单元之间的合适位置,料辊8被平板推车承接。然后继续向下移动移动座3到斜板2的下端位置,再推动平板推车将料辊8从两个上下料辊单元之间移出。上述操作中,料辊8能够自动被举升或下降,从而方便在离地面较低的位置对料辊8进行更换。此外,通过上夹块5和下夹块4的配合使用,料辊8两端的位置能够自动固定或松开,简化了料辊8更换的步骤,有效提高更换料辊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