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3787发布日期:2020-10-20 13: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杯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尿杯模具一般为竖向四穴产品,这就导致需要对注塑流体提供较大的压力才能到达最下方的成型腔中,为了提供较大的流体压力,模具的模架较大,占用空间较大,且自重过大不易运输,另外虽然增加了流体压力,但是由于四个成型腔竖向设置,流入不同成型腔的物料量会不同,导致产品的尺寸存在差异,产品的一致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将一排竖向四穴改为四穴均匀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物料无需增加对物料的压力就可以同时充满四个成型腔,且由于流入四个成型腔的物料量一致,产品的尺寸不会出现差异,产品一致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其包括上固定板、连接板、注塑口、引导柱、下固定板、下垫板和模仁,所述连接板固定在上固定板上方,所述下垫板设置在下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引导柱设置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引导柱穿过上固定板、连接板和下固定板,所述模仁设置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模仁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上固定板固定,所述下模固定在下固定板内;

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主体、流道和四个上模型腔,所述上模主体固定在上固定板上,所述流道设置在上模主体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四个上模型腔分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流道两侧的注塑组,所述注塑组包括两个上模型腔,所述上模型腔与流道连通;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主体和四个顶出单元,所述下模主体上设有四个支撑柱所述顶出单元与支撑柱对应,所述顶出单元包括分隔块和若干镶块,所述镶块设置在支撑柱周围,所述分隔块设置在支撑柱靠近流道的一侧,所述分隔块与镶块抵靠。

具体的,所述上模主体上设有若干溢流口。

具体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上模型腔的底部相连通。

具体的,所述下固定板上设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镶块对应,所述限位块与镶块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的有益效果是,将一排竖向四穴改为四穴均匀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物料无需增加对物料的压力就可以同时充满四个成型腔,且由于流入四个成型腔的物料量一致,产品的尺寸不会出现差异,产品一致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效果好的尿杯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的上模与下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11.上模主体,12.流道,13.上模型腔,2.下模,21.下模主体,22.镶块,23.分隔块,3.上固定板,4.连接板,5.注塑口,6.引导柱,7.下固定板,8.下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成型的尿杯的立体图,尿杯包括尿液收集腔301和存储腔302,尿液收集腔和存储腔之间以尿杯壁304隔开,尿杯壁的底部有尿液通过槽303,尿液通过槽304连通尿液收集腔301和存储腔302,其中分隔块23用于成型存储腔302,支撑柱和镶块22用于成型收集腔301,分隔块23和镶块22的抵靠处会形成通过槽303,分隔块23与镶块22的分离处会形成尿杯壁304。

如图2所示,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其包括上固定板3、连接板4、注塑口、引导柱6、下固定板7、下垫板8和模仁,所述连接板4固定在上固定板3上方,所述下垫板8设置在下固定板7的下方,所述引导柱6设置在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7之间,所述引导柱6穿过上固定板3、连接板4和下固定板7,所述模仁设置在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7之间,所述模仁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与上固定板3固定,所述下模2固定在下固定板7内;

如图3所示,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主体11、流道12和四个上模型腔13,所述上模主体11固定在上固定板3上,所述流道12设置在上模主体11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四个上模型腔13分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流道12两侧的注塑组,所述注塑组包括两个上模型腔13,所述上模型腔13与流道12连通;

如图4所示,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主体2和四个顶出单元,所述下模主体2上设有四个支撑柱所述顶出单元与支撑柱对应,所述顶出单元包括分隔块23和若干镶块22,所述镶块22设置在支撑柱周围,所述分隔块23设置在支撑柱靠近流道12的一侧,所述分隔块23与镶块22抵靠。

上模型腔13、支撑柱、分隔块23和镶块22共同组成产品成型腔。

具体的,所述上模主体11上设有若干溢流口。溢流口可以使得充满上模型腔13的物料流出,避免上模型腔13内的压力过大,导致物料撑开分隔块23与镶块22,造成产品上出现毛刺。

具体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上模型腔13的底部相连通。物料进入上模型腔13的量可能仍会有区别,两个上模型腔13的底部相连通可以使得上模型腔13之间可以进行物料交换,使得两个上模型腔13能够快速充满物料。

具体的,所述下固定板7上设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镶块22对应,所述限位块与镶块22固定。

该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外部动力使得连接板4带动上固定板3下压,通过引导柱6实现上模1与下模2的贴合,物料从注塑口压入流道12,同时充满四个上模型腔13,流入四个成型腔的物料量一致,支撑柱、分隔块23和镶块22实现产品内部结构的定型,经过冷却后,上模1与下模2分离,工人将尿杯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将一排竖向四穴改为四穴均匀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物料无需增加对物料的压力就可以同时充满四个成型腔,且由于流入四个成型腔的物料量一致,产品的尺寸不会出现差异,产品一致性较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连接板、注塑口、引导柱、下固定板、下垫板和模仁,所述连接板固定在上固定板上方,所述下垫板设置在下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引导柱设置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引导柱穿过上固定板、连接板和下固定板,所述模仁设置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模仁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上固定板固定,所述下模固定在下固定板内;

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主体、流道和四个上模型腔,所述上模主体固定在上固定板上,所述流道设置在上模主体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四个上模型腔分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流道两侧的注塑组,所述注塑组包括两个上模型腔,所述上模型腔与流道连通;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主体和四个顶出单元,所述下模主体上设有四个支撑柱所述顶出单元与支撑柱对应,所述顶出单元包括分隔块和若干镶块,所述镶块设置在支撑柱周围,所述分隔块设置在支撑柱靠近流道的一侧,所述分隔块与镶块抵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主体上设有若干溢流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上模型腔的底部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上设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镶块对应,所述限位块与镶块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包括上固定板、连接板、注塑口、引导柱、下固定板、下垫板和模仁,所述连接板固定在上固定板上方,所述下垫板设置在下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引导柱设置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引导柱穿过上固定板、连接板和下固定板,所述模仁设置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模仁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上固定板固定,所述下模固定在下固定板内,该注塑效果好的尿杯注塑模具,将一排竖向四穴改为四穴均匀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物料无需增加对物料的压力就可以同时充满四个成型腔,且由于流入四个成型腔的物料量一致,产品的尺寸不会出现差异,产品一致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贾国泰;关军伟;杨圣俊;刘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爱迪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1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