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3783发布日期:2020-10-20 13:0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工艺在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的注塑成型的过程中仍然具有一些缺陷,如当注塑塑胶为具有玻璃纤维较高含量的聚碳酸酯原料时,其胶体的流动性不好,注塑难度较高,而且当被灌注塑胶的金属件为长薄金属件时,工件容易产生变形,加工过程中的夹持、定位的稳定性和位置的精准度都很难把握,导致注塑成型的成品质量不高,出胶的精准性、生产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能够降低成型被注塑产品时产生的废料,降低被注塑产品的注塑周期,从而提高注塑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热流道机构,所述热流道机构的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加注口和多个分流道,多个所述分流道均与所述加注口连通;上模机构,所述上模机构包括多个上模仁,每个所述上模仁对应多个所述分流道设置,每个所述上模仁中均设有贯穿的进胶通道和型腔,所述进胶通道为多个,每个所述进胶通道与一个所述分流道连通;所述型腔用于成型被注塑产品;其中:所述进胶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注塑模具的注塑下模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口径沿远离所述热流道机构的方向减小,所述第二通道的口径沿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方向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的最小口径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最大口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分流道均分为多组,每组所述分流道内的多个所述分流道间隔分布,所述上模仁为多个,每个所述上模仁对应一组所述分流道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机构还包括: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热流道机构相配合,所述上模板中形成有安装通孔;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上模仁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安装通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贴合;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间隔设置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定件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凸起配合的第二配合凸起;或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第一配合凸起,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凸起配合的第二配合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上表面设有定位凸起和/或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槽能与所述注塑下模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机构还包括第一抽芯、第二抽芯和第三抽芯,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抽芯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上模板配合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抽芯配合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二固定件中设有与所述第三抽芯配合的第三插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均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通入冷却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流道机构包括分流板和热喷嘴,所述分流板设在所述上模机构的顶部且与所述上模机构相连,所述分流板上设有所述分流道,所述分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第三分流道;其中,所述第一分流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均与所述加注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流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分流道分为多组,每组所述第二分流道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分流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分流道分别多组,每组所述第三分流道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所述热喷嘴为多个,每个所述热喷嘴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三分流道连通,另一端与一个所述进胶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热流道机构与上模仁分离设置使得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既能够在热流道机构作用下控制温度,又能够在上模仁中降低温度从而精准注塑,改善了被注塑产品的成型效果。进胶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口径沿其远离热流道机构的方向减小,有利于注塑材料流动的同时还能减少注塑材料流动时产生的湍流残留物,并提高注塑出胶的准确性,提高被注塑产品的合格率,减少注塑产生的废料;第二通道的口径沿其远离第一通道的方向增大,提高下模仁出口处的注塑材料量,使得一个下模仁的出口处能够连通多个型腔,从而提高了被注塑产品的单位时间的产量,降低注塑周期,提高注塑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热流道机构及上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模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模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分流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热流道机构;11、第一分流道;12、第二分流道;13、第三分流道;2、上模机构;21、上模仁;211、进胶通道;2111、第一通道;2112、第二通道;212、型腔;22、上模板;23、第一固定件;231、第一本体;232、第一配合凸起;24、第二固定件;241、第二本体;242、第二配合凸起;25、第一抽芯;26、第二抽芯;27、第三抽芯;100、安装槽;101、定位凸起;102、定位凹槽;103、第一插孔;104、第二插孔;105、第三插孔;106、冷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包括热流道机构1和上模机构2。热流道机构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加注口和多个分流道,多个分流道均与加注口连通。上模机构2包括多个上模仁21,每个上模仁21对应多个分流道设置,每个上模仁21中均设有贯穿的进胶通道211和型腔212,进胶通道211为多个,每个进胶通道211与一个分流道连通;型腔212用于成型被注塑产品;其中:进胶通道211包括第一通道2111和第二通道2112,第一通道2111与第二通道2112相连,第一通道2111与分流道连通,第二通道2112与注塑模具的注塑下模连通;第一通道2111的口径沿远离热流道机构1的方向减小,第二通道2112的口径沿远离第一通道2111的方向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当被注塑产品为长薄制品件时,直接使用热流道机构1注塑可能使注塑出胶口产生大量残留物,难以准确定位并使被注塑产品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注塑材料从热流道机构1中的分流道进入上模仁21,热流道机构1中设有加热机构能将注塑材料熔融;上模机构2中没有设置加热机构,且上模仁21中设有贯穿的进胶通道211和型腔212,因此熔融的注塑材料进入上模仁21的进胶通道211后逐渐降温并进入型腔212,使得整个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既能够在热流道机构1作用下控制温度,又能够在上模仁21中降低温度从而精准注塑,改善了被注塑产品的成型效果。此外,进胶通道211包括第一通道2111和第二通道2112。第一通道2111的口径沿其远离热流道机构1的方向减小,在利于注塑材料流动的同时还能减少注塑材料流动时产生的湍流残留物,并提高注塑出胶的准确性,提高被注塑产品的合格率,减少注塑产生的废料;第二通道2112的口径沿其远离第一通道2111的方向增大,提高下模仁出口处的注塑材料量,使得一个下模仁的出口处能够连通多个型腔212,从而提高了被注塑产品的单位时间的产量,降低注塑周期,提高注塑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2111的最小口径大于第二通道2112的最大口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2111的最小口径为第一通道2111与第二通道2112连通处的口径,第二通道2112的最大口径为第一通道2111与第二通道2112连通处的口径。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注塑材料流动时产生的湍流残留物,在保证第二通道2112处流动有满足与该第二通道2112连通的型腔212的注塑需求的注塑材料的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注塑产生的废料,从而提高注塑材料利用率和注塑产品合格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分流道均分为多组,每组分流道内的多个分流道间隔分布,上模仁21为多个,每个上模仁21对应一组分流道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一个上模仁21仅对应少量分流道设置,上模仁21的取放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一个上模仁21对应一组分流道设置能够提高上模仁21的取放效率,进而提高注塑模具的注塑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模机构2还包括上模板22和固定件。上模板22与热流道机构1相配合,上模板22中形成有安装通孔。固定件为多个,相邻的两个固定件之间形成安装槽100,上模仁21安装在安装槽100中。可以理解的是,在上模板22中使用多个固定件配合以安装上模仁21能便于上模机构2与热流道机构1的拆分,既避免上模机构2对热流道机构1内部的组件的安装造成影响,又使上模仁21稳固的安装在上模板2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第一固定件23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件23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安装通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贴合。第二固定件24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件24间隔设置并位于两个第一固定件23之间;其中,相邻的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定件24之间形成安装槽100。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一固定件23及多个第二固定件24的设置即可使多个上模仁21稳固的安装在上模板22中,同时也便于取被注塑产品时将上模仁21脱离安装槽100,提高上模仁21的取放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相邻的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232,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一配合凸起232配合的第二配合凸起242;或者,相邻两个第二固定件24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232,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一配合凸起232配合的第二配合凸起242。

具体地,第一固定件23包括第一本体231和设在第一本体231上的第一配合凸起232,第二固定件24包括第二本体241和设在第二本体241上的第二配合凸起24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置能提高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之间的配合关系。在本实施例中,上模仁21为两个,第二固定件24为一个,因此相邻的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232,另一个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232配合的第二配合凸起242即可使两个第一固定件23和一个第二固定件24稳固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模仁21可以多于两个,此时第二固定件24也相应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定件24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232,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一配合凸起232配合的第二配合凸起242即可实现两个第二固定件24之间的稳固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的上表面设有定位凸起101和/或定位凹槽102,定位凸起101和定位凹槽102能与注塑下模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模机构2需要与注塑模具的注塑下模配合才能完成被注塑产品的注塑,如果上模机构2与注塑下模配合存在误差,则容易产生较多的不合格被注塑产品,为了避免上述现象,需要使上模机构2能够与注塑下模准确配合。通过在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上设置能与注塑下模配合的定位凸起101和定位凹槽102即可提高上模机构2与注塑下模的配合准确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的上表面均设有定位凸起101和定位凹槽102。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模机构2与注塑下模的配合准确度,相邻的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的上表面的定位凸起101和定位凹槽102均相对设置,且其中一个的定位凸起101和另一个的定位凹槽102设在同一侧;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定件24的上表面的定位凸起101和定位凹槽102均相对设置,且其中一个的定位凸起101和另一个的定位凹槽102设在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上模机构2还包括第一抽芯25、第二抽芯26和第三抽芯27,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中均设有与第一抽芯25配合的第一插孔103,第一固定件23与上模板22配合形成有与第二抽芯26配合的第二插孔104,第二固定件24中设有与第三抽芯27配合的第三插孔10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抽芯25、第二抽芯26和第三抽芯27均能保证被注塑产品的顺利脱模,从而提高被注塑产品的合格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中均设有冷却通道106,冷却通道106用于通入冷却液。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液能够加快位于进胶通道211中的注塑材料的温度降低,从而进一步能提高注塑的准确性,降低注塑产生的废料。此外,冷却通道106均沿上模仁21的进胶通道211的分布方向设置,且冷却通道106均接近进胶通道211设置以加强对注塑材料的降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流道机构1包括分流板和热喷嘴未图示,分流板设在上模机构2的顶部且与上模机构2相连,分流板上设有分流道,如图6所示,分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道11、第二分流道12、第三分流道13;其中,第一分流道11为多个,多个第一分流道11均与加注口连通;第二分流道12为多个,多个第二分流道12分为多组,每组第二分流道12分别与一个第一分流道11连通;第三分流道13为多个,多个第三分流道13分别多组,每组第三分流道13分别与一个第二分流道12连通;热喷嘴为多个,每个热喷嘴的一端与一个第三分流道13连通,另一端与一个进胶通道211连通。

具体地,分流板嵌设在热流道机构1中以便热喷嘴对分流道中的注塑材料加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分流道11、第二分流道12和第三分流道13的设置,能够使一个加注口与多个型腔212对接,使注塑材料能够顺利流入型腔212,减少注塑材料的回流,保证每个型腔212注塑的一致性,从而提高被注塑产品的合格率;同时能通过多个分流道的设置减少的数量,从而降低注塑模具的加工难度并简化其结构设置,降低注塑模具的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