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3784发布日期:2020-10-20 13:0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在该项加工工艺中需要用到注塑模具,而热流道系统是注塑模具中的关键机构,它是一种可以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其内部最重要的组件即是热流道系统的加热装置,但是现有的热流道系统的加热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普通的热流道系统的加热装置往往只具备单一的加热部件,不能根据塑料粒子进行分段加热,不具备组合加热的功能,这导致装置的使用效果不好,不能充分调控注塑温度;

2.市面上现存的热流道系统的加热装置还存在着不易固定安装的缺点,这导致装置的实用性低下;

3.现有的热流道系统的加热装置还普遍存在着不易对零部件进行拆卸维护、保温隔热性能差的缺陷,这导致装置的功能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备组合加热的功能、不能充分调控注塑温度、不易固定安装以及不易对零部件进行拆卸维护、保温隔热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腔、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脚和主体,所述主体顶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安装脚,且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工作腔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顶端设置有法兰盘,且第一流道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安装有热喷嘴,热喷嘴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加热腔,且第一加热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块,第一加热腔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主体的一端安装有plc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热喷嘴顶端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第二装配管,且第二装配管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出料管的底端焊接有与第二装配管相匹配的第一装配管,且第一装配管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便于使用者对热喷嘴进行清理维护。

优选的,所述热喷嘴设置有4个,热喷嘴在主体的底端呈等间距排布,且热喷嘴的内侧壁设置有纳米陶瓷抗粘层,减少了堵塞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安装脚和主体之间构成一体化焊接结构,且安装脚上设置有固定螺栓,便于装置进行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安装脚的顶端设置有防滑硅胶垫,且防滑硅胶垫和安装脚之间构成热熔连接,提升了固定安装时的牢固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进料管三者的垂直中心线在同一竖直线上,第一流道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与第二流道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且进料管和出料管与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密封圈,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进料管和进料管的内侧壁皆设置有纳米陶瓷抗粘层,优化了装置的结构,便于加热。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橡胶隔热套,且主体的材料为不锈钢,增强了装置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主体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真空预留腔,且真空预留腔的内部均匀填塞有保温岩棉,减轻装置运行时热量的外泄,实现了节能环保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工作腔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腔,且第二加热腔的内部均匀铺设有加热丝,提高了装置的加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通过安装有主体、工作腔、第二加热腔、加热丝、第二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第一加热腔、加热块和第一温度传感器,使得装置优化了自身的性能,一方面通过加热丝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可以控制工作腔内部的加热温度,使得物料在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时实现控温加热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加热块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可以控制热喷嘴内部的保温温度,通过这个保温温度可以避免物料降温或凝结,从而通过分段加热的方式,实现了组合式加热的优点,避免了整段加热所造成的无法满足物料在加热段和喷出段所需的温度不同的缺陷,提升了装置对于物料注塑温度的精确把控,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2)、该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通过安装有主体、安装脚、固定螺栓和防滑硅胶垫,使得装置优化了自身的结构,使用者可以利用安装脚和固定螺栓的作用,将装置和相应的加料加压设备连接,且通过在安装脚的顶端设置有防滑硅胶垫,提升了装置固定安装时的防滑效果,进而增强了装置固定安装时的牢固性能;

(3)、该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装配管、第二装配管、主体、热喷嘴、橡胶隔热套、真空预留腔和保温岩棉使得装置一方面利用第一装配管和第二装配管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将热喷嘴和出料管进行拆卸和组装,进而便于使用者对热喷嘴进行清理维护,另一方面利用主体侧壁设置的真空预留腔和保温岩棉对于热量的阻隔作用,可以减轻装置运行时热量的外泄,实现了节能环保的优点,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且通过在主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橡胶隔热套,增强了装置外壁的隔热性能,避免工作人员意外碰触主体外壁时造成烫伤,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体侧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流道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装配管;2、加热块;3、第一加热腔;4、热喷嘴;5、第一温度传感器;6、安装脚;7、第二温度传感器;8、法兰盘;9、第一流道;10、防滑硅胶垫;11、主体;12、plc控制器;13、加热丝;14、第二加热腔;15、工作腔;16、固定螺栓;17、出料管;18、第二装配管;19、橡胶隔热套;20、真空预留腔;21、保温岩棉;22、连接管;23、第二流道;24、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热流道系统的组合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腔3、第一温度传感器5、安装脚6和主体11,主体1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安装脚6,且主体1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15,安装脚6和主体11之间构成一体化焊接结构,且安装脚6上设置有固定螺栓16;

使其优化了装置的结构,使用者可以利用安装脚6和固定螺栓16的作用,将装置和相应的加料加压设备连接;

安装脚6的顶端设置有防滑硅胶垫10,且防滑硅胶垫10和安装脚6之间构成热熔连接;

使其通过在安装脚6的顶端设置有防滑硅胶垫10,提升了装置固定安装时的防滑效果,进而增强了装置固定安装时的牢固性能;

工作腔15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7,工作腔15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流道9,第一流道9的顶端设置有进料管24,进料管24的顶端设置有法兰盘8,且第一流道9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流道23,第二流道23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的底端安装有热喷嘴4,热喷嘴4顶端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第二装配管18,且第二装配管18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出料管17的底端焊接有与第二装配管18相匹配的第一装配管1,且第一装配管1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利用第一装配管1和第二装配管18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将热喷嘴4和出料管17进行拆卸和组装,进而便于使用者对热喷嘴4进行清理维护,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

热喷嘴4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加热腔3,且第一加热腔3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块2,第一加热腔3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主体11的一端安装有plc控制器12,热喷嘴4设置有4个,热喷嘴4在主体11的底端呈等间距排布,且热喷嘴4的内侧壁设置有纳米陶瓷抗粘层;

使其通过在热喷嘴4的内侧壁设置有纳米陶瓷抗粘层,提升了热喷嘴4内壁的抗粘性,进而便于对热喷嘴4进行维护,减少了堵塞的风险;

第一流道9、第二流道23和进料管24三者的垂直中心线在同一竖直线上,第一流道9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与第二流道23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22,且进料管24和出料管17与主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密封圈,第一流道9、第二流道23、进料管24和进料管24的内侧壁皆设置有纳米陶瓷抗粘层;

使用时,熔融的物料经由进料管24,进入第一流道9,再通过第一流道9底部两端设置的连接管22进入第二流道23,最后通过第二流道23底端的出料管17落入热喷嘴4内部,通过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23的设置,增加了物料在工作腔15内部通过的时间,便于进行控温加热,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主体11的外侧壁设置有橡胶隔热套19,且主体11的材料为不锈钢;

使其通过在主体11的外侧壁设置有橡胶隔热套19,增强了装置外壁的隔热性能,避免工作人员意外碰触主体11外壁时造成烫伤,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安全性能;

主体11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真空预留腔20,且真空预留腔20的内部均匀填塞有保温岩棉21;

使其利用主体11侧壁设置的真空预留腔20和保温岩棉21对于热量的阻隔作用,可以减轻装置运行时热量的外泄,实现了节能环保的优点,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

工作腔15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腔14,且第二加热腔14的内部均匀铺设有加热丝13;

使其优化了装置的性能,通过在第二加热腔14的内部均匀铺设有加热丝13,增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装置的加热效率,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第一温度传感器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plc控制器1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加热块2和加热丝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第一温度传感器5的型号可为wrm-101,该第二温度传感器7的型号可为pt100,该plc控制器12的型号可为fx1s-20mr-d。

工作原理:使用时,外接电源,使用者首先可以利用安装脚6和固定螺栓16的作用,将装置和相应的加料加压设备连接,且通过在安装脚6的顶端设置有防滑硅胶垫10,提升了装置固定安装时的防滑效果,进而增强了装置固定安装时的牢固性能,然后熔融的物料经由进料管24,进入第一流道9,再通过第一流道9底部两端设置的连接管22进入第二流道23,最后通过第二流道23底端的出料管17落入热喷嘴4内部,通过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23的设置,增加了物料在工作腔15内部通过的时间,便于进行控温加热,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且装置使用时,一方面通过加热丝1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的作用,可以控制工作腔15内部的加热温度,使得物料在通过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23时实现控温加热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加热块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5的作用,可以控制热喷嘴4内部的保温温度,通过这个保温温度可以避免物料降温或凝结,从而通过分段加热的方式,实现了组合式加热的优点,避免了整段加热所造成的无法满足物料在加热段和喷出段所需的温度不同的缺陷,提升了装置对于物料注塑温度的精确把控,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最后物料经由出料管17和热喷嘴4喷出实现注塑成型,此外装置具体使用时,利用主体11侧壁设置的真空预留腔20和保温岩棉21对于热量的阻隔作用,可以减轻装置运行时热量的外泄,实现了节能环保的优点,有利于该装置的长期推广,且通过在主体11的外侧壁设置有橡胶隔热套19,增强了装置外壁的隔热性能,避免工作人员意外碰触主体11外壁时造成烫伤,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同时,装置闲置时,利用第一装配管1和第二装配管18之间的螺纹连接作用,便于使用者将热喷嘴4和出料管17进行拆卸和组装,进而便于使用者对热喷嘴4进行清理维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