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模型的摆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62860发布日期:2020-11-25 17: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3d模型的摆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第一3d模型和第二3d模型分别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与所述第一3d模型对应的第一平面图形和与所述第二3d模型对应的第二平面图形;

确定所述第一平面图形的最小外接矩形;

确定所述第二平面图形的凸包,并在所述凸包中确定插入点;

将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在所述插入点进行逐步插入试探,确定最终的摆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模型的摆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凸包中确定插入点,包括:

对所述凸包进行采样,得到各个采样点的深度值;

使用单调队列算法遍历各个采样点的深度值,得到各个采样点的输出值;

将输出值最大的采样点确定为插入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模型的摆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单调队列算法遍历各个采样点的深度值,得到各个采样点的输出值,包括:

将各个采样点的深度值构造为深度值序列;

确定与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对应的滑动窗;

使用单调队列算法将所述滑动窗在所述深度值序列中逐次滑动,得到所述滑动窗在各个采样点的输出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模型的摆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在所述插入点进行逐步插入试探,确定最终的摆放位置,包括:

使用二分逼近算法将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在所述插入点进行逐步插入试探,直至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与所述第二平面图形发生边界碰撞为止;

将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与所述第二平面图形发生边界碰撞前的位置确定为第一位置;

使用二分逼近算法将所述第一平面图形从所述第一位置起始进行逐步插入试探,直至所述第一平面图形与所述第二平面图形发生边界碰撞为止;

将所述第一平面图形与所述第二平面图形发生边界碰撞前的位置确定为最终的摆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模型的摆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二分逼近算法将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在所述插入点进行逐步插入试探,包括:

将第n次插入试探时前进的深度的一半确定为第n+1次插入试探时前进的深度,n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模型的摆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3d模型和第二3d模型分别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与所述第一3d模型对应的第一平面图形和与所述第二3d模型对应的第二平面图形,包括:

按照预设的角度将所述第一3d模型和所述第二3d模型投影至预设的平面上,得到所述第一平面图形和所述第二平面图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3d模型的摆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第一3d模型和第二3d模型分别进行降维处理之前,还包括:

导入预设的基准3d模型;

根据所述基准3d模型进行模型克隆,得到所述第一3d模型和所述第二3d模型。

8.一种3d模型的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降维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3d模型和第二3d模型分别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与所述第一3d模型对应的第一平面图形和与所述第二3d模型对应的第二平面图形;

最小外接矩形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平面图形的最小外接矩形;

插入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平面图形的凸包,并在所述凸包中确定插入点;

插入试探模块,用于将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在所述插入点进行逐步插入试探,确定最终的摆放位置。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3d模型的摆放方法的步骤。

10.一种3d打印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3d模型的摆放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模型的摆放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3D打印机。所述方法包括:对第一3D模型和第二3D模型分别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与所述第一3D模型对应的第一平面图形和与所述第二3D模型对应的第二平面图形;确定所述第一平面图形的最小外接矩形;确定所述第二平面图形的凸包,并在所述凸包中确定插入点;将所述最小外接矩形在所述插入点进行逐步插入试探,确定最终的摆放位置。通过本申请,可以优化模型的摆放位置,在有限的空间内摆放入尽可能多的模型,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翼龙;易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创必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3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