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注塑模具的自动剪入胶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2547发布日期:2021-04-14 01:3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用于注塑模具的自动剪入胶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自动剪入胶口结构。


背景技术:

2.熔融塑料通过模具上的流道腔流入到型腔并在型腔中成形,因此产品间会形成流道腔,通常采用人工将流道腔剪除,但该操作繁琐,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自动剪入胶口结构,包括模具、切刀杆、顶柱;所述模具包括顶模具板、底模具板,所述顶模具板上装有模板,所述模板上设有型腔、流道腔,所述流道腔与所述型腔交界的两个端部分别开有纵孔;所述切刀杆采用两根,两根所述切刀杆插入所述纵孔中;所述顶柱活动插装于所述底模具板上,所述顶柱上设有两个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与所述切刀杆的底部顶紧。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刀杆的顶端设有刀刃部,所述刀刃部斜向设置,所述刀刃部的最高点位于所述流道腔与所述型腔交界处,所述切刀杆的底端设有第一底座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刀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盘与所述顶模具板的底部之间。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模具板上装有第一层板、第二层板,两个所述顶杆依次贯穿过所述第一层板与所述第二层板。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腔底部设有中孔,所述中孔中插装有底杆,所述底杆的顶端设有斜缺口,所述底杆的底端设有第二底座盘,所述底杆贯穿过所述第一层板且所述第二底座盘位于所述第一层板与所述第二层板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自动剪入胶口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采用两根切刀杆,将两根切刀杆插入纵孔中,纵孔位于流道腔与型腔交界的两个端部;通过顶柱顶起切刀杆,使切刀杆将流道腔从产品上切下,实现流道腔的自动切除,提高生产效率。
1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一;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二;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刀杆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杆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柱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板示意图。
19.模具100、顶模具板110、底模具板120、模板130,型腔131、流道腔132、纵孔133、中孔134、第一层板140、第二层板150;切刀杆200、刀刃部210、第一底座盘220、弹簧230;顶柱300,顶杆310;底杆400、斜缺口410、第二底座盘42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参照图1至3、7所示,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自动剪入胶口结构,包括模具100、切刀杆200、顶柱300;模具100包括顶模具板110、底模具板120,顶模具板110上装有模板130,模板130上设有型腔131、流道腔132,流道腔132 与型腔131交界的两个端部分别开有纵孔133;在两个纵孔133中分别插入一个切刀杆200,底模具板120上活动插装有顶柱300,顶柱300上设有两个顶杆31 0,顶杆310的顶部与切刀杆200的底部顶紧,在使用时,通过顶柱300顶起切刀杆200,使切刀杆200将流道腔132从产品上切下,实现流道腔132的自动切除,提高生产效率。
22.图2、图4所示,切刀杆200的顶端设有刀刃部210,刀刃部210斜向设置,刀刃部210的最高点位于流道腔132与型腔131交界处,切刀杆200的底端设有第一底座盘220;切刀杆200上套装有弹簧230,弹簧230位于第一底座盘220 与顶模具板110的底部之间,使切刀杆200被顶起后能迅速复位。
23.在底模具板120上装有第一层板140、第二层板150,两个顶杆310依次贯穿过第一层板140与第二层板150。
24.图3、图5所示,流道腔132底部设有中孔134,中孔134中插装有底杆40 0,底杆400的顶端设有斜缺口410,底杆400的底端设有第二底座盘420,底杆 400贯穿过第一层板140且第二底座盘420位于第一层板140与第二层板150之间,使流道腔132能快速从模板130上分离。
2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